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鐘樓怪人》   Notre-Dame de Paris      

一部小說乘載無遠弗屆的記憶      

    還記得音樂劇中曾出現"Anarkia"(宿命或命運)這幾個字嗎?這是雨果參觀聖母院時,於兩座鐘樓間的某個黑暗角落裡,發現牆上有個手刻文字―"Anarkia"大寫的希臘字母,激起他的好奇心,試圖探索、猜出那痛苦的靈魂一定要把這罪惡、不幸的烙印留在古老教堂的軌跡裡,才肯棄世而去的人―究竟是誰?因此使他於1831年寫下了浪漫經典文學「巴黎聖母院」一書,也是反映時代的史詩作品。透過「巴黎聖母院」的故事,讓後人重臨現場的時候,自然浮現劇中主角的身影,嘗試於聖堂之中找尋文字裡的蛛絲馬跡,卡西莫多走在387階窄小的樓梯上、弗侯洛埋首的密室、俯瞰巴黎的石獸,還有會唱歌的大瑪莉,或是彷彿感受到有雙眼睛正於高處盯著廣場上的人群看,假想當年的非法移民群集攻擊聖母院,這些虛虛實實的景象,因為一部小說印記於許多人的腦海裡,幾百年來吸引不計其數的人們來此朝聖,閱讀文學、聽賞音樂,正乘載著無遠弗屆的記憶。            

螢幕擷取畫面 2021-06-14 125126.png   

圖. 聖母院黑暗角落裡的希臘字母 "Anarkia"(宿命或命運),也是引起雨果寫下「巴黎聖母院」的重要動機。(取自網路)  

   

一棟建築與藝術激盪的火花              

    聖母院自1163年開始施工,這是中世紀的興盛時期,歷經近200年的光陰,時代的更迭,建造者的幾代延續,直到1345年完成,成為當時西方哥德式教堂代表之一。建築本身有三座尖型拱門,分別是聖母、基督和聖安娜(由左至右),拱門上方安置28尊雕塑聖像,分別代表以色列和猶太國歷代國王,稱之為「國王廊」。往上是圓形花窗,前面安置聖母抱著聖嬰,兩邊立著天使的塑像,左右兩旁分立亞當和夏娃,最高之處就是兩座鐘樓。聖母院前的廣場上有一處「零起點」地標,是古代人用此地測量巴黎到法國的所有里程,代表著巴黎的中心點,象徵法國地理和歷史的中心所在。  

Notre_Dame_Paris_front_facade_lower.jpg   聖母院三座尖型拱門 (取自網路)     

    1789 年法國大革命時期,曾被參與革命的農民佔據儲物遭到破壞,1804 年拿破崙加冕典禮的冠蓋雲集,雨果於1831年寫下的小說,讓眾人重新回顧此建築物的過往,拯救時代變遷中千瘡百孔的聖母院,見證著巴黎幾百年來的事蹟,1991年被列入世界遺產,最可惜的是2019年的四月慘遭祝融之劫,只能衷心期盼未來的重生!            

    小說中的聖母院是故事發生地,重要的場景多聚於鐘樓上面。鐘、石獸都是最具代表的元素,花窗聯結聖母院亦是最佳象徵,石獸大明星―思提志Stryge,撐著下巴俯瞰全巴黎,凝視所有的歷史鏡頭。音樂劇的舞台上,只有一面牆,聖母院到底在哪?實際上,它利用光影或移動物件方式來呈現,不定時的顯現,有時靜態有時動態,雖不是固定於舞台上的道具,總能搭配適合樂曲的各種場景,浮現相關的元素,鐘也懸盪於舞台、搖擺歌舞。終場前,弗侯洛的摔下聖母院,也以絕妙的手法安排,處處巧思且多變化,最後艾絲梅拉達的死亡,先以繩索懸吊死亡的身軀,漸漸地升空,人體姿態宛如出竅的靈魂升天一般。舞台上的諸多細節,搭配著歌曲和舞蹈的進行,填補著戲劇的縫隙,將音樂、舞蹈和戲劇達到三位一體之境界,值得觀賞者細細地觀摩鑑賞。         

5237956755_14ba1d3880_z.jpg        

圖. 石獸大明星―思提志Stryge,撐著下巴俯瞰全巴黎,凝視所有的歷史鏡頭。(取自網路)    

1-8.jpg   

圖. 劇中石獸畫面  

音樂曲目的特色   

    整齣戲是1998年於巴黎首演,製作人尼古拉‧斯泰勒(Nicolas Talar)、作曲家是來自義大利的理察·柯強特(Riccardo Cocciante)、作詞者是法裔加拿大的呂克·普拉蒙東(Luc Plamondon)。全劇之中約有五十多首樂曲,其中有些如歌劇的宣敘調,以唸唱方式串聯戲劇的進行,所以主要曲目的數字會減少一些,戲中對白部分極少,光靠歌曲連結整齣戲劇,確實於劇情的說明方面會有不足之處,所以事前對於故事情節的預習理解有其必要性。(故事內容詳情請閱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7%B4%E9%BB%8E%E8%81%96%E6%AF%8D%E9%99%A2_(%E5%B0%8F%E8%AA%AA) )   

 

   音樂的元素融入搖滾、民謠,卡拉OK式的電子合成樂,歌者專注唱歌並不特別協調戲劇部分於一身,導演于歌聲旁邊加入舞蹈,烘托主角內心的狀態與劇情的發展,舞者由體操或特技演員來擔綱,甚至街舞也搬上舞台,歌者與舞蹈分流,以此方式來帶領戲劇氛圍的手法是本劇突出的要素,也是打破傳統三位一體(音樂-舞蹈-戲劇)的觀念,使單一性的展現提升專業度,多元藝術相輔相成呈現新的可能性,雖然減少戲劇張力,然而舞台多方位的表現方式,新舊兼容、傳統新潮並立,卻大大地受到觀眾的喜愛與支持,儼然缺點就不再是缺點了。         

 

劇中主要人物如下:

艾絲梅拉達 Esmeralda (吉普賽女郎) 

葛林果 Gringoire (遊唱詩人)  

克洛平 Clopin (丐幫幫主)  

弗侯洛 Frollo (副主教)   

加西莫多 Quasimodo (鐘樓怪人)  

腓比斯 Phoebus (侍衛隊隊長) 

芙蘿德莉Fleur-de-Lys (侍衛隊長未婚妻)  

 

歌曲傳達之意       

  劇中歌曲部分將以主題類型來做分類,含括時代、建築、個人介紹、個人內心戲、愛、遊民等來做說明。        

    時代背景的敘述講述著當時的概念,有如旁白一般。《鐘樓怪人》時代背景設定在1482年,正值中古世紀末,黑暗時代中最黑暗的時期。一開場遊唱詩人唱著「大教堂時代」,雨果借古諷今,呈現出政權、教會欺壓、其他如〈Anatkia宿命〉、第二幕開場談論印刷術的〈佛羅倫斯〉,社會習俗指的是民間節慶活動或生活的型態,如醜人的選拔〈愚人慶典〉、描繪聲色場合的〈愛之谷〉。

大教堂時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QxblYK_eBE 

愛之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Ykgo7wVjaQ          

14.jpg

 圖.〈愛之谷〉的聲色場合於舞台上展現性感與誘惑的光影效果。(影片截圖畫面)   

117.png

圖. 菲比斯被謀殺的一景   

    建築相關意指聖母院的石獸場景,小說有幾個章節特別介紹聖母院、鳥瞰巴黎,歌曲當中並無單獨為建築而寫,如〈異教徒的聖母頌〉、〈人世何其不公〉是搭配歌聲展現聖母院鐘樓上的石獸,其他還有多首樂曲配以多種花窗圖案的投影做呈現。    

        

    個人的專屬曲目有如自我介紹一般,讓大家瞭解主角是何許人、何種個性或背景:艾絲梅拉達〈波西米亞女郎〉、加西莫多〈孤兒〉、腓比斯〈心痛欲裂〉、弗侯洛〈致命狂戀〉、芙蘿德莉〈鑽石般的眼眸〉。   

心痛欲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jga-qRzZmE       

致命狂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3r9faJnjY8      

    遊民部分多數會加入舞蹈與歌聲,舞蹈的表現很突出,利用拒馬、鋼樑、攀岩增添其表現力,古典中融入現代元素也不顯其違和之感,曲目有〈非法移民〉、〈奇蹟之殿〉、〈判決〉、〈解放〉、劫獄的〈襲擊聖母院〉。 

非法移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JpdPCOC4LE   

奇蹟之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Jo-awLOSKw       

    內心戲含括多元,每位主角都心有所思、心有所煩,這些樂曲正好表達其內心的困惑,一生信奉上帝的副主教,禁不起慾望的挑撥,弄得心神不寧的日子很是難受,除了〈致命狂戀〉外、還有〈清晨舞踏〉、〈身為神父戀紅顏〉。加西莫多最忠實的朋友〈鐘〉、還有艾絲梅拉達〈囚籠之鳥〉在獄中懷念過去自由自在的日子,並希望加西莫多能救她出獄。

   第二幕中有一段巧妙的鏡頭轉換,連續四個人帶著四種差異的心情做各自的表述,艾絲梅拉達唱〈腓比斯〉是個人的單純愚昧,一心想期盼著有色無膽的帥哥會來救她。〈坐騎〉是芙蘿德莉告訴未婚夫腓比斯若他處死艾絲梅拉達,她就不計前嫌原諒他。只要愛情不願負責的腓比斯,把一切罪過推到艾絲梅拉達身上―〈迷途知返〉,解釋一切只是一時糊塗、迷失方向(歌聲搭配裸女有著口是心非之意),雖然心裡仍愛自由,但最愛的還是芙蘿德莉,希望她能重新接受他。        

 

    有關愛的部分是不能少的,特別是重唱曲,如兩位女主角的同一位愛慕對象―〈腓比斯的意義〉―〈君似驕陽〉、三位男主角同時愛著艾絲梅拉達―〈美麗佳人〉,此曲也是受歡迎曲目之一,以上是有關愛情。另外,從關懷角度而言,被綁在轉輪上的加西莫多盼求有人給他一滴水―〈渴求甘霖〉,遊唱詩人葛林果從第三者的角度,敘述加西莫多默默的辛苦關懷著艾絲梅拉達―〈月亮〉。善良的加西莫多因為命運的安排,感嘆外表美醜的不公平待遇,表達其內心渴望―〈人世何其不公〉。處境危險的艾絲梅拉達―〈求存〉,表明不願早早死去,想為愛人而生存,想為自由而呼吸、不受宗教的束縛,這些都是歌頌主角內心情感的曲目。  

君似驕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2qgL6ZXxJk          

美麗佳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CprmXOuQf4         

 

 

8343_notre-dame_de_paris.jpg   

圖. 巴黎聖母院一書中的主要角色  (取自網路)   

文字和音符編織的浪漫遐想          

    樂曲的創作是作曲家的描繪與感想,循著他的視角來觀看,如果再加上文學大師細膩的文字描述,可能讓音符和文字之間,衝撞出更加豐富的想像空間。以下將列出文學與曲目對照的片段:   

艾絲梅拉達與〈波西米亞女郎〉  

    人見人愛的美女艾絲梅拉達,到底有何魅力?能夠吸引著這麼多主角的目光與愛慕。文中寫著:"個子不高,苗條纖細的身段使她顯得修長,膚色較黑,有雙小巧的腳,站在地毯上旋轉舞動著,容光煥發的臉龐和烏黑的大眼睛就好像只對著你一人散發光芒似的。邊舞動邊敲響高舉過頭的巴斯克鈴鼓,露出漂亮的雙臂,金色上衣緊緊包裹著她纖細身軀,展露美麗香肩,彩色長裙在蜂腰之下如波浪般翻飛飄動,在旋轉舞步中,不時瞥見她那曲線優美的小腿。這一切,加上烏黑秀髮和明亮雙眸,簡直就是下凡的仙女。"     波希米亞女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vdGC4V3M3M    

native.jpg   

圖. 書中的艾絲梅拉達和她的小山羊跟班  (取自網路)   

加西莫多的長相與〈孤兒〉   

   從一出生就被遺棄的加西莫多,到底長相如何?以下是雨果筆下的形容:"四面體的鼻子,馬蹄形的嘴,被棕紅色濃密睫毛遮住的細小左眼、完全消失在一個大腫瘤之下的右眼、像城垛般參差不齊且到處是缺口縫隙的牙齒,一顆牙有如象牙般從粗硬的嘴唇間伸出來……就像是個被打碎之後再重新胡亂拼湊起來的巨人。"    孤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pu7i2GB3o    

Luc-Olivier_Merson_-_Frollo.jpg                                                                  

加西莫多與他的「鐘 」    

   聖母院的鐘樓分南塔和北塔,南塔有大瑪麗姐姐、妹妹賈桂琳、佳碧爾、蒂博 ..,北塔是六口小鐘,尖塔處另外還有六小口,以及一口木鐘(特別日子之用),總計共15口鐘。以下是一段形容加西莫多敲鐘的畫面:"他高興地拍手,在鐘繩間來回奔跑,用聲音和手勢鼓舞他的六位歌手,就像樂隊指揮激勵著手下傑出的樂師。"「加油,佳碧爾」「讓你的音樂傳廣場!今天是節日呀!蒂博,別偷懶,你慢下來了!快,加油!對了,快點!快點!讓大家都跟我一樣把耳朵震聾。對了,蒂博做的好!太好了!佳碧爾,再大聲一點!嘿!你們兩隻麻雀在上面搞甚麼?我沒看見你們發出任何聲音。你們的銅嘴怎麼了?一點都不像在唱歌,倒像是在打呵欠,快點,唱吧!今天是天使報喜節,看陽光多美好,我們也得奏出美妙的音樂才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G7vU6WmmU8      

螢幕擷取畫面 2021-06-14 134414.png

〈佛羅倫斯〉―這個將會扼殺那個,書將會扼殺這棟建築 

    第二幕開場談論印刷術的〈佛羅倫斯〉,書中的標題―這個將會扼殺那個,書將會扼殺這棟建築   

,看似無關聯的話題,卻是描繪當時社會背景的重要關鍵,與第一幕的「大教堂時代」彼此呼應。書中提到:"建築是以石頭寫成的巨書,堅固、持久經得起考驗,不易毀壞。建築一直紀錄著人類偉大思想,任何文明都始於神權,終結於民主。權力轉移的過程,最早是宗教(神權)―封建制度(王權)―最後是人民追求自由、平等、博愛(藝術家)。書籍印刷術是人類表達方式的首要轉變,人類思想拋棄原貌換上新裝,保存方法更簡單易行,傳遞方便―書籍將扼殺建築。印刷形式之下,思想比以往更加不朽,生動多變,難以捉摸、無法摧毀,有如空氣般的擴散。建築時代,思想是一座山,主宰一個時代與地區,現在,它化做一群小鳥,四散飛翔並且占領整個空間。"      

佛羅倫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10-twpV7n4        

 文藝復興.png 

圖. 牆面與地板都打出花窗圖案暗示聖母院這棟建築物   

最後一曲〈舞吧!艾絲梅拉達吾愛〉

   舞台最後一幕是加西莫多抱著艾絲梅拉達的屍體,舞者以繩索懸吊空中,由低處的癱瘓身軀,逐漸往上,彷彿靈魂出竅般地升天,這場結局只能依靠觀者的自我想像,書中死亡章節的最後一段如此記載著:"加西莫多抬眼望向吉普賽少女,只見她的身軀遠遠地懸吊在絞架上,在白袍裡做垂死的掙扎。隨後,他又低頭看向副主教,只見他橫臥在鐘塔下,已不成人形。自心底發出深切的悲鳴,他吶喊道,「噢,我所愛過的一切啊!」,這天之後加西莫多從聖母院失蹤,無人再看過他,音訊全無。" 

舞吧! 艾絲梅拉達吾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9Y2QXCXoYc         

    小說的閱讀以及建物的痕跡,穿梭巴黎八百多年之間豪不止歇,看盡時代的幾經更易,以及人間的悲歡離合。現在,透過藝術創作,舞台承載了歷史的過往,喚醒鮮活人物的命運,永遠聽不膩的情感糾結、矛盾和衝突,於故事結尾的章節―加西莫多的婚姻,有段描述「大約一兩年之後,在鷹山的墓穴裡,發現兩具摟抱的骷髏,其中一具身上留有白色衣物的碎片,脖子掛著綠玻璃片的小荷包,緊抱著她的另一具骷髏是位男性―脊椎彎曲,頭骨縮在肩胛骨之間,一條腿比另一條腿短。此外,頸椎骨沒有斷裂,明顯不是被吊死的。因此,這個男人是自己來到這裡死去的,當人們試圖將兩具骨骸分開時,他便立刻化為塵埃。」留下一段神秘而感人的傳說, 引來超時空的無盡遐想 。                 (撰文  羅文秀)     

 

PS.鷹山墓穴是絞刑台上處死的屍體,都會被送到這個地下墳場,讓屍體與罪行一同腐爛。

  若需分享請標註出處,感謝您對作者的尊重,謝謝!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la聊音樂    的頭像
    Lola聊音樂

    羅文秀音樂講堂

    Lola聊音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