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 Op.36
Tchaikovsky Symphony No.4 Op.36
本曲是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6首交響曲當中聲部織度最複雜、曲風變化最豐富的一首,著手於1877年底,隔年二月完成並首演,創作時間正逢遭到婚姻問題的困擾,頻臨絕望憂鬱的谷底人生,煩惱全都反映在樂曲當中。
年輕的柴可夫斯基(1868年)曾與一位比利時女高音阿爾托(DésiréeArtôt -Padilla 1835-1907)訂婚,後來因對方選擇其他對象而作罷。時隔多年,37歲時接到音樂學院女學生安東尼娜.米留珂娃(Antonina Milyukova 1848-1917)寄來的直白仰慕的求愛信件。同時間,柴可夫斯基正著手歌劇《尤金·奧涅金》(Eugene Onegin),劇中因為一封拒絕的信件而懊悔終生,因此才答應女學生的請求而見面,對方緊迫盯人的追求方式,加上他覺得已是該成家立業的年紀,最終於1877年7月結婚。沒想到婚後的生活才是惡夢的起始,觀念上的差異以及藝術品味相差甚遠,搞得生性敏感的柴可夫斯基急於逃避,且一度崩潰到燃起自殺的念頭,跳入河裡尋求自殺,因河水太冰冷又退卻,心想因此發病也許能結束生命,最後慶幸好友尼可萊.魯賓斯坦(Nicholas Rubinstein 1835-1881)的極力幫助與開解,才逐漸脫離這人生低潮時期。
圖. 比利時女高音阿爾托(DésiréeArtôt -Padilla 1835-1907) (取自網路)
圖. 柴可夫斯基與亞歷山德拉 達維多娃 結婚的照片 (取自網路)
另外,1876年12月起,受到當時的富孀梅克夫人(Nadezhda von Meck 1831-1894)的贊助,讓他可以專心於創作寫曲,不喜社交生活的梅克夫人提出兩人永不見面的附帶條件,藝術素養極高的梅克夫人,成為柴可夫斯基談音論樂的知音者,因此書信成為兩人意見傳達的重要媒介,從1876年起到1890年的停止贊助期間,累計約 1200多封的信件。1877年創作第四號交響曲期間,信中常提及創作時的想法,柴可夫斯基也曾表示要將此曲題贈給梅克夫人,得到的回覆是:請勿將她的名字記載於樂譜上。信中常提及此曲為「我們的交響曲」—最理解他的知音者(梅克夫人),加上他曾寫給學生謝爾蓋.塔涅耶夫(Sergei Ivanovich Taneyev 1856-1915)的信中表示:「曲中的每一小節,都表達我內心真正的感覺,反映出內心深處的奧秘。」因此本曲有很明確的作曲家構思說明,詳細的文字記載他的內心想法,確實是理解樂曲的好證據。
圖. 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 (取自網路)
第一樂章是全曲當中最重要的章節,主要展現命運多舛的想法,表達面臨絕望苦難時的忐忑不安和哀愁的情感,以及困境中的幸福曙光,帶來生活的動力。最複雜的部份—透過音符將栩栩如生的抑鬱焦躁浮出表面,藉著多元手法的揉合並用,深刻地傳達作曲家經歷憂心忡忡的內在激盪始末。相較之下,第二樂章與第三樂章的段落清晰,特色顯著又令人討喜,應該很受歡迎。終樂章的迴旋曲式,主要亮點在於俄羅斯的民謠身上,前後穿梭多次,彷彿變奏曲般的幻化,為樂曲帶來無比的動能,於爆滿的正能量底下畫上休止符。
影片時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3MF5Xej4cQ&t=1652s 影片連結
第一樂章 導奏 主題一1:12 主題二 5:06 結束句7:36
發展部8:39 再現部主題一12:05 主題二12:37 尾奏15:43
第二樂章 A 18:15 B 22:03 A 24:03 C 25:10 A 26:25
第三樂章 詼諧曲 27:45 Trio 29:29 詼諧曲30:48
第四樂章 A 33:24 -B 33:37 -B 37:16 -導奏38:43 -B 40:55
第一樂章 持續的行板(Andante sostenuto)-生氣蓬勃的中板(Moderato con anima),f小調 3/4拍 奏鳴曲式
柴可夫斯基對此樂章的說明 :
命運是阻礙幸福的追求,也是破壞和平與安慰的力量、或惡意堅持烏雲應該遮蔽白日的宿命。更像”達摩克利斯(Damocles)的劍”隨時在人們的面前搖晃、不斷地威脅著人類的靈魂。這股力量佔著絕對優勢,永遠對人類構成威脅。
主題一是絕望漸呈激烈,欲逃避而沉浸於夢幻中。主題二是多高興啊 ! 溫柔甜蜜的夢緊緊擁住了我,光明的世界在向我呼喚,靈魂精魄沉迷夢中,忘卻一切憂愁煩惱,這就是幸福。但它只是一個夢。命運將我們喚醒,讓我們再度面對殘酷的事實。我們的生活就是由苦惱的現實與幸福的夢幻交織形成。世界上沒有安全的避難所。命運像巨浪般的衝擊玩弄,最後將你吞食。
”達摩克利斯(Damocles)的劍” (取自網路) ,代表當你擁有強大權力的同時,也得面臨時時刻刻的危機意識。
絕望 (1892) 是孟克 (Edvard Munch) 克里斯蒂安尼亞的夕陽下散步時所經歷的焦慮感 (取自網路)
第一樂章是三拍子的奏鳴曲式,三拍子是圓舞曲特性(標題上有註明),主旋律多切分、長短音,音樂的流暢度減弱,加上使用小調,呈現出哀傷舞曲的風格。那煩惱如何呈現呢? 針對第一樂章聲部織度上的複雜性,欲提出聆聽樂曲前的心理準備,將佐以圖片來做輔助說明,用視覺的影像幫助聽覺的建構和感受。
圖. 左邊米羅右邊夏卡爾,兩幅畫作皆是有個重要主體於畫的正中心位置,米羅的背景添加了許多元素如色彩、線條與符號,或(夏卡爾)家鄉的種種印象,暗喻內心的懷鄉之情,如同音樂的主旋律之外,還加入許多快速音符、短句音形或上下音的起伏,和主旋律合而為一,代表腦海裡千絲萬緒的錯縱情緒,特別是第一、二主題都蘊含著這種紛亂的聲音。中間是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只見清晰的女孩,背景一片黑色,類似強調主要音樂本身的出現,就像導奏的命運動機單純又清晰,以上是利用視覺的影像幫助聽覺的建構和感受。 (圖片取自網路)
導奏 命運是阻礙幸福的追求,也是破壞和平與安慰的力量
法國號一開頭吹出的命運動機(譜例1+音檔1),有如宣示般的推出,強而有力,像似堅定的核心,也可能是因為懼怕而以此遮掩內心脆弱,讓我們順著音樂走下去,應該就能發現真相。一分鐘的命運動機在銅管、木管、弦樂群都親臨一遍之後,由單簧管利用其旋律倍增拉長,當作緩和也是情緒的轉換,帶出呈示部的第一主題,屬於一段原汁原味、單一元素,不添加其他素材的命運動機的導奏。
譜例1+音檔1. 命運動機
主題一 絕望漸呈激烈,欲逃避而沉浸於夢幻中 (下行旋律)
主題一表達失望、絕望的情緒,將它分成三部分abaa來看,a運用下行旋律傳達失望(譜例2+音檔2),一波又一波的接踵而至,原先只是波瀾般的高低起伏,最後b由大提琴直接下降到低音深處(絕望),低音持續不明朗的線條,此時加入長笛以上行短句明顯的出現,後面木管輪流以片片斷斷的方式唱著,a、b上下行的對比,彷彿是下行失望和上行渴望間的拉扯。這只是狀態的呈現,後面的a則是賦予更多動態的進行,讓情緒增添活生生的情感變化,a再現時,厚實的聲部加重失望情緒的濃度,背後還有快速音群促成波動起伏的激烈性,特別的是加入顯著的銅管下行,更是深刻烙印消沉的意志,可是這還不是高潮,下一段的a聲響更加飽滿,配合著動機節奏,一路推向激烈的高峰,兩段a將情緒的變化過程繪聲繪影地散發著哀愁的滋味,值得做單獨片段的聆聽。
譜例2+音檔2. 主題一(abaa) a o:oo -b 1:09 大提 -a 1:56 -2:17銅管下行 -a 2:52 +動機節奏
主題二 歡樂幸福,沉浸幸福夢幻中 (上行旋律)
長短音的上行旋律,從音符方面來看,上行本來就是渴望、希望之意,和幸福的象徵有著相似意象,長短音符顯得輕巧不如長音符般(如一拍兩拍之類..)的穩定踏實,因此主題傳達著一種虛幻的夢想,豎笛以獨奏的方式出場(譜例3+音檔3),持續進行當中,隱約地聽到低音的大提琴唱著抒情旋律(譜例4+音檔3),不久此旋律一躍而上地佔據聲部的主角—由下而上且先虛而實,此抒情旋律是穩定踏實的長音符,在不踏實的氛圍裡,找到真實的欣慰感。最後,長短音的上行旋律伴隨著定音鼓的頑固低音(音檔3),有種腳踏實地的滿足,整段主題而言,讓好的善念持續下去,最終會如願以償的。主題一呈現不穩定的情緒狀態,主題二則是細膩地在音符中找到理想目標,因此在後面的再現部,兩個主題也出現迥異的下場各自表述。主題二之後的結束句(音檔4),彷彿一種期盼,許個美好未來的凱歌,堅定振奮地將樂曲推向高點,可惜,命運動機處處警惕著坎坷人生、多舛命運,命運動機的再度響起也就是發展部的開始。
譜例3. II-c 豎笛獨奏 上行(長短音)
譜例4. II-d c旋律仍進行 +大提琴抒情旋律d (隱約) -木管突顯d
音檔3. 主題二 II-c - II-d 0:25大提琴 -0:50 木管 - II-c 1:14 +定音鼓
音檔4. 結束句
發展部 命運的動機喚醒我們 , 讓我們再度面臨殘酷的命運
命運動機是整個發展部的重心,中間穿插著第一主題的元素,不久就在命運動機強烈的發展進行中達到樂章的高點,強壓入境地順勢連結主題一的再現(音檔5),短暫地,高漲的主題由強轉弱逐漸消逝。再現部的主角是主題二(音檔6),調性改變,樂器轉換成低音管、單簧管到長笛,隱約聲部派出法國號和雙簧管來擔任,再度激起美好的期盼。
音檔5. 接再現主題一 0:06再現主題一 -0:38 主題二
音檔6. 再現部主題二 II-c -II-d 0:25法國號-0:49雙簧管
尾奏 生活就是由苦悶的現實與夢幻的幸福交織而成,命運像巨浪般的衝擊玩弄,最後將你吞食
尾奏是樂章的總結,因此全部要素為基礎一併出籠,但輕重有別,命運動機在每個重要段落裡都是領頭羊,如導奏、發展部及尾奏。兩個主題當然選擇幸福題材為主角,第二主題的動機音型在此拍子被加長(倍增)方式出現(音檔7),宛如文章中的粗體標示被強調著一樣,背後以主題一的下行旋律裝飾著,當然,從音符中瞭解作曲家期望快樂幸福的寵幸,就在不遠的未來即將蒞臨。
音檔7. 尾奏片段
圖. 俄國畫家 列昂尼德 (Leonid Osipovich Pasternak 1862-1945) 靜坐的托爾斯泰 (取自網路)
圖. 孟克1890年 聖克勞之夜Night in Saint Cloud (取自網路)
第二樂章 歌曲型小行板(Andantino in modo di Canzona),降b小調 2/4拍子
柴可夫斯基對此樂章的說明 :
疲累的一天回到家中靜坐時,憂鬱的感情襲上心頭,千頭萬緒的思念紛湧而至,何等令人感傷 ! 感傷中又帶點甜蜜,人們悲嘆追懷過去,卻沒有勇氣面對新生活的考驗,生活對我們而言, 實在太疲倦了!
曲式A B A C A -coda (A =a a b a b a)
開頭的A段是主角,a感傷又帶著愁滋味的迷人曲調(音檔8),一聽就圈粉。雙簧管、弦樂分別演唱一次a,深刻地印記腦海裡,b以聲響效果來襯托a的曲調,也是為後面的B鋪路,再次出現的a是大提琴配合木管的短音(點點的效果),展現曲調的不同樣貌。B段追求的是聲響效果(音檔9),舞蹈的律動帶來變化,先是單簧管,弦樂再加入整體的聲響。C段則以音型為重心(音檔10),樂器輪流演奏同一音型,如單簧管、雙簧管、長笛的先後登場。整個樂章就在平靜的氣氛裡,不再似前一樂章如雷轟頂般的受挫,此刻化為千絲萬縷的紛擾(重轉輕),淡淡的感傷帶著絲絲的甜蜜滋味。
音檔8. a曲調
音檔9. B段聲響效果
音檔10.C段音型為主
孟克《地獄自畫像》1903,主體之外,後面背景的色彩與線條襯托出主角的心態,類似音樂主旋律之外的其他背後聲部的裝飾效果 (取自網路)
第三樂章 詼諧曲/頑固低音撥奏 快板(Scherzo. Pizzicato ostinato. Allegro) F大調 2/4拍
柴可夫斯基對此樂章的說明 :
沒有固定明顯的情緒表現,都是一些片斷模糊的意象,交織重疊,忽而明朗活潑,忽而悲傷哀嘆,天馬行空的念頭顯現,與事實毫不相干,只是一種混亂或是放空的狀態。
有個性的詼諧曲,到底安排了何種形式來增添樂曲變化呢?整段弦樂撥奏的詼諧樂段(音檔11),充滿活力的開朗氛圍,有些狂野有些混亂,撥開陰霾的情緒,轉向樂觀的人生前進。中間的Trio安排舞曲律動,只由管樂器完成,前半部是木管負責(音檔12),後半加入銅管、短笛的表現,整個樂章雖簡單卻很有個性,其中撥奏樂段是其特色。
音檔11. 詼諧樂段
音檔12. Trio舞曲律動
第四樂章 終曲,熱情如火的快板(Allegro con fuoco) F大調 4/4拍子。 迴旋曲式
柴可夫斯基對此樂章的說明 :
如果在自我本身找不出快樂,那就走向人群,讓眾人的歡樂慶典氣氛影響你,看大家是何等快樂,如何享受幸福,逐漸忘卻苦痛之時,命運又襲上心頭,無論如何,真實的幸福仍然存在,為人類的幸福高興吧 ! 那樣你就可以獲得重生。
終樂章如同一般想念―通過苦痛的歷程,追求幸福快樂的源泉。就像作曲家本身的說明,假如找不出快樂,就走向人群,讓歡樂影響自我,終究可以獲得幸福重生的轉機。
曲式A B A C B A C B -動機 –C A 尾奏*
迴旋曲式的終樂章,唯一重點就是B段音樂,採自俄羅斯民謠「原野裡的樺樹」(A white birch tree standing),這是一首古老流傳曲調,於民間頗受歡迎且經常演唱。有四段歌詞(Strophic),內容敘述大概如生長原野裡的白樺樹,被取下樹枝做成銀笛,或是製成彈撥樂器,當演奏樂器的時候,會讓我想起白樺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WgKDj2voJw 「原野裡的樺樹」音樂
B段音樂在整個樂章當中,前後出現四次,第一次(音檔13)初次登場就以原型現身,第二次(音檔14)採用配器手法有著不同音色與語法,第三次轉成抒情小調(音檔15),增添魅力,此時已經是樂曲的中段,總要來點驚喜,前半部的小調之後,氣氛越來越熱烈,曲調配上一前一後的卡農效果(音檔16),效果更好,逐層發脹的高潮帶出第一樂章的命運動機,一種警醒也是一段精彩,不容錯過。最後的尾奏,B不再小巧討喜,而是以強烈壯大氣勢(音檔17),帶領樂團瘋狂地走向終點,結束熱烈又發燙的第四號交響曲。
音檔13. A -B(第一次) 0:14
音檔14. 第二次B 採用配器手法
音檔15. 第三次B前半的小調
音檔16. 第三次B後半卡農接命運動機
音檔17. 尾奏的B
Tchaikovsky Symphony No. 4 Leonard Bernstei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yT3F0rlhYY
【若需分享請標註出處,感謝您對作者的尊重,謝謝!】
推薦文章
柴可夫斯基 幻想序曲《羅密歐與茱麗葉》 https://reurl.cc/Okjyry
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op.35 https://reurl.cc/dxmM1y
柴可夫斯基 e小調第五號交響曲 op.64 https://reurl.cc/Okjy5y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