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威爾a小調鋼琴三重奏
Ravel piano trio in a minor m. 67
莫里斯‧拉威爾(Maurice Ravel)出生於1875年法國聖讓德呂茲附近的一個村莊,父親是瑞士人,母親是巴斯克人。逝世於1937年,一生未婚,與父母家人感情良好,14歲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就讀。拉威爾本人具有仕紳般的外表、衣著崇尚流行、經常進出藝術沙龍以及咖啡廳裡的常客。個性上顯得冷漠高貴、陰鬱內斂且追求完美,與人之間帶有些防衛性非親暱型,不輕易表露情感,這和他母親流著巴斯克人的血液有關。
圖,講究穿著的拉威爾,永遠菸不離手
成長年代
拉威爾誕生於一個時代蛻變和爆發的年代,1885-1895年是拉威爾20歲之前,適逢19世紀末巴黎的黃金30年(也稱美好年代La belle epoque)開始,直到1914年止(第一次大戰前),這時政治穩定且繁榮,巴黎鐵塔完工(1880),科技為生活帶來大量的便利與習慣改變,如汽車、電話、電燈和放映機等等。1889年的博覽會接觸更多外來文化的機會,站在時代浪頭上的視野,因此有很多的機會開展閱歷與學習,為藝術創作帶來深遠的影響和能量。作品如1895年《古代小步舞曲》(Menuet Antique)、1899年《死公主的孔雀舞曲》(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éfunte) 。社會繁榮、貧富差距懸殊,瀰漫追求奢侈享樂的風氣,各類藝術迸發新氣象,擺脫浪漫主義的束縛,提出更多元的理念與憧憬,各類藝術的蓬勃激盪、人才濟濟,也帶來結合與創新,如舞劇融合文學、音樂、舞蹈、舞台、服裝和宣傳,在如此養分充沛並充滿動能的時代裡,提供新觀念,也激發拉威爾寫作多產作品的時光(1914年大戰前),後面要說明的鋼琴三重奏即是參與從軍前完成的重要曲目,他曾經自己說過:「在五日內完成了五個月的事情」。
拉威爾在 LE BELVÉDÈRE 的音樂室,他在 MONTFORT L'AMAURY 的家。
音樂圈
與拉威爾接近的藝術家,如他的老師佛瑞(Gabriel Urbain Fauré 1845-1924)、夏布里耶(Alexis-Emmanuel Chabrier 1841-1894)、艾瑞克‧薩替(Éric Alfred Leslie Satie 1866-1925)都是影響拉威爾很多的前輩,其他 艾德加‧艾倫坡 (Edgar Allan Poe 1809-1849美國作家)、 瑪拉梅(Stéphane Mallarmé 1842-98)法國象徵派詩人。
新血流派以尋找法國新聲音為目標,人物有前輩們佛瑞、 夏布里耶、 艾瑞克‧薩替、德布西 (Claude Debussy 1862-1918)
1903年在法國巴黎成立阿帕序協會(Les Apaches),是年輕藝術家的群組,吸收當時藝文界的各階層菁英,人才輩出,成員有法國作曲家莫里斯·拉威爾(Maurice Ravel),好友西班牙鋼琴家里卡多·維聶斯(RicardoViñes 1875-1943)和作家兼評論家米歇爾·迪米特里·卡爾沃科西(Michel-Dimitri Calvocoressi 1877-1944)組成,薩替、尚‧考克托(Jean Cocteau 1889-1963法國劇作家)、安德烈‧紀德(Andre Gide 1869-1951)法國作家都是成員,後來也加入西班牙作曲家法雅(Manuel de Falla 1876─1946),每週六固定聚會,沙龍聚會裡經常提出藝術作品的發表、觀點分享辯論或是討論當時藝術界的熱門話題,是藝術家彼此激盪、吸收養分的溫床,群體是屬於男士俱樂部,一直進行到1914年大戰前才結束。當時的巴黎是世界藝術薈萃的中心,除法國在地之外,也吸引來自世界各地有才能的藝術家,如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 1882-1971)、尼金斯基(Vatslav Nijinsky 1890-1950)、狄亞基列夫(Sergei Diaghilev 1872-1929),也是聚會成員。
https://fr.wikipedia.org/wiki/Soci%C3%A9t%C3%A9_des_Apaches 阿帕序協會成員
圖. 1910年 Les Apaches 聚會,Georges d'Espagnat 的畫作。最左邊作曲家施密特Florent Schmitt;莫里斯·拉威爾最右邊。中間坐著是熱心藝術支持者高德布斯基Cipa Godebski經常在他家聚會,彈琴者·維聶斯Viñes是拉威爾好友,也是他鋼琴作品的首演詮釋者。
反對派,保守的音樂學院學者
蛻變的時代,充滿想像和創新,仍有遵循傳統不思改變的權威人士,堅信「發展至此為止,不必再向前」的藝術理念,到底這是保持傳統,還是時代動能的殺傷力?這些不乏優秀的作曲家或學者,當時於藝文界具有相當的影響力,經常公開發表反對言論,抨擊拉威爾的音樂,如音樂院院長丹第(Voncent d’Indy 1851-1931),作曲家愛德華‧拉羅(Édouard-Victoire-Antoine Lalo 1823-1892)的嚴厲批評。
羅馬大獎
這是法國藝術界的最高榮譽,開始於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期間,1900年起到1905年總共參加五次,僅有一次拿到第三,1905年的「拉威爾事件」鬧得很大,因為超過30歲的年齡限制,評審不准他參加,引發輿論譁然,大文豪羅曼‧羅蘭投書抗議。這事件想要探討的是一位有才能的藝術家,需要獲得官方的認可,才能證明他的才華嗎?有了官方的嘉勉,可能對一位天才藝術家多了框架和束縛,壓抑骨子裡的反叛性格與突破創新。事件的最終結果是音樂院的保守派下台,換拉威爾的老師佛瑞來接任,讓一股清新自由的精神流入官方保守的陣營裡。
薩替曾如此地形容拉威爾說:「拉威爾先生拒絕了榮譽勳章,但是他所有的音樂卻都接受它。」拉威爾已經發表不少作品,像鋼琴曲《水之嬉戲》的技巧、音色與和聲色彩都展現新的概念,站在時代的前端,因此獲不獲獎都不影響他的藝術佳作。周遭朋友好意推薦拉威爾的被提名,最後卻遭到本人的不悅,反而怪罪朋友們沒取得他本人的認同,讓他如此地曝光。謎樣的個性由此可知其冷漠、低調的性格,還有堅信自己藝術上的追求,挑戰不可能的限制,例如最出名、最單調,卻迸發最精采的管絃色彩《波麗露》舞曲。
音樂特色
拉威爾是一位堅持自我理想概念的作曲家,秉持目標與原則,作品整體上追求變化(單一作品),但是創作風格的變化(指創作時期而言),就不是以顯著的時期來劃分。因為生長的時代影響,受到工業社會、東方音樂、西班牙以及俄羅斯的影響,更接近於二十世紀的現代音樂。
以下列舉幾點音樂特色來說明,「仿古」追求古老精神―莫札特、庫普蘭都是他的楷模,以調式音樂或是古老素材搭配現代和聲,于兩者之間找到和諧的平衡點。例如他對古老舞曲風格和形式的著迷,一直是他創作上的主要課題。如《死公主的孔雀舞曲》、《庫普蘭之墓》、《古代小步舞曲》,這些偏好古典形式,宛如舊屋新裝的概念,拉威爾就是能將古代元素幻化出時代風格的巧手作曲家。
主題多以人身之外為主,如「大自然」的素材,像是水、火之類、新元素方面有爵士、藍調,聲響上,七和弦、九和弦,樂曲如鋼琴曲《水之嬉戲》、管弦樂組曲《鵝媽媽》。
「異國風」作品不少,異國風情並非旅行的經驗,而是接觸、聽聞和閱讀而來,素材如東方音階、西班牙舞曲,還有自然音階、教會調式也經常出現,範例有《西班牙狂想曲》、、小提琴曲《吉普賽人》。拉威爾對事物描繪多客觀印象,雖受象徵主義影響,但是非沉迷,而是以明亮、細緻具體的語言來呈現。
另外,他也和編舞家合作,寫作「舞蹈」音樂,這些音樂與舞蹈緊密結合,如果僅以音樂演奏呈現,也是能夠展現樂器絕佳的聲響效果,並不受限與舞蹈的合作關係,例如非常受歡迎的管弦樂曲《波麗路》、芭蕾舞劇《達浮尼與克羅伊》。
整體說來,音樂對他是種儀式,有自己的規則且築起一道高牆,和外界隔絕,掌握重點較易進入他的世界。音樂表現出清晰、透明、高貴、以及繁複節奏,有著理性、精準適中的熱情、雅緻迷人的旋律,簡單而言,個人特色就是「簡單、深奧,但不複雜」。
圖. 尼金斯基和拉威爾在達芙妮斯和克洛伊的時候彈鋼琴。
圖. 村民 Daphnis 和 Chloé 的服裝
此鋼琴三重奏曲寫作於大戰前夕,1914年的夏天開始著手,此時正待在庇里牛斯山山麓的聖江˙德˙留斯避暑,享受幽靜美麗的風光,入伍前的五個月。此曲是貝多芬的《大公》三重奏之後的另一部開創新風格的樂曲,優雅、清新具想像空間,蘊含豐富的技術挑戰,幾乎成了拉威爾音樂特徵的代名詞。三重奏本身富含創意又極難演奏的好,拉威爾堅持追求達到藝術為目的,因此寫作上不會考慮演奏技術上的難題,因此對演奏家的挑戰可想而知。本曲最迷人且吸引人之處,就是開頭的樂段,清晰、有特色,直接打開記憶,聽過就難以忘記。1992年上映的電影《今生情未了》(Un Cœur en hiver),直譯應為《冬天的心》,是一部法國電影,敘述一位善於社交的琴商、沉默寡言的提琴維修師以及一位亮麗的女小提琴家三人間的愛情關係,片頭字幕說明時,即開始播放三重奏的音樂,劇情未開演已經說服台下觀眾的心,全劇皆以拉威爾樂曲為主,音樂甚至比劇情還吸引人,有三重奏、二重奏(小提琴與大提琴奏鳴曲、小提琴奏鳴曲),三重奏樂器剛好隱喻劇中角色(大提琴為琴商,鋼琴為修琴師),完美精準的影射,十足的拉威爾,導演巧妙的安排,音符細訴刻劃劇中人的情感,有衝突、疏離和激動感傷,到底是戲還是音樂已經分不開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Wrui78bQgE 電影片段欣賞
Maurice Ravel, piano trio in A minor (1914). 電影配樂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hkga7yZENk
Jean-Jacques Kantorow 1945- - violin, Philippe Muller 1946 - cello, Jacques Rouvier 1947 - piano.
From the sountrack to "Un cœur en hiver" (A Heart in Winter).
1. Modéré - 00:00 2. Pantoum (Assez vif) - 09:11 3. Passacaille (Très large) - 13:15 4. Final (Animé) - 20:50
樂曲分析
第一樂章 中板 Modéré 8/8拍 a小調 奏鳴曲式
第一主題(譜例+音檔I-1)給人的印象相當深刻,有種超脫塵俗的飄然仙氣,在這個俗世中保持著一股孤高氣質,旋律採用西班牙巴斯克(Vasco)民謠的特色,8/8拍中以3+2+3拍為主題的設計,音階則是教會調式來安排,鋼琴左手低音部分以頑固低音(Mi)為其特徵。鋼琴先唱(4小節),弦樂接續,再來鋼琴(2小節)、弦樂前後接棒,樂曲安排上有其理性的一面。
主題二(音檔I-2)的特質是卡農形式,小提琴開始,不久大提琴進來,此時鋼琴以模仿鐘聲來搭配,接著鋼琴也以旋律加入,從一開頭的單聲部旋律,兩聲部到最後的三個聲部的交錯,聲部交錯穿梭是一種享受。發展部將以鋼琴的一串琶音帶出主題一的3+2+3的樂句,是左手低音彈奏,爾後的再現部與尾奏,就一如前面地稍作變化的方式,自由幻想中前進。
第一主題譜例+音檔I-1
音檔I-2 . 主題二
第二樂章 很生動的(Assez vif) a小調
樂章標題「pantoum」龐都姆是一種源於馬來亞地區的詩學裁體,此裁體寫作有其相當嚴格的規定,比如第一段四行句的第一行詩句,必須出現在最後一段四行句的最後第四行詩句上。拉威爾以此概念―兩個獨立平行樂句,來設計此樂章的曲式,風格是詼諧曲-Trio-詼諧曲,詼諧曲(音檔II-1)部分是a跳躍、b圓滑兩者組成,俏皮跳躍的音符和兩音圓滑的交替是兩大元素。Trio是以和聲式的聖詠來呈現(音檔II-2),在聖詠進行當中,a跳躍、b圓滑的兩元素仍然活躍其後,最後再度回來詼諧曲部分。音樂活潑鮮明,兩大特點持續交換造就樂章的特點,聽起來愉悅,性格變化迅速,和弦與音符錯綜交替,彈奏上則是很大的考驗。
音檔II-1. 詼諧曲abab ,a跳躍、b圓滑
音檔II-2. 聖詠樂段
第三樂章 十分緩慢Très large 3/4拍 升f小調
標題是帕沙喀牙舞曲(Passacaille),是古老的緩慢旋律,樂句長8小節。A-B-A曲式,A段先是鋼琴低音微弱彈奏(音檔III-1),再來大提琴拉奏此8小節,鋼琴以五聲音階對應,最後小提琴進來,鋼琴以八度雙音的豐富聲響融入,在緩慢樂句的進行中,也沒讓聲響的空間稍有停歇,是慢板樂章值得細細品味的細節。B段做些變化(音檔III-2)、高低起伏,音域擴大帶來激動情緒,最後的A段是帶上弱音器的弦樂(音檔III-3),高潮過後,回歸平緩,最後在鋼琴的低音旋律中隱匿。
音檔III-1.
音檔III-2.
音檔III-3.
第四樂章 生氣蓬勃地Animé 5/4拍
終樂章是自由的輪旋曲式 ABABAB coda,最初鋼琴以和弦頭奏主題,小提琴以泛音構成的琶音,加上大提琴的雙音顫音來配合,演奏上也是很大的挑戰。主題A(音檔IV-1)分成a、b兩部分,a是附點音符(3+2拍)、b是第二拍強的切分分特質,兩要素穿梭交錯著,相似又容易辨認,主題B(音檔IV-2)則是以鋼琴的和絃為主角,AB兩主題就在交錯進行中走向終點。
音檔IV-1.
音檔IV-2.
Renaud Capucon · Franck Braley · Gautier Capucon 卡普欽兄弟三重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qqJHnmhlGM&list=OLAK5uy_nfEIYE1eBwUr2nETul-PTebQ-S9xrXJh4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OigINua8-o&list=OLAK5uy_nfEIYE1eBwUr2nETul-PTebQ-S9xrXJh4&index=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nFWRTuLcyo&list=OLAK5uy_nfEIYE1eBwUr2nETul-PTebQ-S9xrXJh4&index=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7NpxJJ0mDg&list=OLAK5uy_nfEIYE1eBwUr2nETul-PTebQ-S9xrXJh4&index=4
演奏版本
ATOS Trio: Ravel - Trio in a-mino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xivV4Jc0OE&t=303s
Ravel's Piano Trio in A Minor - La Jolla Music Society SummerFes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FfoTqQbjA4&t=9s
【若需分享請標註出處,感謝您對作者的尊重,謝謝!】
推薦文章
法朗克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https://reurl.cc/6aMyrr
舒伯特 降E大調第二號鋼琴三重奏 Op.100, D.929 https://reurl.cc/Q9g70O
布拉姆斯 B大調第一號鋼琴三重奏Op.8 https://reurl.cc/gW38LQ
孟德爾頌d小調第一號鋼琴三重奏,作品49 https://reurl.cc/VEg3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