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 鋼琴三重奏大公 》B大調 Op .97       2019-1221     

Beethoven Piano Trio bB-dur Op.97 “Archduke”

              先談談貝多芬的七首鋼琴三重奏,此演出組合在海頓、莫札特的手裡也寫出不少作品,但是這些作品對於樂器的均衡性並未達到理想的境界,通常是以鋼琴為主,小提琴次之,大提琴則為伴奏或是低音的角色,很難有獨奏的機會,這現象直到莫札特的C大調K548,聽到大提琴的獨奏片段,才算是使大提琴的地位獲得提升。接著貝多芬的Op.1的三首三重奏,樂器之間的對話與互動不足,弦樂以對位形式進行,鋼琴的份量仍大於其他,小提琴和鋼琴的互動不少,但是大提琴還不夠獨立,況且音域也偏低,難得有機會聽到其歌唱性,總而言之,大提琴仍是個配角,還沒有擔當主角的機會。第四號鋼琴三重奏Op.11於慢板樂章聽到大提琴的主唱,和小提琴的搭配提升許多,三者關係也密切了。Op.70-1的第五號鋼琴三重奏,大提琴獨立性再度被提升,大小提琴的旋律線條稍嫌短促,呈現弦樂與鋼琴雙雄對立,離三角鼎立的境界尚差那一小步。

    最終,Op. 97”大公有著雄偉無比的規模,宛如三重奏的教科書般的清晰和典範,三種樂器發揮出最大極限的效果,協奏風聲響貫串全曲。此作品讓聽者享受三樣樂器的對立、合作或是相輔相成,彼此有兢爭、有分享也有共同激盪的火花,1811年完成,可說是古典時期鋼琴三重奏當中的巔峰之作,是古今室內樂曲的珍貴瑰寶,也為浪漫時期開創出新方向,舒伯特、孟德爾頌、布拉姆斯等等的作品都可見到受此影響。  

 

      前面所言是歷史上的地位與價值,再來探索此曲本身的藝術性,鋼琴三重奏大公”(Archduke) B大調 Op .97樂曲創作於1811年,受贈者為魯道夫大公,18144月首演,由貝多芬擔任鋼琴演奏,時間總長約45分鐘。         

    

第一樂章   中庸的快板( Allegro moderato),降B大調,4/4    

  就主題一而言,呈示部由鋼琴彈奏主題,大提琴與小提琴先後做回應,接著小提琴為主(0:30),大提琴為輔于後跟隨,當小提琴大跳時鋼琴做出回應(0:46),最後三者以合奏(1:10)連結至收尾。主題二則以斷音(1:51)為其特徵,鋼琴先奏,提琴隨後。

當再現部上場時,鋼琴的主題已稍做變化(6:51),大提琴以宣敘調的口吻往上(7:07),小提琴則反向下行參與回應,當大提琴吟唱主題(7:19)當主角時,鋼琴在旁伴奏,小提琴則以自由的方式搭配。在此體驗三者關係的均衡和各種搭配的可行性,既協和又豐富的幻化色彩,你一句我一句,像遊戲更像合作的夥伴。

此樂章最出色的片段發生於發展部,最初(4:44)提琴先後樂句,鋼琴的顫音引出弦樂的撥奏(5:06),彼此對峙、挑釁到如遊戲般地合奏,使原先濃厚的和聲凝結氣氛,于斷奏音符中瓦解,呈現出具衝擊又有動感的畫面,此片段曾出現在電影「無情荒地有琴天」中,杜普雷和巴倫波因于錄音室灌錄三重奏時演奏的曲目。          

    Ps. 呈示部沒有做反覆,發展部(3:23)    

11.jpg        

 

 

 第二樂章  快板的詼諧曲( Scherzo allegro) B-dur  3/4       

    明朗跳躍的音符由大提琴領先出現,隨後是小提琴,再來小提琴接棒給大提琴,鋼琴則壓軸現身,于跳躍的音符中,搭配弦樂的撥奏更添喜悅之情,為全樂章的主要素材。馬上鋼琴轉變成圓滑的樂句(0:27),弦樂持續撥奏,斷奏與圓滑的對比性強烈,非常符合貝多芬的詼諧曲性格。中間段落Trio似乎以聲響來做變化,先是半音的蜿蜒動機,擴張成雄壯的聲響,相同程序做出三次的變化(1:53/2:51/3:24),特別是第三次的張力更大,看似不起眼,卻令人出其不意,蠻有趣的詼諧樂章。 

 

第三樂章  如歌的行板,但勿加快速度,( Adante cantabile ma pero con moto)D大調,3/4 

    一段和聲式的主題加上四段沒編號的變奏,鋼琴先-全樂器反覆。第一段變奏(2:34)鋼琴流水般的伴奏聲搭配低沉的大提琴,小提琴的加入添增聲響厚度,變奏二(4:26) 弦樂的跳躍旋律揮別前面沉重的氣氛,後半(5:21) 大提琴小提琴前後圓滑與斷奏相結合。第三變奏(6:03)音值改以三連音呈現,所以鋼琴的主奏音符變多,變奏四(8:01) 鋼琴的

八度旋律散發著高雅情愫,隨後小提琴再唱,最後的尾奏更精彩(11:06),鋼琴回到和聲式的聲響,弦樂分別偶而一起同唱一句,時而合奏,或歌唱性更為濃烈,那依依不捨的尾奏,鋼琴持續的拍打聲,弦樂歌唱的令人流連不止,直接進入第四樂章(Attacca)。   

 

第四樂章 中庸的快板( Allergo moderato),降B大調,2/4

   典型的迴旋曲式 ABACABA-尾奏,主題A (0:00)開頭的短句令人印象深刻,弦樂偶爾穿插圓滑的樂句,很具衝突感。主題B (0:41) 突強的重音,弦樂和鋼琴對立,彼此相互抗衡,第二次A(1:28)C(2:10)著重於鋼琴與弦樂的對立。第三次出現的主題A(3:01)鋼琴伴奏改變了,試圖製造出協奏風格,最後的A(4:55)轉成急板(Presto)(5:11) 弦樂搭配鋼琴的顫音,非常熱鬧,結尾(6:03)弦樂齊奏A元素,逐漸消失後,宛如一場遊戲的高潮收尾。   

 

    仔細聽過此三重奏,有著高貴的情操,雄偉的曲風及優雅的柔情,以鋼琴為中心發展炫爛無比的室內樂作風,越是發覺它的好,它的創新與價值,彷彿長期積累的能量爆發,四個樂章各有其獨特性,且深具內涵,帶來諸多的驚奇。另外,澎湃的聲響―這是1802-03時期,貝多芬就很喜歡嘗試的交響手法;例如鋼琴奏鳴曲的暴風雨、華德斯坦,還有小提琴奏鳴曲的克羅采,以及弦樂四重奏Op.59的三首。有了大公三重奏之後,開啟浪漫先鋒,舒伯特、孟德爾頌、舒曼和布拉姆斯等,這些浪漫時期大師確實也受惠良多,對聽者而言,也是鋼琴三重奏必藏的珍品。            (撰文:羅文秀)     

 

推薦相關文章      

舒伯特 E大調第二號鋼琴三重奏 Op.100, D.929   

http://turina231.pixnet.net/blog/post/315405782-%E8%88%92%E4%BC%AF%E7%89%B9-%E9%99%8De%E5%A4%A7%E8%AA%BF%E7%AC%AC%E4%BA%8C%E8%99%9F%E9%8B%BC%E7%90%B4%E4%B8%89%E9%87%8D%E5%A5%8F-op.100,-d.929   

布拉姆斯 B大調第一號鋼琴三重奏 Op.8   

https://turina231.pixnet.net/blog/post/315419846-%E5%B8%83%E6%8B%89%E5%A7%86%E6%96%AF-b%E5%A4%A7%E8%AA%BF%E7%AC%AC%E4%B8%80%E8%99%9F%E9%8B%BC%E7%90%B4%E4%B8%89%E9%87%8D%E5%A5%8F-piano-trio-op.8   

布拉姆斯兩首大提琴奏鳴曲Op.38Op.99    

https://turina231.pixnet.net/blog/post/326538859-%E5%B8%83%E6%8B%89%E5%A7%86%E6%96%AF%E5%85%A9%E9%A6%96%E5%A4%A7%E6%8F%90%E7%90%B4%E5%A5%8F%E9%B3%B4%E6%9B%B2op.38%E3%80%81op.99

arrow
arrow

    Lola聊音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