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布西 交響素描《海》(La Mer)
Claude Debussy:La Mer
1902年的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Pelléas and Mélisande)可說是德布西音樂風格確立的分界點,遠離大、小調及和聲的概念,帶領法國音樂走向新的道路。1905年的作品《海》就是屬於這時期的創作,多使用半音、調性不明、形式減弱,音樂的表現語法更自由。
左邊浮世繪是葛氏北齋富嶽36景神奈川沖浪裡,右邊是《海》的封面,兩者有何差異?
音樂思考上來說,強調非實際景象的描繪,瀏覽後的印象、腦中留存的記憶,加上心中的感受,以象徵的方式來表達。整體而言,不只是視覺、還有空間甚至加上人的心靈知覺、及其精神的賦予,有形無形皆融為一體,並不特別描繪寫實場景,清晰理解樂曲的進行,自然使聽者產生自我的想法。風格的感受上,多抽象、氣氛、想像、虛幻的隱喻,異國色彩濃厚,甚至時空轉移也常發生。
熟悉德布西音樂的作曲家尚‧巴拉凱(Jean Barraqué)曾如此形容《海》:
「德布西實際上通過《海》提出一種新的展開方法,就是無視呈示與展開概念的界線,讓它們在不斷的湧出中共存。作品中的這種湧出,並不依靠已有的規則設定,而是憑藉自己的力量向前推進。」
在此以音樂片段來解釋以上看法,「無視呈示與展開概念的界線」意思上是拋開傳統的奏鳴曲式羈絆,發展出一種讓音樂語言擴張的模式―「主題―重複―發展」,主題含括樂念、動機、長或短的線條,每一段落常以主題作為出發點,再多次重覆,然後將其發展下去,聽聽下面音檔並解釋之。這是音樂的小方塊,多個方塊組合起來就是一首完整樂章。這正符合 「作品中的這種湧出,並不依靠已有的規則設定,而是憑藉自己的力量向前推進」此句之意思。
範例說明,主題(大提琴) ―重複(0:28)長笛-漸強-(0:45)弦樂 ―發展(0:52)
音樂特色,樂器編制上很多打擊樂器,如三角鐵、鐵琴、鈴鼓、鈸、鑼、大鼓,倍低音管、郵號/短號、低音號。音色繽紛,音符演奏也多元,除了半音、顫音、大量震音及豎琴,呈現相當豐富的聲響效果。東方色彩的甘美朗、五聲七聲音階、全音階或古老的教會調式,
樂曲形式方面,採非傳統的循環曲式,樂器更換頻繁,旋律也不斷更新,每個旋律成一塊狀的結合―「主題―重複―發展」,旋律變化發展,發揮出自身的展開力量。以上是根據《海》歸納出其音樂特性,有助於欣賞此曲的感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BBpqEMRaZU Debussy-La Mer,Orchestre de Paris-Salonen 芬蘭作曲家兼指揮沙隆年指揮巴黎管絃樂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xEMgHGrAPM
第一樂章〈海上的黎明到中午〉 (De l'aube a midi sur la mer)
導奏一開始及定音鼓的低聲迴盪,加上豎琴和低音提琴的撥奏,彷彿將白紙先塗上底色建立背景設定,大提琴一開始的樂句,與接續的木管兩音(0:56),皆是半音關係的短長節奏,屬核心元素,稱它M1(後面樂章仍會出現),英國管吹奏同音的三連音樂句(1:11)(譜例+音檔),木管交替方式(1:39)正進行著銜接段落。終於,伴奏音型改變(1:57),單簧管吹出五聲音階旋律Aa(2:03) (譜例+音檔),這個旋律會有一段的擴張,基本上都是此旋律的自身變化,稱它為循環主題。後續Ab以長笛的一連串音符為主(2:46) (譜例+音檔),接著雙簧管與小提琴的對位特別顯著(3:24)(譜例+音檔),不久又回到Aa(4:06),做些變化並收尾,準備進入B段。
英國管吹奏同音的三連音樂句(1:11)
單簧管吹出五聲音階旋律Aa(2:03)
Ab 長笛的一連串音符為主(2:46)
雙簧管與小提琴的對位(3:24)
B段音樂全部是B的元素組成,大提琴的長長樂句(5:05),帶來清晰的旋律,開頭音符來自M1節奏的變化,長笛木管會再擴張持續發展,弦樂固定音型之下,加入小號吹出導奏英國管的旋律(6:36)。
尾奏,弦樂的律動停了下來,大提琴獨奏英國管和它一起唱著旋律(7:32),這是尾奏的前半部,豎琴響起(8:28),定音鼓(8:46)使整體明朗化,小號和木管吹奏Aa旋律,最後終結於「降E―D―降B」的招牌音符裡。
德布西印象中的大海場景之一- iles sanguinaires corse
第二樂章〈波浪的嬉戲〉 (Jeux de vagues)
導奏一開始即加入鐵琴,豎琴和弦樂搭配著木管快速音符,全樂章以A、B、C、D四部分來劃分,A是英國管以上行全音音階吹出 (譜例+音檔),雙簧管會再吹一次。
A 英國管以上行全音音階吹出
B段第一個旋律以弦樂顫音開始的音符(10:31)(譜例+音檔),非常有特色,也是本樂章的重要元素。B的第二部分是長笛的前奏(11:06)引出英國管的主奏(譜例+音檔),是一段歌唱性旋律,後面會再度現身,第三部分則以聲響為主(11:28),簡單樂句穿插。
B段第一個旋律以弦樂顫音開始
B的第二部分是長笛的前奏(11:06)引出英國管的主奏
C段音樂取材A、B素材,分三段,第一段是A的變形(12:04),還加上大提琴的對話,第二段就是以大提琴拉出英國管的歌唱旋律(12:32)(音檔),最後是一大段的A(12:59),發展樂器的音色,顯得光彩耀目變化豐富。
D段前半就是以顫音開始的B樂句(14:17)(音檔),改以長笛以及雙簧管來吹奏,接著是一段新旋律的發展至(14:48)高潮,再緩下來準備進入尾奏(15:33),尾奏出現多個樂器輪流接棒吹出上行樂句,展現一股神秘東方的甘美朗風格。
第三樂章〈風與海的對話〉 (Dialogue du vent et de la mer)
本樂章的音樂甚為精彩,不僅回顧前面動機,還有很多巧妙的安排,聽過前面兩過樂章之後,逐漸習慣德布西的音樂語法與技巧,〈風與海的對話〉就更受人喜愛。導奏一開始的低音音型似風一般(17:20),鑼、大鼓的打擊樂加入,第一樂章的動機一M1(17:57)在此樂章身負重任,出現多次(音檔)。M1強調兩音關係,之後還有小號吹的M2以旋律線條為主(音檔)。
A段旋律由木管演奏(音檔),這是第一樂章導奏英國管吹的循環主題變奏而來。B部分(19:39),發現M1和M2都在此出現,但是音樂呈現非常顯著的旋律,號角吹著M1,銅管與大提琴撥奏M2,一段發展推上高點,再緩下來。第二次的A是長笛及雙簧管吹著加長版的循環主題(21:53)(音檔),之後音樂提升至高點。C段(23:47)一登場就是小號的節奏,大提琴的上行撥奏,又是一段精彩的多元組合,最後木管再度吹響A主題(24:39),結束前,銅管以增值方式將此循環主題(24:56)(音檔)加重印在腦海之中。第三段音樂活潑又精彩,千萬多多聽它幾遍回味無窮。
動機一M1(17:57)
小號吹的M2以旋律線條為主
A段旋律由木管演奏
第二次的A是長笛及雙簧管吹著加長版的循環主題(21:53)
C段(23:47)一小號的節奏
銅管以增值方式吹奏循環主題(24:56)
【若需分享請標註出處,感謝您對作者的尊重,謝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