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 e小調第五號交響曲 op.64 - -命運的凱歌   2021-0829修  

Tchaikovsky Symphony No.5  Op.64

     此曲寫作於1888年,五月開始動筆,八月底完成,十月出版,同年11月由作曲家親自指揮首演。1888年還完成幻想序曲「哈姆雷特」,並開始動手寫作芭蕾舞劇「睡美人」,是頗為豐富的創作之年。在此之前,很長一段時間流連西歐長途旅行,認識當時的音樂家如布拉姆斯、葛利格等等,對於德奧經典交響曲式的創作觀念與技術有更多的啟發。  

    距離上一首第四號交響曲相隔約11年,一段長時間的沉寂,交響曲是作曲家創作中的重要份量的指標之一,苦於思索如何尋求突破―力求磨練及提高創作技術,所以此曲是處於擔憂樂思枯竭或黔驢技窮的窘狀。實際來說,這些都是作曲家的多慮,求好心切的過程,從開始的擔憂、不喜歡,逐漸地釋懷,慢慢地看到樂曲的優點。舉凡動機貫穿全曲、旋律的音色變化、圓舞曲的運用以及風格求變化皆是很有特色的佳作,百年之後,更能見證此曲的價值。       

 BrahmsTchaikovskyPicture.jpg

遊歐期間,柴可夫斯基(右)曾與布拉姆斯(左)見面,心中尊重這位卓絕人物,奈何兩人間卻不投緣。  (圖片取自網路)     

 

 

 

第一樂章  行板 生氣蓬勃的快板 e小調 奏鳴曲式      

    導奏(0:011+音檔1)一開始豎笛呈現莊重、陰沉的旋律即為本交響曲全曲的核心元素,四個樂章當中都會一再露面一再翻身。一般把此核心元素視為命運動機,缺乏強烈逼人的氣勢,稍具重量感,微微地暗示著不安定感、或無可預期的凶兆,類似送葬進行曲般的氛圍。音樂上,以命運動機為首,出現三次,皆做些小改變,但已經將此核心素材深植聽者的心中。         

      

譜1+音檔1   導奏

呈示部    生氣蓬勃的快板,e小調 6/8拍子   

        第一主題(2:422+音檔2)少了導奏的重量感,節奏性依舊存在,帶著民謠風的歌唱,由A調豎笛與低音管營造有律動感兼充滿陰晦低沉之氣,取材於波蘭的民歌。隨後改成弦樂擔當主唱,接著絃樂和木管的一唱一搭,多次的對話,利用主題做些變化,最後出現導奏節奏元素的強而有力的高潮。簡而言之,強烈的節奏以及長短音的旋律即是代表主題一的特徵。

2+音檔2  主題一    

        第二主題(4:333+音檔3)弦樂搖擺不穩定的b小調為主,樂句間有木管穿插,絃樂之後又換成木管和撥奏登場,最後以撥奏引出木管單調的節奏(5:33),搭配絃樂圓滑的拉奏。回頭思量一下,作曲家偏好樂器替換、增添音色的變化方式,來特別加強前兩個主題的記憶性。    

3+音檔3  主題二    

    接著轉成大調的主題三(6:004+音檔4),是以非正常重拍的切分音為要,絃樂一波一波地推升加強,緊湊聯結掀起激昂的情緒,推進結束句段落(7:00),將以單調大跳的節奏來辨認,此時也剛好結束整個呈示部份。

4+音檔4  主題三       

        發展部仍然採用呈示部的素材來發揮,一開始法國號(7:25+音檔5)從單調節奏音型領頭,再加入主題一、主題二與結束句,各自都有精彩的擴展,不時穿插著各種風格,樂曲不只熱鬧且華麗。再現部(9:49)的主題一以木管接棒方式處理,低音管、單簧管和長笛樂來越開朗的音色,已拋卻原來的陰晦低沉之氣。尾奏(13:32) 以單調節奏fff開始,主題一再度被唱出(14:18+音檔6),延續到最後如呢喃一般,低音聲部以頑固低音進行至終點,結束的樂段值得慢慢體驗。  

  音檔5   發展部單調節奏音型   

  音檔6   主題一再度被唱出    

 

Photo089.gif

Tchaikovsky1888年五月起居住的森林寓所Frolovskoye(伏羅洛夫斯克),創作第五交響曲,景色宜人,鄰近莫斯科的克林(Klin) (圖片取自網路)  

 

第二樂章  略帶自由感的如歌行版,D大調 12/8 拍 AA’BA’’三段體    

        弦樂和聲式的前引(15:48),隨即被帶入靜思的時空,當法國號樂句A一岀(譜5+音檔7),幽美肅穆的氣氛中,參雜著憂鬱心情,一種文詞皆難以形容,唯有置身其中的感觸才是最為真實的美,悠揚的號角聲再加入單簧、雙簧的對位,從荒涼、孤單到開闊。這如歌的旋律交棒給大提琴低聲吟唱(19:11),悠揚號角與深情吟唱,益發地膨脹整段的情緒,從孤寂到人群的溫潤,此段樂聲充滿內在心靈的召喚,藉由樂器調配音色,讓情感發揮豐富的層次感,這就是柴可夫斯基憂鬱兼華麗的特色之一。通常B段會帶來對比強烈的音樂,但此處單簧管與低音管獨奏(21:55譜6+音檔8),仍是濃濃的孤單,陸續加入弦樂的呼應,逐漸化解落寞之情,奔向強烈激動的命運動機(23:31),情感起伏巨大,只可惜持續不久又消逝,再度陷入自我世界,此刻悲情不再,冷清轉為活絡,最終緩緩地迎來美好的未來,本樂章斑斕優美的旋律,展现溫和婉约、高貴雅致且觸及靈魂深處,可視為柴氏最佳的慢板樂章之一。        

    

譜5+音檔7  主題A 法國號吹奏         

  

6+音檔8  主題B 單簧管    

71h55EVLYIL._AC_SL1200_ (1).jpg  

圖. 卡拉揚與柏林愛樂於1976年錄音。

第三樂章  中庸的快板 A大調 3/4、圓舞曲,三段體。

      作曲家面對詼諧曲樂章,不是選擇性格特徵的曲風,反而嘗試他擅長的圓舞曲(如芭蕾舞作、歌劇及悲愴交響曲皆有),華麗的旋律為舞曲帶來清新優雅的氣質(30:17譜7+音檔9).,適當地緩和前面兩個樂章的沉重。和舞曲相對的中間段落Trio (31:55+音檔10),以弦樂的快速音群飛奔,顯得相當緊湊,結束前,第一樂章的導奏動機再度由單簧管吹出(35:51),是一個可愛兼優雅的樂章。    

     

譜7+音檔9  圓舞曲主題          

    音檔10  中間段落Trio    

Edvard_Grieg_1888.jpg

同時間也遇到挪威作曲家葛利格(Edvard Grieg, 1843-1907),雙方很快就成為知交。(圖片取自網路)         

第四樂章   莊嚴的行版-活潑的快板,    

    終樂章是有導奏的廻旋奏鳴曲式,導奏來自第一樂章的旋律,原來的e小調大調化,轉成E大調,弦樂群為主角(36:38譜8+音檔11)。旋律再度出現,此次是木管群(37:56)加上在底層鋪陳的弦樂,聲響厚度增加,氣氛也顯得熱絡,末了定音鼓的連續擊奏,帶出呈示部的第一主題(39:52譜9+音檔12)。第一主題可是聲勢強烈,來勢洶洶,一波一波地滾滾流洩,宛如長久以來的鬱積情緒,找到出口傾洩而出,後半段以可愛柔美的木管群為主(40:16),緩和前面劍拔孥張的氣氛。第二主題利用木管吹奏著下行旋律(41:00譜10+音檔13),弦樂於底層烘托,聲響一樣豐富,看似份量變輕,實則是風格的變化,一路順暢到底。  

譜8+音檔11  導奏E大調 弦樂群演奏         

譜9+音檔12 主題一 弦樂群      

譜10+音檔13 主題二 木管群       

     銅管的導奏節奏再起就是來到發展部(41:42+音檔14),添加音階上下的流動線條,顯得有些紛亂,作曲家將此氣氛駛向戰鬥場景,音樂的變化熾熱豪不停歇,接二連三地支撐高脹的情緒。強烈飽滿的律動扣住聽眾的心情,直到再現前才稍有變慢的跡象,獲得片刻的喘息。    

  音檔14  發展部銅管    

    結束前,號角一直吹著節奏動機(46:11),定音鼓的滾奏迎出勝利的凱歌(46:45+音檔15),弦樂群齊奏導奏旋律,交棒給小號,整場氣勢非凡,使原先陰沉晦氣的低音,在此得到解脫,撫慰脆弱的心靈,釋放出無比的能量,終於走向美好的坦途。    

  音檔15  勝利凱歌        

    作曲家曾對本曲感到不甚滿意,但首演之後,很受聽  眾的喜愛,時至今日,仍是受歡迎曲目之一。以作曲家的作曲手法而言,雖不複雜,架構結實,核心元素全曲貫穿,節奏強烈振奮,旋律又能打動人心,且具豐富的層次變化,情感表達清晰易懂。雖然貝多芬和莫札特時代的傳統,是其追尋的理想目標,但是在創作之途上,找到自我獨特風格,總比仿效前輩更直值得歌頌。總而言之,聽眾有福,如此能引人共鳴,雅俗共賞的美樂,讓聽者永不寂寞,實不可多得。       (撰文: 羅文秀)    

                                                                          

推薦文章   

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https://reurl.cc/Q90YjO     

貝多芬第二號交響曲 D大調  Op.36  https://reurl.cc/dGRQ2V  

貝多芬的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合唱」https://reurl.cc/bXMW23  

貝多芬第八號交響曲 F大調  Op.93    https://reurl.cc/9rMDGY  

貝多芬 第三號交響曲 E大調 Op.55英雄   https://reurl.cc/ZGD4ba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la聊音樂    的頭像
    Lola聊音樂

    羅文秀音樂講堂

    Lola聊音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