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勢磅薄的馬勒第八號交響曲 2019-0803
Mahler Symphony No.8 in E♭ major
第八號交響曲是馬勒在1906年6月剛到湖濱創作小屋不久,忽然有股靈感湧上━古老拉丁文讚美詩”降臨吧!造物者的聖靈”,就在這一刻,詞與樂絕佳的交融聲響就此充盈腦海,馬勒本人表示樂音早已於腦海中縈繞多日,只是需要用筆將之寫下而已,短短八週就完成此作品的架構。此曲大大別於其他八首交響曲的形式,而是以兩個部分組成,整首樂曲以獨唱、合唱為主,可謂是首真真正正的合唱交響曲。當年由157人的樂團編製和8位獨唱者,再加上約850人的合唱團組成,分成兩組混聲合唱和一隊童聲合唱,以及超過百人的樂隊,另加八位獨唱者,演出人數超過千人故而稱之”千人交響曲”。1910年于慕尼黑新節日音樂廳(Neue Musik-Festhalle)首演,由馬勒親自指揮演出。
圖. 1910年首演時的海報,取自網路。
這首極短時間完成的作品,與先前交響曲有著極大的差異性,卻屬於馬勒最偉大的成就。千人同聚舞台的演出與磅薄的聲勢確實是外在吸睛的關鍵,但實際上樂曲存在著一股神秘力量,傳達馬勒終身對人關懷的崇高境界,歷經人生的挫敗、罪愆等等的痛苦深淵,透過宗教的精神來達到昇華救贖的體悟才是真正的意義。義大利作曲家A.卡賽拉(Alfredo Casella,1883-1947)於首演後曾說:「此曲是宇宙與生命融合的一刻。」指揮家奧托•克倫佩勒(Otto Klemperer,1885-1973)於《回憶古斯塔夫•馬勒》一書中講到對此曲音樂達到這種程度的理解,讚佩道:「在他面前的是位偉大作曲家。」
圖. 首演前的彩排情景,取自網路。
第一部分
樂曲第一部分為拉丁文讚美詩、第二部分為浮士德的終景,以德文為主,結合兩種不同語言的表達,對歌者也是很大的考驗。第一部分以重唱、合唱合樂團為主。第二部分因內容不同,在人聲安排上有8位獨唱者,加上三部不同的合唱團體,形式上比前者複雜許多。
第一部分以“Veni, creator spiritus”(降臨吧!造物者的聖靈!)展開,是聖讚歡呼的起點(譜例1),亦是後面排山倒海氣勢的開端。開頭主題一以非常強烈的氣勢推出,大跳下行搭配歌詞Veni,成為本交響曲第一部分的最大主題特色,往後大跳下行的各式變化不斷衍生,皆可視為主題的變奏,也是核心元素之一。除了Veni之外,小提琴以新旋律2(譜例2) (0:12)與之對位。男生以齊唱唱出旋律3(譜例3) (0:36),女聲再以Veni,旋律1做反覆變化,以上是主題一當中的重要素材。
譜例1. 主題一 Veni,旋律1,每小節的拍號從4/4-3/4-2/4-4/4 不斷變化
譜例2. 主一旋律2 小提琴
譜例3. 主一旋律3 男聲唱
主題一結束前,有段語氣轉換的鋪陳,主題二(譜例4)(1:26)請求在創造的靈魂裡注入仁慈,核心主題帶著虔誠、懇求的心情,重唱首先帶領核心主題並穿插女高音的Veni旋律、合唱核心主題轉調(譜例5)再唱(2:30),稍後主題一的旋律2做成聲部並行的效果(3:11),繼而以法國號吹奏(3:16) ,當核心主題第三次出現(3:46),隨著人聲過後小提琴再唱(4:04),充分發揮人聲交融的特色。第二主題結束前,聽見銅管的八度大跳(譜例6) (5:05),此雛形隨後會逐漸演化成鐘聲。
譜例4. 主題二核心主題 降D大調
譜例5. 合唱-主二 降A大調
譜例6. 主題二 -銅管鐘聲雛形
以上主題一和主題二可試著多次分開來聆聽,感受此大型樂曲的精髓與核心要素,往後進行的樂段會不斷地重複這些素材,並做出千變萬化的變奏及風格,讓音樂敷衍出無盡的創造以及驚奇。
中間有一大段的發展部分,發展部從(7:50)開始,舉出其中一段發展片斷,先是男低音唱 Infirma nostril corpus, virtue firmans perpeti「請以永恆之力,強壯我們孱弱的身體」(9:18),接著獨唱 Accende lumen sensibus.「祢點燃明光照耀我們」Infunde Amorem cordibus. 「將愛注入我們心中」,歌聲唱著lumen「光」(10:52-11:15),作曲家依賴弦樂的高音,綻放出四射的光芒(12:05-12:12),讓人聲與器樂各自表露其光彩,這是馬勒於樂曲處理方面的細膩之處,被忽略為之可惜。其他樂器當中,有許多大跳音程的出現,展現其特殊風格。發展段落頗長,主要仍是Veni旋律1和旋律3的運用為主,直到(16:56)才又回到再現部。
圖. 千人交響曲手稿。(取自網路)
第二部分
以浮士德第二部的終景為藍本,大致上描述浮士德在與魔鬼簽約之後,用靈魂交換為條件來體驗人生。雖然享盡人間的榮華富貴、遍嘗人類的七情六慾,生命裡偶而越軌,並沒有如惡魔所期望的為非作歹,反而找到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愛情與目標。猶如常人一般,短暫的迷失與困惑,但是心存善念,總是引導他走向真裡,尋找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更多想為社會人群服務,從「小我」走向「大我」,探討的是浮士德的精神層面。最後,當浮士德死去要升天時,終生為善大於惡,魔鬼梅菲斯特仍多方地阻擾,終究邪不勝正,魔鬼被火焚身而毀滅,天使們幫助浮士德得救而昇天,而人聲演唱部分就是敘述這些場景。
第二部分因內容不同,合唱部分也有不同的天使角色扮演,實則細分為:
Engel天使合唱分兩部份:
Die jüngeren Engel 年輕天使、Die vollendeteren Engel 完美天使的合唱
Chor seliger Knaben 聖童合唱
獨唱者包含:
Pater Ecstaticus感奮神父是男中音
Pater profundus 沉思神父/男低音
Doktor Marianus 崇敬瑪利雅的博士/男高音
Magna peccatrix (St. Lucae VII, 36) 罪孽深重的女人 (路加福音VII /36)女高音
Mulier Samaritana (St. Joh. IV) 撒瑪莉亞女人 (約翰福音 IV) 女中音
Maria Aegyptiaca (Acta Sanctorum使徒行傳) 埃及的瑪莉亞女中音
Una Poenitentium 懺悔的女人/女高音
再加上Mater Gloriosa 光榮聖母/女高音
第二部分開始於一段樂隊的演奏,首先聽到低沉帶點神祕的大提琴撥奏(譜例7)(23:33),它扮演背景角色,穩定持續但不爭鋒,跟隨此低音足跡就不易迷失於聲音叢林之中。除低音外,附點長短音旋律是樂句的主要關鍵,先由長笛吹奏(譜例8)(23:42),接著以和聲形式包裝成聖詠風格(譜例9)(25:05),長短音的特色在馬勒手裡將可幻化成多種風貌,既相似又有點模糊,這樣的特性貫穿全部,它也是第二部分的關注的焦點。聆聽當中,依循這幾個要素,就容易捕捉到音樂的基本走向。
譜例7. 大提琴以撥奏扮演樂句的主導角色
譜例8. 長笛長短音旋律
譜例9. 聖詠
樂團演奏之後有段合唱與回音(33:35)。結束後,感奮神父(Pater Ecstaticus)/男中音(37:40)登場,敘述永恆歡樂的烈火,炙熱情愛的束縛,經過種種的痛苦與折磨,終究一切會消失,永恆的愛才是核心所在。接著是沉思神父(Pater profundus)/男低音(39:24),先是一段不安的情緒,如臨斷崖深淵、流水飛濺、霧霾大氣,音樂也呈現心慌的氛圍,最終仍歸向歌頌萬能的愛,愛的使者宣告了永恆,並且撫慰思想,照亮我們貧乏的心。
接下來是一連串的天使合唱(43:59),標題註明天使飄在空中,抬著浮士德不朽的靈魂,意即浮士德死去要升天時,天使們幫助浮士德得救而昇天。先是天使合唱(Engel)、聖童(Chor seliger Knaben)唱著不斷奮發向上的人,都將被拯救,天堂之愛會籠罩他,再接著年輕天使(Die jüngeren Engel) (45:01) Jene Rosen aus den Händen Liebend-heiliger Büßerinnen 來自純潔、懺悔少女手中的玫瑰,幫我們贏得勝利,完成崇高的工作,是一段歡呼。開頭Jene Rosen這些玫瑰之故,因此被稱為「玫瑰合唱」,是很受歡迎的合唱樂段。
此時(47:00)出現第一部分的片斷,特別是第一部分英國管旋律,在此改以中提琴(譜例10)與天使合唱,加入女中音(47:55),述說塵世的苦痛,能於永恆的愛中抽身。最後崇敬瑪利雅的博士(Doktor Marianus) (49:25)也加入,隨後極樂聖童一起歌唱,為著一位榮耀且發光的天上女王做鋪陳,也就是隨之而來的下一段對聖母的讚美(49:58)。
譜例10. 第一部分英國管樂句,第二部分以中提琴再現
崇敬瑪利雅的博士(49:58)以充滿熱情且非常虔誠的語調歌頌Höchste Herrscherin der Welt!世界最偉大的統治者—意指仁慈的聖母,如Jungfrau rein純潔少女、Mutter, Ehren 崇敬母親,這些都是對聖母的稱呼之意。特別值的一提的是四音音型的出現(譜例11) (56:51),促使音樂一波一波的湧動及變化著,它將於聖母出現時伴隨歌聲再現,當作聖母的動機,結束前會再度擴大宣染。
譜例11. 四音音型/聖母動機
三女人的歌聲(58:06),來字聖經中的人物,如路加福音裡罪孽深重的女人,約翰福音中的撒瑪莉亞女人,還有使徒行傳提到的埃及瑪莉亞,一位女高音和兩位女中音的不同音色帶來生動的變化,以及最後的三重唱,此時前面的玫瑰合唱(1:02:15)又再度出現。
浮士德劇中重要的女主人翁葛利卿以懺悔的女人出現(1:03:00),音樂中也不斷地出現第一部分的熟悉樂句。懺悔的女人葛利卿來迎接浮士德的升天,經過極樂聖童的歌頌,迎來光榮聖母的現身(1:07:16),口中唱著Komm! (來吧!)加上長笛于高處陪伴,神聖而高貴,光榮聖母的降臨,通常是安排於舞台之外的它處,讓聲音更具空間感。
Blicket auf (往上看) (1:08:18),往上的長短音型(譜例12),充滿撫慰、希望、拯救的情感,隨之四音音型(1:10:26)/聖母動機也一起加入,此時已進入馬勒最後昇華的救贖境界,也是身為馬勒迷最無法抗拒的迷藥開始發作。最後在Chorus mysticus 神秘合唱(1:14:20)永恆的女性引導下,得到救贖而昇華。此段神秘合唱在第二部分開頭已經以聖詠風格呈現,最後圓滿的階段,帶領進入最高的精神境界。
譜例12. 往上的長短音型/男高音/法國號
馬勒的音樂看到偉大,也看到細膩,感受到苦痛、難堪,也給予希望、溫情,這些經歷都只是過程,保有一顆向善的心,最終還是得到救贖的撫慰,達到人生最高境界。聽著馬勒這首交響曲,很難想像是短短八週就完成的作品,身為聆聽的凡人角色,八周要搞懂第八號交響曲都有相當的難度,何況樂曲內部架構縝密且用心。核心元素的串聯維持著整體性,歌詞與音樂的搭配有其巧妙之處,有時平行有時接替,即使不懂歌詞含意,音樂仍具相當的說服力,聽覺視覺兼具,整部作品令人充滿無可言喻的敬佩與讚嘆。千人交響曲實在「很難聽」,因為聲部太多,全部都聽到,也全都搞不清,單以文詞解說第八號實有諸多的不足,複雜聲音難以用文字真實地描繪,仍有許多可以更深入思考與解讀的部分,假以時日,希望補滿補足,讓此偉大作品的內涵更為人所理解,深入其音樂的精髓。 文 羅文秀/ 2019-0803
參考影片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7WgXhUBrps 1:19:44 (主要版本)
指揮 Georg Solti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and Sofiensaal, Vienna, August & September 197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SYEOLwVfU8 1:24:38
Mahler: Symphony No. 8 / Bernstein ·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P_cwJ4tKP0
馬勒《第八號交響曲》/ 楊頌斯指揮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字幕】中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Ehf8MP98mk 2018 夏伊
推薦文章
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 https://reurl.cc/A7XgmK
悲劇的預言--馬勒第六號交響曲 https://reurl.cc/Gxgdlv
面面俱到的馬勒第五號交響曲 https://reurl.cc/p18mVx
開啟天堂之匙-馬勒第四號交響曲 https://reurl.cc/DyYvkj
貝多芬 第三號交響曲 降E大調 Op.55英雄 https://reurl.cc/55XoYG
海外追「千人」的領略 https://reurl.cc/OAQX9g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