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姆斯第二號交響曲D大調Op.73
Brahms Symphony No.2 Op.73 D-dur
此曲創作於第一號交響曲發表之後的隔年1877年,選擇風光明媚的沃爾特湖畔的佩查赫(Pörtschach am Wörthersee奧地利南邊)住下寫作,廣闊的大自然美景是其靈感之泉源,同時布拉姆斯也習慣將宜人風光的情緒融入作品當中,第二號交響曲就是最佳例證。相近時期的創作曲目有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Op.78、小提琴協奏曲Op.77。第二號交響曲第一樂章的動機是核心要素,它將滲透於全曲四個樂章的主題,靈活的手法、縝密的動機發展概念,此乃布氏創作上的個人特色之一。
經過20餘年漫長歲月才完成的第一號交響曲,首演成功,受到極大的鼓舞,意外地僅以四個月時間就完成第二號交響曲,前一首的沈思多慮,第二號就顯得輕巧優雅又平易近人,全曲四個樂章皆為大調,還有「田園交響曲」的美稱。
圖. 貝多芬之後,布拉姆斯追隨恩師舒曼夫婦,另外,面對同一時期李斯特、華格納,布魯克納的新德意志樂派
布拉姆斯的音樂向來以嚴謹審慎出名,寫作上偏好傳統架構,追求古典形式的精神,與同時期的新德意志樂派,追求新穎形式和聲響效果的風氣,顯得格格不入,但是布拉姆斯深知自己的實力,充滿自信地與對手相對立。深入理解布拉姆斯的作品,即能認清他那堅不可摧的寫作手法,承襲前人超越凡人,展現相當的個人特質、以及扎實的理論依據。特別是動機的運用,貝多芬是動機創作的高手—簡潔有說服力,如第五號交響曲,布拉姆斯一方面繼承前人並且開創出新格局,以一換十―動機的原型和變身方式,緊緊扣住全曲的精髓,強大的核心張力包覆整個音樂,令人讚嘆的是動機可以如此多重面貌、精巧靈活地流竄於音符當中,不止於單一樂章,更擴及全曲且帶來強烈的標誌感。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揮灑,吸收前人的非凡睿智,挖掘更深的奧秘,不刻意尋求新穎、創新的路線,反而呈現傳統穩重、深度的內在力量,除了字句斟酌,音符也斤斤計較,每個音都鑲嵌在恰當的位置上,毫不煽情,卻能撞擊出強烈的濃情密意,顯露出完美扎實又無限宏大的氣度。
樂章說明之前,先來談談主要動機的認識,第一樂章一開始動機就陸續登場(譜例1),第一個動機(M1) 是「D- #C-D」三音動機,回應的大跳是第二動機(M2),接下去的級進上行是第三動機(M3),重要的核心元素是M1—第一主角,出現最為頻繁,動機的變身也多來自此M1,循著樂曲線條進行,處處顯露其蹤跡,深刻的植入聽者的腦海裡。補充一點,動機運用雖靈活,但音樂的進行確實能保持其優美流暢的線條,只要用心專注聆聽多次,這些動機密碼自然一一浮現,這也是布拉姆斯的魅力所在。(有關動機問題,只能淺談即止,還是好好享受音樂即可)
閱讀過上述文章關於動機的運用,是否會提出質疑,為何許多主題都能和動機扯上關聯,有些無的放矢的感覺。重點來看,三個動機都是極為簡單的原型,M1/Do-Si-Do上下半音來回司空見慣、M2分解和弦音的大跳根本就是和聲進行的基本型態、M3級進等同音階的一部分,簡單並且很通用,處處都能搭的上,重點是你如何有智慧地來設定這些元素充當動機,宛如任何色彩與黑白兩色作搭配,怎麼搭都是自然不突兀的概念,話說回來,這就是布拉姆斯堅持的古典路線,因為在前人的智慧結晶裡,留存許多寶藏,應該多多加以善用為之。如同德國作家艾克曼所說:
*** 形式是透過千年傑出大師的結晶流傳下來,並非後人可以輕易模仿學習而據為己有
―若每個人都重新探索自己道路,試圖找出已存在的完美形式,無疑是愚蠢想法,也誤解先人的原創性。
Leonard Bernstein, Brahms Symphony No.2 in D major Op.7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nKd-ia7_Lc
1. Allegro non troppo 0:00 2. Adagio non troppo - L'istesso tempo ma gazioso 20:44
3. Allegretto grazioso 32:47 4. Allegro con spirito 38:22
樂曲解說
第一樂章 不很快的快板Allegro non troppo D大調 3/4拍 奏鳴曲式
一開始主題一(譜例1+音檔1)的大提琴「D- #C-D」三音動機就已經宣告此首交響曲的核心所在,如同第四號交響曲的四度動機營造出樂曲的精髓一樣。三音動機M1是半音的進行(主音-導音-主音的關係),接下來是法國號M2分解和弦的大跳進行,動機的第三部分M3是長笛的級進上行音,這些動機的共同特徵就是非常簡單的元素,樂曲將在這些簡單元素的變幻中,萌芽結果地發展出無限可能的重要旋律。前半段是動機們的熱身,後半段於M1三音動機的流動裡傾洩而出一段小提琴優美流暢的旋律(譜例2),前後之間的鋪陳,都被M1 簇擁著,使優美旋律達到最佳亮相的時機,第二主題準備出場之前,木管以M1壓縮方式(原來一拍變半拍)出現,弦樂利用大跳M2與之呼應,銜接大提琴的抒情主題二。
譜例1
譜例1+音檔1.主題一 M1 -0:03 M2 -0:10 M3 -1:19後半優美流暢旋律(譜例2)
譜例2. 主題一後半優美流暢旋律,紅圈即動機M1
大提琴是布拉姆斯偏好的樂器,在他的樂曲當中,是絕對少不了的角色,溫暖柔和的音色唱著第二主題(譜例3+音檔2),欲言又止的抒發情感―源自於M1動機的主題,三音半音的關係裡,改變節奏及添加音符,創造出另一新主題,宛如上帝取亞當肋骨創造出夏娃般自然,不僅如此,第二主題大提琴旋律加上小提琴的裝飾,此裝飾素材就是大跳的M2,又是一個極佳範例。前兩個主題都是源自於動機本身,不著痕跡地孕育而出,用的巧聽的妙,不自覺地燃起一股頂禮膜拜的心情。
譜例3+音檔2. 主題二/大提琴,紅圈是M1動機元素
結束句當然少不了動機的出現,M1、M3是主要元素,M1化身節奏特質(譜例4+音檔3),最值得一提的M3,級進上升三音M3(音檔4)出現在弦樂的高低聲部形成對位,搭配上節奏,有股往前的驅動力,目標是帶出主題二旋律,這結束句的最後部分。單單呈示部的主題們,都已經將動機滿載於各個細節裡,有主角有配角—這就是布拉姆斯,無懼於華格納的動機概念,自信地迎戰新德意志樂派。
譜例4 .M1化身節奏
譜例4+音檔3. 結束句M1的節奏
音檔4. 弦樂的M3高低聲部,帶出主題二0:30旋律
有了以上(呈示部)的動機認識之後,想必聽者對此動機們已產生了自然反應,就讓我們跟著音樂走下去吧!發展部是自由擴展的段落,片段、衝突和跌宕起伏都不可少,布拉姆斯當然不會冷落發展的樂段,M2引領M1現身,此時的M1是以倒影之姿獻唱,較少出現的M3幫它找到新的舞臺―以M3出現一段小賦格,不長卻很鮮明,主題一後半的優美旋律和M1也被推派上場,其中優美旋律的發展是重點之一(音檔5),會與M1交替進行,三分鐘長度的發展部就在動機的奇幻身影之中忽明忽滅地穿梭著。
音檔5. 主題一後半的優美旋律 -0:05 M1 -0:18優美旋律 -0:24 M1 -0:30 木管 -0:37 M1....
於長笛緩緩下行的音階裡進入再現部,再現主題一比呈示部的短,因為將後半部的優美旋律移到前半,與三個動機融合為一,聲響顯得有些混雜。最後,尾奏的漸慢(ritard.)之後,又再度將動機把玩一番(音檔6),有歌唱、有可愛撥奏的「新旋律」,「新旋律」其實是圓滑奏改成斷奏,舊瓶新裝又是一種新面貌,經過前面的洗禮,此時已經非常熟悉這些動機特性,盡情享受這最後的美好樂段。
音檔6. 低音M1動機 –0:46可愛「新旋律」
Blomstedt --Brahms: Symphony No. 2 I. Allegro non tropp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74UPKBo81k
第二樂章 不很慢的慢板Adagio non troppo B大調 4/4拍
本樂章是陷入孤獨沈思中的意境,前面一大段都在感傷情緒中躊躇,中間有得到些許紓解機會,直到曲末才出現作曲家最迷人的浪漫情懷。
此慢板樂章安排三段體形式,多一些複雜的樂句進行,布拉姆斯在此設定AB兩個主題,A主題分aba’三部分,大提琴下行的主題Aa(音檔7),長長的綿延句,懷著孤寂和不安,雖顯得哀傷,但是在大提琴溫暖琴聲的呵護下,處於自我內心的療癒過程,受困的情緒在Ab法國號(音檔8)和木管的上下徘廻裡尋找出口。Aa’再度出現時,只採用片段的樂句,省略下行句的失落,多了希望的寄託。
音檔7. 主題Aa大提琴下行
音檔8. Ab法國號
主題B區別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木管(音檔9)大跳往上的渴望與大提琴的撥奏,樂器輪替重複多次,醞釀著並逐漸擴大,進入第二部分是情緒起伏(音檔10)的段落,本樂章的第一次高潮。
音檔9. B的第一部分
音檔10. B的第二部分情緒起伏
最後Aa再現,仍沈溺於感傷的音符中,在安靜平和中緩行,期待著某些亮點出現。沒錯,弦樂群唱著旋律(音檔11),大提琴以波浪音型幫它伴奏,樂章開頭同樣的旋律在此更顯露。不久,彷彿小說的書寫,來段引子,壓抑已久的情緒,透過四次的嘆息(音檔12),讓情感如水庫般宣洩而出,是整個樂章最激動的一段,也是布拉姆斯慢板樂章的招牌魅力,前面說過他不煽情,一旦情感崩堤一定使人招架不住,全身起雞皮疙瘩,這就是它了。
音檔11. 旋律+大提琴波浪音型
音檔12. 四次嘆息 --0:13情感宣洩而出
Blomstedt --Brahms: Symphony No. 2 in D Major, Op. 73: II. Adagio non tropp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Fm3eEkYsYE
第三樂章 優美的稍快板(近似小行板) Allegretto grazioso (quasi andantino) G大調 3/4拍
經過前面兩個份量頗重的樂章之後,宛若卸下沉重的包袱,換來一股清流的自在感,A B A C A多重段落的形式,有著歌謠、夜曲風非常討喜,首演時受到歡迎,並「安可」重新演奏此樂章。出現三次的A是重點,主題A是雙簧管吹奏加了倚音的旋律(譜例5+音檔13),大提琴撥奏當伴奏,如小夜曲般的氣氛,非常討喜。第二次的A(音檔14),長度縮短卻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先是倚音樂句,隨後弦樂強調三連音的樂句,重複次數達11次之多,構成本樂章的亮點。最後一次的A(音檔15),弦樂取代木管的田園風,改以升F大調出現,不同於最初的G大調。
譜例5 紅圈處是M1的倒影,倚音旋律是M1的倒影和重音錯置而成。
譜例5+音檔13. 主題A 雙簧管吹奏加了倚音的旋律
音檔14. 第二次A 雙簧管 -法國號 -0:14低音連續多次
音檔15. 第三次A 弦樂
至於A中間夾帶的段落,皆屬於輕快飄浮的快速音符,B段是2/4拍(音檔16),C段是3/8拍(音檔17),兩個樂段於輕快音符中,皆加入強烈合奏的樂句,兩拍子的B段如進行曲般,來自主題的變形(譜例6+音檔16), 但是三拍子的C段呈現短長短長的不平衡感,得力於拍子的變化,使得B、C兩段增添變化。
譜例6 + 音檔16. 來自主題的變形
音檔16.B段是2/4拍
音檔17.C段是3/8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HXP90yzvrk 第四樂章呈示部
第四樂章 精神抖擻的快板Allegro con spirito D大調 2/2拍
熱鬧沸騰的終樂章,如積累已久的情感,終於獲得機會噴瀉而出,整個樂章呈現熱情的喝采,令人興奮共舞。
主題一由輕快旋律開始(譜例7+音檔18),添加上強烈節奏,製造歡呼推升至狂熱氣氛,藉著單簧管、法國號..緩和下來並銜接第二主題。切分音是主題二的明顯辨識度,切分音一直都是布拉姆斯的最愛,樂曲中不可或缺的。弦樂領先(譜例8+音檔19),木管接棒,合奏與弦樂的震音將樂曲推向沸騰的熱度。結束句是以音型為主(譜例9+音檔20),此音型來自於第一主題的前五音,打從第一主題之後,它已經存在於音樂當中,應該說是隱身才是事實,因為從聽覺角度而言它不易被聽見,一路上都沒有缺席,直到結束句才被推上舞台當主角。
譜例7+音檔18.主題一
音檔18.主題一輕快旋律
譜例8+音檔19. 主題二
音檔19.切分音的主題二
譜例9+音檔20. 結束句
音檔20. 音型為主的結束句
整個呈示部顯示的只是主題的認知,從發展部開始,即將展開一連串的動機發展,最先上場熱身的是主題一素材,弦樂演奏(音檔21),木管接著以倒影方式再唱。接下來是4度音程(音檔22)的下行發展,接著以三連音出現的M1三音動機穿插著,4度音程再一次接棒。後面會再重複一次,三連音M1動機接4度音程時做些變化,4度音程從四分音符加長為二分音符,足足放慢一倍,緩慢前行進入再現部。
音檔21.主題一素材 --0:21木管以倒影方式再唱
音檔22. 四度音程 -0:29三連音動機 -0::44 四度音程 -0:57 三連音動機 -1:26 四度音程
再現部還是做了一些調整變化,值得聽者專注去發現,前面發展部的進行,作曲家應該仍未感到滿足,經過再現部的重整之後,尾奏繼續發揮精彩的樂段,銅管先含蓄地吹奏切分主題二(音檔23),然後響亮地合奏,緩下來之後,靠著三連音動機連接,再度奏出開頭的主題一片段(音檔24),主一片段縮減成音型持續加溫,銅管也一併加入,多次的下行滾燙到沸騰,昂揚自信地將樂曲推向終點。
音檔23. 銅管吹奏切分主題二
音檔24. 主題一片段 -0:05 壓縮音型 -0:13 銅管下行
第二號交響曲從音樂而言,是一首能量豐沛,曲風多元,流暢又富有愉悅感的受歡迎曲目。依創作方面來看,結構周詳細密,動機的巧思妙想簡直活像範例寶典,深的挖掘不盡,不禁令人想起布拉姆斯年輕時的座右銘“Frei aber Einsam”(自由且孤寂),孤傲自信、追求完美的布拉姆斯,堅持自我意志,無畏於當時的社會風氣(新德意志學派),強大的實力讓他屹立不搖。雖不善於和人交往,將心中的浪漫情懷全寫進音符裡,使其孤寂的心靈在樂聲中得以奔放,唯有多多接觸他的音樂才能得到知心的共鳴。
【若需分享請標註出處,感謝您對作者的尊重,謝謝!】
推薦版本
Brahms: Symphony No.2 in D Major, Op.73 (Karaja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bgTur9AShY
I.Allegro non troppo (00:45) II.Adagio non troppo (16:05)
III.Allegretto grazioso (quasi andantino) (25:58) IV.Allegro con spirito (31:12)
Brahms, Symphony no. 2 in D major, op. 73: Kleiber/VPO/live in 198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C3EG_83T18
I. Allegro non troppo (0:00) II. Adagio non troppo (14:01)
III. Allegretto grazioso (23:09) IV. Allegro con spirito (28:13)
推薦文章
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 c小調 Op.68. https://reurl.cc/01Ry4x
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e小調 Op.98 https://reurl.cc/yeKdj8
布拉姆斯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Op.77 https://reurl.cc/Rb95lr
布拉姆斯小提琴奏鳴曲 第一號G大調Op.78 https://reurl.cc/EZbxl1
布拉姆斯g小調鋼琴四重奏 Brahms Piano Quartet, g小調 Op. 25 https://reurl.cc/Ok67X3
布拉姆斯B大調第一號鋼琴三重奏 Op.8 https://reurl.cc/Zj2aGA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