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爾頌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A大調     Op.90   

Mendelssohn Symphony No.4 “Italiano “ A major  Op.90

     孟德爾頌曾如此描述《義大利交響曲》:

迄今為止我寫的最快樂的樂曲……也是我做過最成熟的作品”

 

義大利之旅  

    1830-31年,孟德爾頌在20多歲時遊歷了義大利,當時歐洲青少年成年禮的教育學習―遊歷各國的體驗(Grand Tour),這是中歐貴族教育的特色之一。地處南歐的義大利陽光充足、風光明媚、文藝復興的孕育搖籃以及繽紛多元的民俗活動(宗教、嘉年華會、狂歡節),為常年居住內陸的孟德爾頌帶來非常肥沃的藝術滋養。

    1830年10月抵達義大利水都威尼斯,迷人的綺麗風光令他記下:「終於到了義大利,我畢生最快樂的時光就此展開,而我正沉醉其中。」事實上,剛到南方,聖馬可廣場上的糟糕樂隊演奏,讓他印象很不好,但美麗的景緻風光帶給他寫下《船歌》Op.19 No.6的靈感。

    此趟義大利之旅,踏足威尼斯、波隆納、佛羅倫斯,冬天長時間停留於羅馬,之後還有那不勒斯、卡布里和米蘭等地。期間湛藍的天空、綻放的花朵,特別是博物館裡的歷史、繪畫、雕塑及宗教、民俗活動都深深的吸引著他。在羅馬的日子,與法國作曲家白遼士有深入的機會交往,雖然個性上有極大的差異,孟德爾頌對家人抱怨,他根本無法忍受白遼士,而白遼士則表示道,他在羅馬期間,與孟德爾頌相處是唯一美好的時光,白遼士有一首《哈洛德在義大利》的作品,後來於1852年白遼士指揮孟德爾頌的《義大利交響曲》,被當時的評論家評為最佳的詮釋演出。

Mendelssohn-Felix-24.jpg

24歲的孟德爾頌   

義大利相關音樂     

    孟德爾頌的標題,並非描述性的敘述,反而是對這些事物的感觸和想法,如《蘇格蘭交響曲》的濃濃歷史情懷,此首《義大利交響曲》則表達著義大利人的熱情喧囂、文化風俗和南歐氣候等特有風格,有舞曲、有宗教以及民間景象。義大利是很多藝術家嚮往之地,音樂家來此一遊,留下它們對此地的珍貴印象,較著名作品如:   

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1782-1840)小提琴變奏曲《威尼斯狂歡節》1829年

李斯特(Liszt Ferenc, 1811-1886)《巡禮之年》第二年義大利  1835到1838年     

 

白遼士 (Hector Berlioz,1803-1869)《哈洛德在義大利》1834年、《羅馬狂歡節》1844年    

比才(bizet,1838-1875) 《羅馬交響曲》1868年  

 

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第二號交響曲》1877     

柴可夫斯基(Peter Tchaikovsky,1840-1893)《義大利隨想曲》1880       

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自義大利」(Aus ItalienOp.16  1887 

 

              從學者們對《義大利交響曲》的研究顯示,提供了一些想法和詮釋。如熱鬧的第一樂章容易讓人聯結喧囂的城市景象,或許威尼斯的嘉年華會、羅馬狂歡節。虔誠的第二樂章可能參與聖週期間(宗教活動節氣)的羅馬,深深地被這些宗教活動所吸引,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第三樂章典雅的宮廷小步舞曲讓人聯想到莫扎特、海頓時期,正如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斯,蘊藏豐沛的歷史記憶。這些並非作曲家本身的註解,卻提供聽眾對此曲的許多想像空間。   

  

   1832年秋季完成作品,1833年5月於倫敦愛樂協會舉辦的音樂會中演出,作曲家本人指揮首演。寫作期間,孟德爾頌在 1831年2月給姐姐芬妮的信中寫道:

“《義大利交響曲》進展迅速;這是我較成熟的作品,尤其是終樂章激動的急板。”

Blue Sky in A Major.jpg

被稱為藍天的A大調交響曲     

音樂特色     

               孟德爾頌的音樂顯得很親民,表達清晰易懂,無悲憤或激烈情緒的起伏,也無苦痛悲鳴、午雷轟頂的壓力,聽者可以在無重力感之下,輕鬆享受舒暢、甜蜜又輕巧的曲調。樂曲的背景完全不留白,一直保留著持續流動的聲響,類似於畫布上塗上風景,再加上主題人物(如蒙娜麗莎畫像)。順暢地段落轉換,快速音群毫不停歇地流動,又不令人喘不過氣,宛如輕巧精靈身輕如燕的迅速穿梭其間,在持續律動的氣流裡,又能製造出優美的曲調線條,這是孟德爾頌音樂中的特色,此曲流暢、簡潔,各樂章又擁有獨自特色,是不能錯過的佳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MLyJNgd6LA 

Mendelssohn - Symphony No. 4 A major Op. 90 "Italian" (Kurt Masur & Leipzig Gewandhaus Orchestra)      

編制: 2長笛,2雙簧管,2單簧管,2低音管,4法國號,2小號,定音鼓,弦樂五部。       

 

 

第一樂章 活潑的快板 (Allegro vivace)  A大調 6/8拍  奏鳴曲式  

              主題的個性分明,多次重覆演奏並且推動向前行,律動聲響是音樂的主要動力,宛如轉動的馬達不曾停歇,主題曲調藉由不同的樂器色彩反覆演奏,加深 印象記憶,音量的漸強擴大,來製造樂曲的高潮起伏。主題一是弦樂短短長的樂句(譜例1+音檔1),背景是急躁細碎音的沙沙聲,旋律加上律動的聲響,類似站在滾輪上的舞者,不只是自己的肢體動作,還要配合滾輪的轉動。主題二是木管(單簧管)的長短大跳句(譜例2+音檔2),搭配撥奏。主旋律重複多次,足以留下深刻印象,發展部中出現一段新旋律(譜例3+音檔3),運用對味的手法,不斷地轉動,音樂自身擦出律動的持續性,營造一段精彩片段。      

               銜接再現部的登場,一直是孟德爾頌非常重視的做法,用單簧管拉長音(音檔4),加上不斷重複的音型,推出熱鬧的主題一,主題二換成大提琴與木管的演奏(音檔5),帶來一股清新感。結束前,將新旋律重複漸強擴大,直接交棒給主題一,做了一個熱鬧的結尾。 

孟四-I 主一   

譜例1   

  音檔1     

孟四-I 主二Cl

譜例2

  音檔2   

孟四-I 發展新250

譜例3   

 音檔3   

 音檔4      

 音檔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fEdopsR5Dw   

Mendelssohn: Symphony No. 4 In A Major, Op. 90, MWV N 16 - "Italian" - 1. Allegro vivace 

Francisco Symphony · Herbert Blomstedt    聲部處理得相當清晰  

 

 

 

第二樂章  流暢的行板(Andante con moto)  d小調 4/4拍  A B A B A       

               整個樂章低音弦樂器的持續伴奏就是最大特色,以斷音(staccato)平穩支撐著全樂章,主題A是小調平和的曲調(音檔),由木管、弦樂交替進行,如上述所說,想像一隊宗教的遊行隊伍走在那不勒斯的街頭,不疾不徐的虔誠信徒們,低音弦樂器的斷音如腳步聲一般,使隊伍不斷向前行,主題A是主要的旋律,前半是工整四句以大跳為主,,木管、弦樂分別演奏,後半以級進為主。主題B可視為銜接部分(音檔),暫時消失低音弦樂器的斷音,宛如停歇的隊伍腳步,不久之後,隊伍又繼續前進,第二次的主題A變短、轉調,曲終之時隊伍慢慢地消失。        

A (音檔6、7) -B(音檔8)  -2A(音檔9)  -2B  -A 

音檔6. 主題Aa 前引+木管四句     

音檔7. 主題Ab   

音檔8. 主題B    

音檔9. 主題2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a07COFibYM   Francisco Symphony · Herbert Blomstedt  

 

 

第三樂章  稍快的中板(Con moto moderato)  A大調  3/4拍 小步舞曲     

              本樂章回歸至海頓和莫扎特的古典時期小步舞曲,彷彿為過往的歷史招手,但其風格少了宮廷式的典雅,小步舞曲反而像德國的民俗舞曲―綿延流長的曲調(音檔10)。中段(Trio)加入法國號、低音管與弦樂的跳躍旋律(音檔11),華麗中帶著些許的詼諧色彩,簡單優雅頗具特色。

  音檔10     

  音檔11   

 

 

第四樂章 沙塔列拉舞曲(Saltarello) 急板(Presto)  C大調 4/4拍      

              此樂章是個快速歡樂的節慶風,三個主題彼此銜接著毫無破綻,且能順暢地滑進下一段落,快速音群毫不停歇,又不會令人喘不過氣,宛如輕巧精靈身輕如燕的迅速穿梭其間,在持續律動的氣流裡,安排聲部穿插其中,製造出曲調的線條,這應該是孟德爾頌音樂中的一大特色,無人能出其右,終樂章就是最佳代表範例。

 

              樂章標題標註Saltarello(沙塔列拉),這是中世紀不斷快速旋轉的6/8拍或4/4拍舞曲,流行羅馬一帶。主題A就是由此舞曲寫成(音檔12),木管快速的三連音節奏,如精靈般奔跑跳躍的躁動感。主題B為下行的樂句(音檔13),多同音,接著主題C出現同音節奏和繞圈的Tarantella(塔朗泰拉)舞曲(音檔14),這與前者A有極相似的風格(激烈、旋轉、熱鬧),Saltarello、Tarantella兩者放在一起,擦撞出更大的火花,主題C以快速節奏且繞圈進行著,於快速音群持續下又能製造出曲調的線條(音檔15),發展出一大段非常精彩的樂段。宛如羅馬狂歡節中的熱鬧歡欣的情境,正好為此《義大利交響曲》畫下休止符。

序奏 -A(音檔12)  -B(音檔13)  -A  -C(音檔14)  -發展(音檔15) -A  -C  -A  -尾奏   

  音檔12.

 音檔13

 音檔14  

 音檔1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wlARtG3yMM 

Mendelssohn: Symphony No. 4 In A Major, Op. 90, MWV N 16 - "Italian" - 4. Saltarello (Presto)  

Francisco Symphony · Herbert Blomstedt     

推薦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OMYzKUenLQ  

Wiener Philharmoniker · Christoph von Dohnány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DnVNdQCccQ   

Mendelssohn: Sinfonie Nr. 4 · Paavo Järvi & Tonhalle-Orchester Zürich

 

 

 

推薦文章    

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Op.64     

https://reurl.cc/oQYlzD    

孟德爾頌 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a小調 Op.56 

https://reurl.cc/Qba0pZ  

 

孟德爾頌 《平靜的海與幸運航程》序曲 作品27    

https://reurl.cc/jGrxgn       

孟德爾頌《芬加爾洞窟序曲 》Op.26     

https://reurl.cc/nOYk1X         

 

孟德爾頌d小調第一號鋼琴三重奏 作品49     

https://reurl.cc/9pnMV8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la聊音樂    的頭像
    Lola聊音樂

    羅文秀音樂講堂

    Lola聊音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