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 c小調 Op.68.  

Brahms: Symphony No. 1 in C minor, Op. 68  

 

對於寫作交響曲顯得非常謹慎的布拉姆斯,始於1855年燃起念頭,1862年動筆,直到1876年才完成第一號交響曲,在這之前他已完成鋼琴協奏曲、安魂曲等大型管弦樂曲。第一號交響曲真正的作曲過程一直眾說紛紜,但是有幾段經歷是真實的,如推測第一樂章於1862年完成,布拉姆斯於那年夏天在慕斯特(Munster)已預先寫好了第一樂章草稿,曾彈給克拉拉聽過。最後完成全曲時,克拉拉曾回憶道快板的開頭主題跟先前的印象一樣。終樂章的阿爾卑斯號的旋律,填上歌詞當作生日禮物送給舒曼˙克拉拉(1868年)。

420px-Otto_Dessoff

初演在1875年11月4日卡魯斯(Karlsruhe)大公的宮廷劇院,由德索夫(Otto Dessoff) 指揮. 

Brahms_Erste_Sinfonie_Urauffuehrung

第一號交響曲在卡魯斯(Karlsruhe)大公的宮廷劇院演出   

 

樂曲的初演在1875年11月4日卡魯斯(Karlsruhe)大公的宮廷劇院,由德索夫(Otto Dessoff) 指揮。12月17日,作曲家本人親自於曼漢姆指揮,面臨大眾拿他與貝多芬相比較的心理負擔。之後在維也納、慕尼黑和萊比錫都舉行演出,音樂學者漢斯利克曾說道:「許久以來,不曾聽見如此接近貝多芬精神的偉大作品。」音樂學家克瑞奇馬 (Hermann Kretzschmar 1848-1924)曾評論:「此首交響曲對作曲家而言,意義非常深遠,對一般聽眾來說,是繼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之後最傑出的作品,依此而言,稱它為《第十號交響曲》是最恰當不過了….」。因此,就留下貝多芬《第十號交響曲》的美名,事實上,布拉姆斯本人並不喜歡如此被比較。

 

440px-Henschel   

喬治·亨舍爾爵士(George Henschel,1850-1934)     

 

貝多芬傳人一說   

談起貝多芬和布拉姆斯,在維也納人的想法裡有很多相似之處,以外貌言,粗壯不高的身材、不修邊幅的臉龐、有些邋遢的衣著,無耐心的暴躁脾氣、甚至喝酒、孤僻個性,及未婚單身漢都很相近。事實上,當布拉姆斯走在維也納街頭時,大家都有「貝多芬在世的感覺」,自然而然地希望他能傳承貝多芬,創下偉大的交響曲。

喬治·亨舍爾爵士(George Henschel,1850-1934)是出生於德國的英國男中音,鋼琴家,指揮,作曲家,他是約翰尼斯·布拉姆斯的密友,假期中兩人經常一起出遊旅行。在他的日記中曾留下一段記載:「布拉姆斯的個人形象感覺,清楚地喚起人們對貝多芬的記憶」。有一次兩人於車站離別時,從火車逐漸離去的視覺裡看到,如此寫下:「除了曠野、雲彩之外,只看見一位具有貝多芬英雄氣概形象的巨人—布拉姆斯以外,什麼也沒有。」指揮家漢斯馮畢羅(Hans von Bulow,1830-94)曾指出,布拉姆斯一直處於貝多芬的巨人身影之後,長期苦思到底要如何創作出與貝多芬的九大交響曲等同價值的創作

因此,布拉姆斯為心中貝多芬陰影的奮戰是一直無法避免的情勢,渴望受到認同、肯定和尊重也是心中的一道隔牆,終於在此交響曲發表之後,站立於巨人的風頭之上。

 

 

樂曲風格      

貝多芬第五號與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皆從c小調展開到C大調,兩者精神相似 又各自擁有自我個性與風格,由悲至喜、貝多芬展現對命運的態度,經過苦難走過黑暗、歌頌凱歌。布拉姆斯則於開頭樂章表現深沉艱難,疑慮躊躇不前,夢幻的第二樂章,有著心靈的呼喚、經過沈澱、執著,直到終樂章的解放熱情、勝利高歌,皆有異曲同工之效。曲式結構完美有內涵,深刻的內省,昇華的靈性,故被譽為《第十號交響曲》,乃有繼承貝多芬衣缽之意。

 

第一樂章的氣氛,深沉艱難,眉頭深鎖的躊躇不前,舒曼˙克拉拉聽過之後,曾道:「樂曲的結構良好,就是缺乏明顯記憶的曲調…」, 其實,沈悶、壓抑的氛圍,就是布拉姆斯想要說故事的感覺,例如電影《海邊曼徹斯特》、蔡明亮的《郊遊》為了營造那深沉氣氛,拉長鏡頭,一段段引出沒說的往事,此第一樂章也有如此深沉的一面,但不會停駐太久,緩緩地一層層地掀起了心靈簾幕,逐漸走向美好的世界。

 

Brahms Symphonies #1 and 2 Bernstei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pXiSea35Fg    

 

 

 

第一樂章 稍微持續 Un poco sostenuto -快板 Allegro  c小調 6/8拍

開頭連續52響的定音鼓,帶來一段長長的導奏,定音鼓節奏緩慢、穩定持續的感覺,宛如布拉姆斯踏出慎重的第一步,展現沈重、躊躇的壓抑。導奏有四個部分(譜例+音檔1-I導1),不像動機的簡短,也不及旋律的完整,一是(C-C#-D )的半音上行,二是換上木管大跳下行和撥奏的輕盈(譜例+音檔1-I導2),三是弦樂的和弦音大跳(譜例+音檔1-I導3),上下來回且緊迫,似有突破重圍之困,最後,雙簧管的旋律帶來一些緩和且溫暖的能量(譜例+音檔1-I導4),結束整段導奏的部分。

導1小提   C-C#-D半音上行

導2雙簧  大跳 

  1-I導1+2  C-C#-D半音上行. --0:38  1-I導2   

.  

導3小提    

 

導4雙簧

 

譜例+音檔1-I導3+4   I導3 - 0:17 I導1 -0:34 I導4.   

 

導奏已經隱含本樂章快板的主題動機,主題一是以(C-C#-D ↘) 的半音上行為主(譜例+音檔1-I主一),C-C#-D三個半音本身旋律語法不明確,其中又含著導奏二、三的變形構成整個主題一。從寫作上而言,作曲家的結構嚴謹,織度縝密,但對聽者來說,只需抓住耳力所及最有利的目標元素(C-C#-D ↘)即為上策。  

布拉一I-主一 三半音 色

  1-I主一     

 

 

主題二以長短音型為主(音檔I主二),樂器輪流接棒,與前者相較之下,是個隱性的曲調,顯然是因為後面接續而出的威嚇三音(譜例+音檔I結束句)—它是本樂章最具震撼的元素(3+1動機),有活力、有特色的深刻記憶點。呈示部是有反覆的記譜記號,因此會演奏兩次。

 I主二     

 

布拉一I-結束句 威嚇三   

  I結束句    

 

 

發展部以C-C#-D的發揮開始,並穿插3+1的動機(如貝多芬第五號的動機),也加入一段銅管的聖詠(譜例+音檔I發展),它是一段古老聖詠曲《振作起來吧,我懦弱的心》(Ermuntre dich, mein schwacher Geist),落在震撼三音之後的曲調,由小提琴演奏。最後尾奏由c小調轉為C大調,威嚇三音和C-C#-D是主角,C-C#-D的猶疑、困惑由悲轉喜,迎向開闊的人生(音檔I尾奏)

布拉一I-發展聖詠 聖詠曲調。 

  I發展  3+1的動機 -0:09 銅管聖詠     

  I尾奏  C-C#-D的猶疑、困惑由悲轉喜,迎向開闊的人生

 

 

C-C#-D只能以動機來形容,相近的半音並無譜出歌唱的曲調,狹窄的音域卻是一種壓抑難伸的氣氛,因此第一樂章總是彌漫一股濃濃的凝重感,舒曼˙克拉拉聽過之後,曾道:「樂曲的結構良好,顯得不同凡響超群絕倫,就是缺乏明顯記憶的曲調…」, 這就是布拉姆斯想要說故事的感覺,之後將是一層一層地被掀起的心靈幕簾。      

 

 

第二樂章  持續的行板(Andente sostenuto) E大調 3/4拍。  

    ABA三段體,A段先是樂團營造夜晚靜謐的氣氛(音檔II-A),稍後雙簧管頗具吸引力的三音上行(音檔II-A後),彷彿內心深處散播出去的呼喚,孤寂的木管、溫暖的弦樂彼此相互慰藉著。

 音檔II-A     

 音檔II-A後   

 

B段如夜曲般的優雅,弦樂長短音的上行(音檔II-B)、往上攀升至高點,同時遠處已傳來雙簧的長音正預作準備,雙簧和單簧皆有迷人的表現(音檔II-B後),弦樂以節奏於背後襯托,不斷製造波浪般的浪潮,推出一段高潮。

  音檔II-B 

  音檔II-B後。  

 

當定音鼓之後的撥奏響起,再次帶出主題A,先是弦樂群的變奏(音檔II-2Aa),原來木管的三音上換成小提琴的優雅琴聲(音檔II-2Ab),又是全新感受,當法國號取代前面木管吹奏時(音檔II-2Ac),小提琴在旁扮演裝飾角色,結束前,大提琴撥奏引出小提琴往上走,走向美好的未來,宛如天堂般的畫面(音檔II-尾奏),填飽心靈的縫隙。

 音檔II-2Aa

  音檔II-2Ab. 小提琴.  

  音檔II-2Ac  法國號.  

 

  音檔II-尾奏    

 

 

三樂章 溫雅而略快的稍快板 (Un poco allegretto e grazioso) 降A大調 2/4拍。  

非一般的詼諧曲,而是ABA三段,A段撥奏搭上純樸的歌謠風(音檔III-Aa),添加一段匈牙利風的樂句(音檔III-Ab),B段沒有強烈個性,以同音和下行樂句為主(音檔III-B),是本曲份量最輕,為迎接終樂章的過度階段。

 音檔III-Aa.   

 音檔III-Ab.   

 音檔III-B.   

 

 

第四樂章 慢板(Adagio) —從容而燦爛的快板(Allegro non troppo, ma con brio) c小調 4/4拍      

       始於長大的導奏,緩慢沈重的三音下與撥奏是一個段落(音檔IV-導1),如此段落經過三次的醞釀、配器改變,呈現出豐富的面貌。導奏最後部分,就是重要的c小調轉C大調的阿爾卑斯號角旋律(譜例+音檔IV-導4),分別由法國號、長笛吹奏,盡掃陰霾,嘹亮寬闊且溫暖的心靈。這是阿爾卑斯號角的旋律,布拉姆斯為它填入歌詞「山高水長,我為你獻上一千個祝福」,於1868年當作生日禮物送給舒曼˙克拉拉。

  音檔IV-導1.    

布拉一IV號角.jpg

  譜例+音檔IV-導4.   

 

 

從容而燦爛的快板,渾厚的弦樂群搭配撥奏唱出呈示部第一主題(譜例+音檔IV-主一),彷彿壓抑許久得以解放的旋律,堪稱媲美貝多芬『歡樂頌 』的曲調,布拉姆斯曾說:「任何一個笨蛋都聽得出來」。弦樂以感人的洪流傾洩而出,於低音撥弦的伴奏聲中,小提琴奏出洋溢著歡喜與勝利的四句曲調,令人舒暢無比,弦樂演奏之後,換上木管,主題結束前,長笛與法國號再次喚起號角的記憶(音檔IV-主一a)。第二主題則以低調的個性處理(音檔IV-主二),不搶風頭,結束呈示部時,出現強烈的長短拍(音檔IV-結束句),厚重的弦樂對比單薄的雙簧管,熱鬧的結束呈示部。      

布拉一IV主題

  譜例+音檔IV-主一      

   

音檔IV-主一a  長笛與法國號再次喚起號角的記憶

 音檔IV-主二  

 音檔IV-結束句    

 

樂章採奏鳴曲式,省略發展部,再現部時變化更為豐富(音檔IV-再現主一a),如法國號與撥奏的效果,複音對位的複雜織度(音檔V-再現主一b),號角加上錯開的節奏(音檔V-再現主一c),製造瘋狂、緩和的衝突景象,主題結尾仍少不了號角的記憶浮現,緩慢而悠揚。

  

音檔IV-再現主一a.  

  

音檔IV-再現主一b

 

  

音檔IV-再現主一c.  號角加上錯開的節奏

 

尾奏,由遠而近地製造出一片活力,解放後的真正自由,結束前來一段醞釀、加快往前衝(音檔IV-尾奏a)、再煞車聖詠響起,緩和之後再強烈拉扯,結尾和絃如同貝多芬的多次終止式(音檔IV-尾奏b) ,營造一段瘋狂戲劇的效果。

.   

音檔IV-尾奏a.  醞釀、加快往前衝.  

音檔IV-尾奏b 結尾和絃多次終止式.   

 

一生追求完美、有內涵的布拉姆斯終於完成醞釀14年之久的第一號交響曲,樂迷們的肯定,放下久久蟄伏心中的大石,終於更加奠定布拉姆斯作曲家的歷史地位。       

 

Brahms - Sinfonie Nr. 1 c-Moll op. 68 | Semyon Bychkov | WDR Sinfonieorchest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YfgPwfM98k      

 

 

推薦文章   

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 c小調 Op.68.  https://reurl.cc/01Ry4x      

布拉姆斯《第二號交響曲》D大調Op.73    https://reurl.cc/Eoeag0    

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e小調 Op.98  https://reurl.cc/yeKdj8  

布拉姆斯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Op.77   https://reurl.cc/Rb95lr      

布拉姆斯小提琴奏鳴曲 第一號G大調Op.78  https://reurl.cc/EZbxl1     

布拉姆斯g小調鋼琴四重奏  Brahms Piano Quartet, g小調 Op.25   

https://reurl.cc/Ok67X3     

布拉姆斯B大調第一號鋼琴三重奏 Op.8     https://reurl.cc/Zj2aGA    

 

 

 

arrow
arrow

    Lola聊音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