威爾第歌劇《唐卡洛》 

Verdi Don Carlo

    威爾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的創作可分為三個時期:一是從奧貝托Oberto(1839)到史第費里奧Stiffelio(1850),第二個時期從弄臣Rigoletto(1851)到《命運之力》La Forza del Destino(1862),最後一個時期是從Don Carlo (1867) 到Quattro pezzi sacri (1898合唱作品)。因此,此齣歌劇是威爾第成熟時期作品。《唐·卡洛》(西班牙語Don Carlos,義大利語Don Carlo)並不像《茶花女》、《弄臣》般受歡迎,後者擁有動聽的詠嘆調易於流傳,時至今日,《唐·卡洛》已被認為是威爾第最好的作品之一。談及《唐·卡洛》就不能避免其真實歷史人物、戲劇劇本、和歌劇本身的話題,本文將針對上述劇本話題,歌劇內容及其音樂特色來描述。 

文章標籤

Lola聊音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德弗札克《第5號交響曲》F大調 Op.76   

Dvořák Symphony No.5 in F Major, Op.76  

    德弗札克(Antonín Dvořák, 1841-1904)最早寫作的交響曲是在1865年(第一、二號),八年之後,陸續完成第三、四、五號,第五號《F大調交響曲》在1875年的夏季創作完成,特色偏向田園風。這個創作時期,德弗札克於家庭和工作上都很順利穩定, 1875年是他最多產的一年,創作許多 “找到了自己聲音”的作品。 同時期(1875年)的作品包括:《B大調夜曲》Op.40、《E大調小夜曲》Op.22、《D大調鋼琴四重奏》Op.23、《降B大調鋼琴三重奏》Op.21、《G大調五重奏》Op.77。德弗札克一生創作頗為豐富,各類型曲式都曾嘗試,歌劇、聲樂或管絃樂曲皆有,室內樂和交響曲的份量佔大部分,以下針對其交響曲的創作年份與風格做個簡介:        

文章標籤

Lola聊音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布魯赫 g小調 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 作品26

Bruch Violin Concerto No.1, Op.26  

       德國作曲家布魯赫(Max Bruch,1838-1920)生平寫下三首小提琴協奏曲,分別是g小調作品26、d小調作品44(1877年首演)和作品58(1891年首演),作品26、58都是題獻給當時最有份量的小提琴家姚阿幸(Joseph Joachim,1831-1907),第二號作品44則是題獻給西班牙小提琴家帕布羅·德·薩拉沙泰(Pablo de Sarasate,1844-1908),另外,布魯赫完成自由形式的《蘇格蘭幻想曲》(1880年),也是題獻給薩拉沙泰,以上是有關布魯赫的四首小提琴協奏曲。  

文章標籤

Lola聊音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孟德爾頌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A大調     Op.90   

Mendelssohn Symphony No.4 “Italiano “ A major  Op.90

     孟德爾頌曾如此描述《義大利交響曲》:

文章標籤

Lola聊音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尼奧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No.2 d小調

Wieniawski Violin Concerto No. 2 D minor, Op.22   

波蘭裔的維尼奧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1835-1880)是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出生於猶太家庭,母親是位職業鋼琴家,自小受其教導,五歲學小提琴,八歲(1843年)進巴黎音樂學院,因母親在巴黎音樂圈中的人脈關係,得以和來自同一國度的音樂家蕭邦(Fryderyk Chopin,1810-1849)和詩人亞當·密茨凱維奇(Adam Mickiewicz,1798-1855)認識與受賞識,並推薦維尼奧夫斯基進入聖彼得堡音樂院。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巴黎音樂學院,申請俄羅斯獎學金,同時收到沙皇贈送一把1742年的瓜奈里( Giuseppe Guaneri del Gesu ) 克雷莫納(Cremona)小提琴(名為維尼奧夫斯基) 。

文章標籤

Lola聊音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孟德爾頌 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a小調 作品56

  Mendelssohn Symphony No. 3, “Scottish”op.56     

    德國浪漫時期代表作曲家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1847)一生創作五首交響曲,此曲是最受歡迎、演出頻率最高的一首,創作時間1829-1842年跨距最長,四個樂章皆為奏鳴曲式,傳達思考邏輯的前後連貫,從頭到尾一氣呵成。同時期,舒曼的第四號交響曲也以樂章連貫方式完成,為交響曲的歷史掀開新頁     

文章標籤

Lola聊音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布魯赫《蘇格蘭幻想曲》作品46

Bruch Scottish Fantasie op.46   

        布魯赫(Max Bruch,1838-1920)出生德國科隆,母親是他的音樂啟蒙老師,身為一名教師,作曲和指揮也是他職業生涯的一部分,他所處的時期正是浪漫派名家雲集,比他稍長的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0-1897)幾乎遮掩他的光芒,還有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的音樂對其影響不小,其著名的《G小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作品.26(1866年) 最受歡迎(受孟德爾頌影響),另外,作曲家本人也認為D 小調第2號(1878年)和D小調第3號(1891年)一樣是好作品,《蘇格蘭幻想曲》(Scottish Fantasie op.46)(1880年)是協奏曲之外最常被提及的。其中利用蘇格蘭民謠於樂曲中,是他的音樂特色之一,布魯赫本身熱愛民謠,並善用各地民謠來創作,例如1863年的《十二首蘇格蘭歌曲》(12 Schottische Volkslieder) 是受其導師文森茨·拉赫納(Vinzenz Lachner,1811-1893,德國作曲家、指揮家)的影響,還有以猶太希伯來曲調完成的為大提琴和管弦樂團《晚禱》(Kol Nidrei, Op.47)也是很受歡迎的作品。事實上,人聲方面,如清唱劇合唱,室內樂、協奏曲方面、大型管弦樂有三首交響曲和其他組曲,民謠涉及的範圍很廣,如北歐瑞典、俄羅斯、西班牙、義大利..歐洲地區國家 。身為教師的他也有傑出的學生代表,如義大利作曲家雷史畢基(Ottorino Respighi1879 -1936) 和英國佛漢·威廉斯 (Ralph Vaughan Williams1872-1958)-熱愛收集民歌作曲家,多多接觸他的作品之後,會發現布魯赫是一位被忽略的作曲家,應該更積極地挖掘其他未發光的作品。

文章標籤

Lola聊音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德布西為鋼琴和管弦樂團的幻想曲 

Debussy: Fantaisie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L73

德布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   

文章標籤

Lola聊音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普契尼歌劇《蝴蝶夫人》PucciniMadama Butterfly    

    出生於義大利中北部盧卡(Lucca)的作曲家賈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是繼朱塞佩·威爾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之後的義大利偉大歌劇作曲家。最著名的經典歌劇代表是《波希米亞人》、《托斯卡》、《蝴蝶夫人》、《杜蘭朵》,也是各大劇院經常上演的劇碼,普契尼曾堅信地說:《蝴蝶夫人》「這是我寫過的最美好歌劇。」傳神的寫出「蝴蝶夫人充滿著生命和真理的人生」,終將使她永垂不朽,流傳萬世。   

 

文章標籤

Lola聊音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遼士幻想交響曲    

Berlioz Symphonie fantastique, Op.14    

    幻想交響曲是作曲家白遼士(Hector Berlioz, 1803 --1869)於親身經歷追求心中偶像的過程裡,使他有感而發寫下的創作作品,是個人的想像刺激創作靈感,他曾說:

文章標籤

Lola聊音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柴可夫斯基 G大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Op.44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2 in G Major, Op. 44     

        大多數人都記得那壯闊氣勢開始的降b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那是柴可夫斯基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 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使他揚名國際的重要曲目,1875年完成呈獻給尊敬的前輩尼可萊·魯賓斯坦(Nikolai Rubinstein 1835-1881),遭到尼可萊的嚴厲批評,心靈受到傷害,曾被稱為「無法演奏的協奏曲」,最後由德國鋼琴大師漢斯·馮·畢羅(Hans von Bülow 1830-1894)公開首演,獲得極高的評價。日後尼可萊在1876年曾公開獨奏過,之後極力地推廣此曲。   

文章標籤

Lola聊音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莫札特第20號d小調鋼琴協奏曲K.466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20 K.466 D minor

          莫札特(Mozart,1756-1791)的鋼琴協奏曲可說是為古典樂派的協奏曲奠定良好的典範,樂章結構的確立,探索獨奏者和樂團間的合作競爭效果,樂器編制、音色運用以及追求兩者的平衡思維,「古典時期協奏曲」以「快─慢─快」三樂章結構來安排,首樂章奏鳴曲式的呈示部,由樂團先演出兩個主題,再交給獨奏樂器演奏一次,作曲家於內容上會做些變化加以擴大,或是引來一連串華麗的技巧性樂句,豐富樂曲層次感。協奏曲的前後兩樂章都會安插裝飾奏樂段,樂曲的演出通常是作曲家本人,裝飾奏給予獨奏者即興與展現的好機會,莫札特有留下幾首的裝飾奏,其餘的則為後人為樂曲寫下裝飾奏而流傳,此曲裝飾奏大多採貝多芬版本。

文章標籤

Lola聊音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