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尼采第歌劇《聯隊之花》La Fille du Regiment     

              一提到董尼采第 (Donizetti, 1797-1848)就很容易聯想到其他兩人,羅西尼(Rossini, 1792-1868、貝里尼(Vincenzo Bellini, 1801-1835),此三位十九世紀的傑出義大利歌劇作曲家,正是美聲歌劇( Bel Canto)的代表,創作相當膾炙人口的劇碼,如羅西尼的《塞維亞理髮師》(Il Barbiere di Siviglia 1816)、董尼采第的《愛情靈藥》(L'elisir d'amore 1832)、《拉美墨的露奇亞》(Lucia di Lammermoor 1835)、《聯隊之花》(La Fille du Regiment 1840)以及貝里尼的《諾瑪》(Norma 1831)、《清教徒》(I Puritani 1835)都是很受歡迎的歌劇,女主角輕亮高音如黃鶯出谷、悠揚婉轉的旋律縈繞,加上輕聲的和絃伴奏,展現美聲風格的特色,或是詼諧的Parlando Style―它不表露音樂之美,而是一種逗人發笑的炫技伎倆。

gaetano-donizetti.jpg   

董尼采第(Gaetano Donizetti ,1797-1948)     

         《聯隊之花》也有人稱它為《軍中女郎》,這是董尼采第43歲的作品、兩幕的法國喜歌劇,最早於1840年首演,達到作曲家的理想上有些距離,但多年之後,1871年已經上演500場之多,20世紀初已經是千場以上。法國著名藝評家兼劇作家和詩人的高第耶(Pierre Jules Théophile Gautier 1811-1872)曾如此說過:「優美悅耳的音樂,值得法國人的熱情相待」。另外,被譽為「由一個義大利天才所譜寫的最好法語歌劇」的讚美,可見此作品的受歡迎程度。                    

1840年Juliette Borghèse 飾演 Marie_François-Louis Henry在首映式中飾演 Sulpice.jpg     

1840年Juliette Borghèse 飾演 Marie_François-Louis Henry在首映式中飾演 Sulpice    

1910 年埃米爾·菲諾 (Emile Finot) 的歌劇海報.jpg    

1910 年埃米爾·菲諾 (Emile Finot) 的歌劇海報   

              歌劇的劇本是由聖喬治〈Jules Henri Vernoy de Saint~Georges 1799~1875〉和貝亞德〈J. A. F. Bayard 1796-1853〉兩位合作的法語版本,聖喬治是創作豐富的作家,著名作品如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的《珀思麗人》(La jolie fille de Perth)1867年首演,芭蕾舞劇《吉賽爾》(聖喬治和高帝耶(1811-1872)合作,靈感來自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 1797-1856)的妖精故事。

              故事發生地點是位於瑞士提洛爾(Tirol)山腳下的村莊(現今是奧地利西邊靠近瑞士的山城),1804稱帝的拿破崙,正帶領大軍攻打歐洲大陸(故事是1805年),有一著名聯隊軍團號稱法國第21連隊。其中主要角色有貝肯費爾德侯爵夫人(La marquise de Berkenfield)(之後以Be簡稱)、軍團中的法國中士蘇爾皮斯(Sulpice)(以S簡稱)、聯隊中的酒保姑娘瑪麗亞 (Marie) (以M簡稱)、瑞士青年托尼歐 (Tonio) (以T簡稱)。

 

本劇《聯隊之花》的故事內容,如下簡述:  

第一幕   瑞士提洛爾(Tirol)山腳下的村莊    

              年幼時被中士S在戰場撿到的女孩瑪麗亞M,於聯隊中長大成年(生長在戰場),服務於聯隊中的酒保工作。有天在外發生意外,被瑞士青年托尼歐T所救,彼此留下深刻印象。後來徘迴軍營附近,被當成間諜的T,出現在軍團裡,幸獲M的解釋化解誤會,樂與軍團大夥當朋友,M也在此時唱出最受歡迎的聯隊之歌(啊!如眾所知)。

            T被軍團朋友帶離開後,又悄悄溜回來找M,表達愛意,唱出兩人的二重唱(什麼?你愛我!)。巴黎的貝肯夫人Be也來軍團,說明M是她遺落的姪女,現在想帶她回巴黎生活。T為了愛情,志願加入法國第21聯隊從軍,懇求軍團的爸爸們同意—他和M結婚,於是唱出男高音著名的High C詠嘆調(啊,我的朋友們),無奈Be的來臨,正等候著要將M帶回巴黎,面臨依依不捨的場景,唱出感人的”我必須走”,結束第一幕。     

 

    第二幕移至貝肯佛德侯爵夫人的大府邸,從小在軍隊野放的M,正在接受「淑女改造教育」,言行舉止加才藝的培訓,令一向自由不受拘束的M,備感壓迫,先是笨拙地學著貴族優雅緩步的小步舞曲,練習著悅耳動聽的宛轉歌聲,旁邊加上負傷退役的S,以及Be在旁嚴厲地指導M歌唱,形成一場非常有趣的畫面,這場音樂課正是這齣歌劇的重點之處,歌者們也需要發揮極佳的戲劇張力,和絢麗的花腔技巧演出。

            如此的貴族生活,不禁使M懷念起在軍團的生活,由衷地唱起心中的感受” 即使是金錢或地位”。不久鼓聲響起,軍團大夥一起來拜訪,唱起”法國萬歲”。當大家離去後,M+T+S三人高興團聚在一起,唱出歡樂的三重唱(我們三人團聚)。Be夫人進來表示她已為M安排婚約,T一聽,表示他決不放棄的決心(為了接近瑪莉),適時地表達他的心意後才離去。心中著急的Be,對S托盤而出道M是她自己親身女兒的實情。M知悉後,對著Be親口稱呼母親,同時軍團正趕來拯救M的約定婚約,M感謝聯隊爸爸的愛護,最後唱出”感恩之歌”,母親Be亦被她的真心所打動,撕毀合約,贊同她的選擇--M+T結婚。       

Jenny_Lind_Fille_du_regiment.jpg     

有「瑞典夜鶯」之稱的珍妮·林德   

           談談「瑪麗亞」這個角色,從小生長於軍營當中,開朗如男人婆的不拘小節個性,享受著全軍團爸爸們對她的寵愛,有些驕縱、調皮,卻有著熱血與積極的行動力,直到遇見愛情才顯出女性羞澀的一面,很快地,被她爽朗知足的她化解了一切。自由自在的日子,與上流生活的衝擊,使她產生不小的反彈,處處流露出真性情。從性格的揣摩,戲劇的張力,甚至歌聲的號召力     對歌者都是很大的考驗和挑戰,難怪”瑪麗亞”是很多花腔女高音極想扮演的角色,歷年來最出名的幾位歌者如: 有「瑞典夜鶯」之稱的珍妮·林德(Jenny Lind 1820-1887)、西班牙的艾德琳娜佩蒂(Adelina Patti 1843-1919)、義大利花腔泰特拉齊妮(Luisa Tetrazzini 1871-1940)女高音,還有1940年法裔美國女高音莉莉龐絲( Lily Pons 1898-1976),被譽為「世紀最佳嗓音」的澳大利亞的蘇莎蘭(Sutherland 1926-2010)也曾是此劇的最佳詮釋者。                

fille-1940.jpg     

1940年的莉莉龐絲 Lily Pons,當時演出時還加上馬賽曲          

            美聲歌劇的形式上,大致包含基本的序曲、合唱、詠嘆調部分含括抒情曲(Cavatina)和跑馬歌(Cabaletta),再分獨唱、二重唱、三重唱等等。劇中獨唱有時加入合唱應和,快慢速度穿插,歌手炫技不斷,全劇一點都不冷場,是一部令人愛不釋手的喜歌劇。瑪麗亞的樂曲中有很多花腔的片段,誇張的連串音符,作曲家已經於譜上寫出百分之八十以上,歌者偶而添加更多的音符或是彈性速度,也會因歌者的個人表現而有所差異,因此每一位花腔女高音的演出都是獨一無二的。       

la-fille-de-regiment-1409835923-view-0.jpg     

澳大利亞的蘇莎蘭 Sutherland 1926-2010 有「世紀最佳嗓音」之稱,1972年與帕華洛帝的演出    

    歌曲的介紹並不寫出全部歌詞,只是提綱契領,重點提示,強調主題內容、樂段上的變化還有精彩之處。以下是歌曲的介紹:  

第一幕歌曲                   

生長在戰場 (Au bruit de la guerre)  是一首二重唱,M+S     

   瑪麗亞從小生長於軍中,用歌聲頌揚軍人的勇敢與精神,ABA三段體

A段(歌詞+音檔1)在戰鬥的喧嘩中,我看到日光,我最喜歡的聲音,就是擂鼓聲,毫不畏縮、走進戰場,我的國家和勝利,就是我的口號….,B段敘述瑪莉的身世,最後的A段是二重唱(音檔2.),添加詼諧幽默的語氣,生動活潑。       

  音檔1.  

   音檔2.           

        

聯隊之歌―”啊!如眾所知 (Chacun le sait)    M            

    這是瑪麗亞的重要詠嘆調,是T闖入軍團後化解誤會,高興地與軍團大夥當朋友,M就在此時唱出誇耀第21聯隊的英勇事蹟,兩段歌詞,快慢交替,還有許多花腔的表現,一定要聽。

第一段 (音檔3)     

所有人都知,所有人都說,軍團中的軍團  

唯一在法蘭西所有酒吧都得到讚揚的  

…………..

(合唱)它就在那裡,魔鬼! 就是那個,就是那個,哎喲! 

我們來了,我們來了  哎呀!  

啊!就是那個!光榮的第21聯隊!    

  音檔3    花腔-曲調 – 慢  -1:04節奏  -合唱      

第二段     

它曾贏得多場戰役,相信我們的君王

在和平到來時,將提升每名士兵為法蘭西將領

…………..

(合唱)它就在那裡,魔鬼! 就是那個,就是那個,哎喲! 

我們來了,我們來了  哎呀!  

啊!就是那個!光榮的第21聯隊!        (歌詞採自Decca 1900發行DVD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E5DyvqXxsY  Dessay (Met Opera)         

 

告白二重唱 “什麼?你愛我! (Quoi!Vous m’aimez!)  T+M         

   托尼歐原先已被帶出離開,因為找不到機會與瑪利亞單獨說話的機會,不久,又偷偷溜進來營地找瑪麗亞,托尼歐先是表達愛意,使得瑪麗亞有所失措,既驚喜又假掰,然後與托尼歐(音檔4)兩人一搭一唱地,如年輕戀人的打情罵俏般的風趣對話,各自述說自己的心聲,有優美的旋律、詼諧的對話,如我愛你,現在你相信吧!那好吧,我會聽下去,再做判斷”,以及兩人的二重唱。      

  音檔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ph_amWmwEQ  Juan Diego Flórez & Patrizia Ciofi      

  

”拉塔普蘭” (Rataplan)                 

    這是軍團重要的合唱曲,以此Rataplan節奏出現的,意即軍團的象徵,此曲是邊打著小鼓邊唱出「拉達普蘭」(Rataplan)。

     音檔5         

 

啊,朋友們真是興奮的一天! (Ah!Mes amis, quell jour de fete!)  T  男高音重要曲目      

   托尼歐T為了愛情,志願加入法國第21聯隊從軍,並且懇求軍團的爸爸們同意—他和M結婚,於是興奮地唱出男高音著名的High C詠嘆調。      

   樂曲一開始是因新兵入伍,說出心意,為了徵求軍團的父親們的同意,讓女兒跟他結婚,待父親們大家商討之後,高興地唱出:「多麼美妙的前景在我面前!她的心已屬於我,她的婚姻亦然!歡樂的日子,我在這裡,入伍並將成為丈夫!(音檔6)」

CD15 HighC.jpg

   唱出High C           

譜例+音檔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8DVcK7QxKc  Pavarotti演唱       

 

我必須走了  (Il faut partir)    M  慢板+英國管

    整齣歌劇中,最重要的抒情曲之一,敘述即將離開從小生長被呵護的軍團,充滿愛與回憶的時光,以英國管來陪伴歌聲是其主要特色。除了瑪麗亞的獨唱外,還會穿插合唱,歌聲演唱時偶而也會加入管樂來增添色彩。一曲調搭配著兩段歌詞,結尾處穿插合唱。         

第一段歌詞   

我要離開你們了,親愛的戰友

從今以後,活在沒有你們的遠方   

我懇求你們隱去淚水  

你們的不捨,會讓我心痛  

我要離開你們了  

請隱去你們的淚水 

再見了,我要離開你們了  -- xx     

音檔7. 第一次 英國管  -歌聲           -穿插合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VGv66Wpaw    Dessa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AwXA3K9Od4  Pretty Yende  南非女高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mlNQzLZ1QQ    董尼采第歌劇 軍中女郎 2018.03於國家大劇院) 附有全劇中文字幕         

第二幕   六首      

音樂課 ”當黎明在山頭破曉時” (  Le jour naissait dans le bocage ) 三重唱 Trio       

   「淑女改造教育」先是笨拙地跳著優雅的小步舞曲,然後再練習悅耳歌聲,Be夫人在旁彈奏大鍵琴―分解和弦的伴奏音符,正嚴厲地指導M歌唱,待在旁邊的負傷退役中士S想幫忙鼓勵,三人關係形成一場非常有趣的畫面,這場音樂課是本劇的重點,歌者們需要發揮極佳的戲劇張力,和浮誇的花腔展現,音樂在每一段的伴奏和弦引導下,不斷地做出各種變化,六個段落中的後半段(四-六)逐層地推向高潮,象徵軍團的拉塔普蘭持續出現―M過去生活的暗喻,M就像個被擠壓的氣球般要炸開來,值得好好聽賞。

6AC244F4-66DF-4815-832C-6EBD3AA3E478.jpg

圖. Gruberova的劇照(CD專輯手冊封面)     

第一次/伴奏     - M              -節奏+S拉塔普蘭  

第二次/伴奏      

第三次/節奏 二重唱           -被訓誡         

第四次/伴奏 變化花腔       -好累喔   

第五次/ (音檔8)La La        -逐漸失控              

第六次/拉塔普蘭  Sop+Bas                                           

   音檔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DIs9R2mqOs  Le jour naissait dans le bocage     

 

“即使是金錢或地位  (Par le rang et l'opulence)   M+大提琴         

   M來到巴黎之後的富足生活,猶如空虛的軀殼,受困籠中的小鳥,不禁懷念起以前軍團的生活,以及心戀的情人,由衷地唱起心中的感受” 即使是金錢或地位”。與第一幕終曲“我必須走了”一樣重要的抒情曲,這回選擇大提琴陪伴歌聲,仍然很動聽。同曲調配上不同的歌詞,分三段,第一段歌詞大約如下(音檔9)

他們想用榮華富貴迷惑我,但那都是徒勞的    

我要隱藏悲痛,活在記憶中     

在這些珠寶首飾和錦衣帛履下  

隱藏著我絕望的痛苦          ---花腔            

   音檔9. 大提獨奏   -女高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IKE69p3CSc  "Par le rang et l'opulence"  Sutherland          

 

“法國萬歲!  (Salut ala France) 合唱   

   這是軍團的另一首合唱曲,本劇的終場會再度被唱出,一開始傳來鼓樂和號角聲(音檔10),經過M的前引才正式帶出強烈節奏的「法國萬歲!」,同曲調配上不同的歌詞,第一段歌詞如下(音檔10):

向法蘭西致敬,向歡樂時光致敬 

向希望致敬,像愛情致敬  

向法蘭西致敬,向希望致敬,

像我們的朋友致敬,向榮耀致敬……….花腔      

    音檔10

 

“我們三人團聚”  (Tous les trios reunis )  Trio       

   分別一段時日的情人,再度重逢,M+T+S三人高興團聚在一起,唱出歡樂的三重唱(跑馬歌),迴旋曲形式ABACA。歌詞如下:    

A 我們三個又重聚,甜美的時光多幸福,我們在一起    

B 甜美的回憶,可愛的戰爭時光…….. 

  音檔11. A+B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BXPbpIsd4M  Patrizia Ciofi, Juan Diego Flórez & Pietro Spagnoli       

 

“為了接近瑪莉  (Pour me rapprocher de Marie)   T  抒情  

   這是托尼歐為了捍衛愛情唱出表達自己心意的詠嘆調,Be夫人進來表示她已為M安排婚約,T一聽,表示他決不放棄的決心(為了接近瑪莉)(音檔12),適時地表達他的心意後才離去,抒情樂曲同樣安排樂器陪伴高聲―單簧管和低音管。

歌詞如下:

「為了追求瑪莉,我應徵入伍,成了可憐的士兵

我心甘情願為她獻出生命,我曾經在戰鬥期間想著  

如果財富讓她變心,這令我迷戀的天使,啊!   

我寧願死去,也不願停止對她的愛…….. 」       

   音檔1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qYu8mkUBAE  Pavarotti ·        

 

 

瑪莉亞的感恩心聲  M  慢        

    最終場,這是M正當要簽下婚約的時刻,T正與軍團一起來到大府邸,展現英雄救美的場景,唱著 「我們來救自己的女兒」衝了進來,期望M能為自己所愛而選擇,不要讓她成為所謂門當戶對的婚姻犧牲者。就在眾人的睽睽目光之下,唱出發自心底的深情,感恩軍團爸爸們給她無比的愛,及富足的人生,歌詞如下(音檔13)

「在戰亂中,是命運將我投向了他們的懷抱,

他們收養我,教我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眾人穿插….,

能明白這高尚的靈魂,沒有他們就沒有我   …..花腔」    

  音檔13.    

 

  在場的賓客,都被她真誠高尚的心靈所感動。連M的母親,Be夫人看了之後,出面阻止這段「門當戶對」的婚約。然後,對著T說,你們就跟著自己所愛的人結婚吧!完美的結局,兩人快樂地擁抱,大夥兒又唱起”向法蘭西致敬”(大合唱)一曲,做為終場的幸福畫面。   

若需分享請標註出處,感謝您對作者的尊重,謝謝!        

 

推薦文章        

普契尼歌劇《蝴蝶夫人》 https://reurl.cc/nOlr8X  

貝里尼歌劇《諾瑪》 https://reurl.cc/KQO4me 

威爾第歌劇《茶花女》 https://reurl.cc/EZR351         

華格納三幕劇《崔斯坦與伊索德》之〈前奏曲〉與〈愛之死〉 https://reurl.cc/bnELpE    

羅西尼歌劇《塞維亞的理髮師》  https://reurl.cc/GbWK4D     

布雷根茨湖畔的善變弄臣   https://panel.pixnet.cc/#/edit-article/306241751        

 

 

 

arrow
arrow

    Lola聊音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