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爾頌 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a小調 作品56

  Mendelssohn Symphony No. 3, “Scottish”op.56     

    德國浪漫時期代表作曲家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1847)一生創作五首交響曲,此曲是最受歡迎、演出頻率最高的一首,創作時間1829-1842年跨距最長,四個樂章皆為奏鳴曲式,傳達思考邏輯的前後連貫,從頭到尾一氣呵成。同時期,舒曼的第四號交響曲也以樂章連貫方式完成,為交響曲的歷史掀開新頁     

Mary, Queen of Scots and David Rizzio.jpg

Mary, Queen of Scots and David Rizzio (取自網路)     

蘇格蘭之旅  

    1829 年春天,20歲的孟德爾頌第一次前往不列顛群島。在倫敦舉行的音樂季之後,七月與朋友克林格曼(Karl Klingemann,1798-1862)啟程前往蘇格蘭,參觀紀念Mary Stuart、北高地和赫布里底群島的遺址(芬加爾洞窟序曲)。十八世紀的蘇格蘭是個充滿神秘與原始的化外城邦。因地理因素,天候多變,壟罩在陰鬱氣候下的歷史傳說和大自然景象,深深吸引年輕的孟德爾頌。參觀愛丁堡荷里路德宮(Holyrood palace),旁邊小教堂的廢墟似乎直接激發了他的靈感,寫下幾行旋律,為交響樂曲開頭的最初想法。他在一封信中寫道:

 

今天在暮色中,我們去了瑪麗王后(Mary Queen of Scots)生活居住過的宮殿,旁邊的小教堂現在已沒屋頂,雜草叢生,瑪麗曾在破碎的祭壇上被加冕為蘇格蘭女王。一切都破碎、腐爛了,但已重新被整修,陽光投射進來小教堂,我想在這裡已經找到了蘇格蘭交響曲的起頭。”

房間.jpg

謀殺標誌.jpg

里齊奧被謀殺的房間和標誌   (取自網路)  

https://www.maryqueenofscots.net/peoplelist/david-riccio-rizzio/  參考網站    

    大衛·里齊奧(David Rizzio,1533-1566 義大利人)是位出色的音樂家和歌手,瑪麗和里齊奧有很多共同愛好,尤其是音樂和詩歌。於1564年底,在瑪麗的保護下發財致富並有權力,成為處理與法國關係的女王秘書。女王丈夫達恩利勳爵不喜歡瑪麗信任里齊奧,反對派暗地裡開始策畫如何除掉他,156639日星期六晚上,集體闖入女王私人房間,抓住里齊奧,刺中50-60刀,死狀甚為悽慘,是女王情史中必提及的往事,它也成為作家、文學寫作的想像,搬上舞台的戲劇或畫家的靈感,一直是很受歡迎的好題材。(推薦電影:蘇格蘭女王   

MurderOfRizzio里齊奧謀殺案,約翰·奧皮 John Opie 1787.jpg

Murder Of Rizzio 里齊奧謀殺案,約翰·奧皮 John Opie 1787    (取自網路)  

 

    1829年孟德爾頌在蘇格蘭的旅途中,為遊歷而創作的,直到1842年1/20日在柏林才正式完成,同年3/3日在萊比錫初演,作曲家親自指揮,時間長達13年。此曲編號No.3,卻是最後完成的交響曲,也是演奏頻率最高的交響曲。

No.1   1824  (15歲)               

No.2   1841   

No.3   1829-1842                  

No.4   1833     

No.5   1829-30                  

 

 

藝術價值   

    德國音樂學家齊格弗里德·奧克斯勒(Siegfried Oechsle,1956- )將第三交響曲視為孟德爾頌交響樂曲的代表作。作品的形式結構和複雜性,是浪漫時期的重要研究作品,不僅是作曲家的最後一部交響曲,也是浪漫派交響曲的重要指標。孟德爾頌因遊歷得到創作靈感,並不等於是標題音樂的描寫。與貝多芬同時期的德國文學哲學家弗里德里希·馮·施萊格爾(Friedrich von Schlegel,1772-1829)曾說「即使用音樂來表現思想,它都多於思想本身。」如用音樂來描寫大自然,事實上,音樂並非大自然本身,而是深刻感觸之後的想法。 

 

編制:2長笛,2雙簧管,2單簧管,2低音管,4法國號,2小號,定音鼓,弦樂五部。   

 

演奏版本  

Mendelssohn: 3. Sinfoni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3Abzxi6ehw   Byčkov, Česká filharmonie     

 

 

第一樂章 稍快的快板-略為激動的快板Andante con moto - Allegro un poco agitato a小調  3/4-6/8拍          

  前有導奏的奏鳴曲式,通常導奏的特性不強,藉著與呈示部快板主題的速度差異性,做為樂曲層次上的表現,此曲的導奏不再只是這樣的角色,導奏含括清晰的樂句段落,與自由的旋律進行,有陰鬱的風格,也有熱鬧高潮的情節,一點都不能小看它,最初的a陰鬱工整的句子(音檔1),彷彿故事的開場白,陰暗氣氛暗喻著語重心長的經歷,b則為宣敘調的自由口吻(音檔2),在樂器的變化或對位的進行中走向高點,當a再次出現時,原來的旋律加上弦樂的伴奏(音檔3),已使有點深沉的氛圍,撥雲拉開布幕進行的感覺。

音檔1    

音檔2   

音檔3    

 

 

    呈示部的兩個主題與結束句(皆為小調),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彼此烘托與調整各司其職,第一主題特性強(音檔4),具清晰的旋律,除加深印象的多次演奏,持續加上節奏的配合,襯托出強烈的特質。它不僅如此,將穿梭於整首交響曲的四個樂章之中。主題二本身樂句並非明確展現(音檔5),但是其戲劇張力十足,特別於再現部時效果卻很好,呈示部與再現部的相互比較,有助於加深第二主題的印象。

    結束句在小調上唱出淡淡愁緒的短句,予以緩和的作用,抓住以上三部分,有助於後面音樂的進行。

音檔4. 第一主題    

音檔5. 第二主題        

 

 

   上述三部分在發展部都出現了,特別的是最先的主題一,以主題動機的滾動,搭配半音的下降,營造豐富的戲劇性(音檔6),主題二、結束句陸續登場。另外,再現部來到之前,大提琴已事先唱出一段新旋律(音檔7),接著小提琴加入第一主題(再現部),大小提琴形成對位式聲響,為樂曲帶來更高的藝術價值。補充說明,這樣的寫作手法,多次出現在孟德爾頌的樂曲當中,例如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Op.64第三樂章的發展部接再現部(音檔8),第一號鋼琴三重奏Op.49的第一樂章發展進到再現部的主題一(音檔9),都曾出現一樣的橋段,重新聽聽這些橋段,不難發現它是孟德爾頌音樂中的秘密要素之一。   

    

音檔6.  發展部 

音檔7. 大提琴新旋律進入再現部      

音檔8. 小提琴協奏曲Op.64第三樂章發展部接再現部(0:41)  

音檔9. 三重奏Op.49   發展部銜接再現部大提琴主題+小提琴裝飾

 

 

 

    再現部的主題二寫景風格強烈(音檔10),絃樂的風暴聲再加上木管、漸強進行,宛如畫面映入眼簾,尾奏部分,再次製造如大自然般真實的景象(音檔11),結束前,導奏旋律再度現身,整個樂章充滿古典與浪漫風格兼具的性格。

音檔10. 再現部主題二寫景風格   

音檔11. 尾奏大自然景象    

 

相關連結:

小提琴協奏曲Op.64  https://reurl.cc/4pr5Nv       

第一號鋼琴三重奏Op.49  https://reurl.cc/qNVzGE  

 

第二樂章 不太快的活潑快板Vivace non troppo  F大調 2/4   

    第二樂章同樣是奏鳴曲式,是全曲中最短的,短短的導奏,呈示部中的兩個主題,則以第一主題獨占鰲頭,歡呼、熱鬧氣氛佔據所有版面,呈示部一出場即已三次的模樣訴之聽眾(音檔12),利用五聲音階和節奏來展現蘇格蘭民謠風,順暢旋律,加上不同的樂器搭配,產生令人喜愛的深刻記憶,發展部再一次使主題一活躍登場(音檔13),多元聲部的搭配,熱鬧又豐富,是此樂章令人矚目的焦點。   

音檔12. 主題一   

音檔13.  發展部主題一素材   

 

  

第三樂章  慢板 Adagio  d小調-A大調  2/4  奏鳴曲式    

    短小的序奏,帶出撥奏伴奏的主題一曲調,猶如有些蒼涼的夜曲般歌唱(音檔14),很適合慢板樂章。繼寂靜歌聲之後,響起具節奏性的陰鬱進行曲(第二主題),由號角、單簧管和低音管負責(音檔15),接著在定音鼓與大合奏的強烈聲中奏出震撼的氣勢,本樂章就是以這兩者一柔一強特質的主題為主。

  

音檔14. 主題一如夜曲般歌唱   

音檔15. 主題二    

 

   發展部中自由地將兩者間製造衝突拉扯、分合的微妙曖昧(音檔16),背景以低音和撥奏聲響來鋪陳,主題一、二的短暫出現,到進行曲的強大主導,得以佔為上風,一段闇黑風格一分鐘的樂段,值得細細品味這一切的發展過程。

音檔16. 發展部中的衝突拉扯  

 

   前面第一樂章提及要進入再現之前的特別手法,第三樂章雖不用同樣的方式進入,卻有異曲同工之效,法國號的簡短預告進入再現部,法國號和大提琴同唱主題一曲調(音檔17),搭配弦樂的撥奏伴奏,音色變得渾圓又多共鳴,令前面的夜曲如同對著大地傳遞悠揚歌聲。

   

音檔17. 再現部法國號和大提琴同唱主題一

 

   結束前值得一提的,兩主題的交替(音檔18),撥奏的夜曲、定音鼓的陰暗節奏(代表送葬進行曲),簡單的暗示交替來結束本樂章,之後不間斷(ATTACA)的進入終樂章 

音檔18. 結束前

 

 

第四樂章   最活潑的快板Allegro vivacissimo – Allegro maestoso assai  a調 2/2拍  奏鳴曲式    

  一開始的律動跳躍音符(音檔19),持續不斷的延續,濃濃的戰鬥意味,第一主題顯現出此樂章的特質。第二主題以短短長的樂句(音檔20),搭配弦樂嗡嗡作響的震音,清新順口,加上節奏的加持,延伸出滿滿的能量,它將是尾奏的重要主角。發展部、再現部都會再度聽到兩個主題的身影,但是此曲的尾奏是一段充滿驚奇的精采結尾。     

音檔19. 第一主題   

音檔20. 第二主題    

 

   尾奏是此曲的結語,也是對此蘇格蘭之旅的感言以及最後的昇華,值得注意,最先由第一主題的犧牲,原來的活躍律動逐漸變成受阻的滯礙(音檔21),接近一分鐘長度的氣氛轉換,由強轉弱,豎笛以獨奏姿態呈現主題二(音檔22),低音管加入與豎笛做對位,後面的弦樂以長音營造空曠之境,彷彿繁星爍爍的月下惆悵旋律,獨奏、對位曲調展現淡淡的愁緒美感。最後加入一段莊嚴的快板,如光榮頌歌的精神(聖詠) (音檔23),唱了三次之後,再以法國號和樂團做答唱(領唱-和唱),來做為此首交響曲的結尾,此結尾是6/8拍與第一樂章亦是6/8拍的第一主題,有著相似的基調相互呼應。

註.此曲的結尾,可參考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的感恩之歌,有類似之處。

音檔21.  

音檔22. 豎笛獨奏呈現主題二   

音檔23. 頌歌   

 

 

建議版本  

Mendelssohn: 3. Sinfoni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3Abzxi6ehw  Byčkov, Česká filharmoni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R0amzWr0J0  Paavo Järvi & Tonhalle-Orchester Zürich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w6slNXSzNg  Andrés Orozco-Estrad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wyanSvsHKY  Cristian Măcelaru | WDR Sinfonieorchester     

 

推薦文章      

布魯赫《蘇格蘭幻想曲》Op.46      https://reurl.cc/qNadGR 

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Op.64     https://reurl.cc/oQYlzD    

孟德爾頌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A大調 Op.90      https://reurl.cc/9pnMEY

 

孟德爾頌 《平靜的海與幸運航程》序曲 作品27    https://reurl.cc/jGrxgn       

孟德爾頌《芬加爾洞窟序曲 》Op.26     https://reurl.cc/nOYk1X    

 

孟德爾頌d小調第一號鋼琴三重奏 作品49     https://reurl.cc/9pnMV8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la聊音樂    的頭像
    Lola聊音樂

    羅文秀音樂講堂

    Lola聊音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