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才歌劇「採珠者」
BIZET: Les Pecheurs de Perles
法國作曲家喬治·比才 (Bizet,1838 - 1875),年輕時曾拿過著名的羅馬大獎,創作上來說,各類型樂曲都需要涉略,除了器樂方面歌劇型態創作也是不可或缺,因為如此才能成為真正的作曲家,他的首齣歌劇《採珠者》1863 年在巴黎抒情劇院最先首演,當年時僅25 歲,20幾年後,1886 年 3 月 20 日在米蘭史卡拉歌劇院再次演出。此作品創作於19世紀,並流行於20世紀初的歐洲和北美,1916 年首次搬演於美國大都會歌劇院,成為主流戲碼。《採珠者》在法國經常演出,在義大利則常上演義大利語的版本。
1886年於史卡拉歌劇院演出的場景
發生地點
《採珠者》故事發生地點在今天的斯里蘭卡(Sri Lanka)舊稱是錫蘭 (Ceylon),劇中描繪一個充滿宗教信仰和浪漫氣息的異國風情。事情發生於兩個男人的友誼,因同時愛上一位女子而決裂的故事,這位女子也在對宗教誓言的遵守和對愛情的渴望之間的矛盾與徬徨。
音樂風格
當初上演之後,大眾評語不佳,唯獨作家曲家白遼士給予良好的評價,樂曲優美抒情,器樂色彩豐富,整齣劇中有其動機緊扣全劇情的連結,獨唱、二重唱都有不錯的展現。事實上,劇中男聲二重唱「在聖殿深處」幾乎是同類中的首選之曲,納迪爾的高音名曲「歌聲於耳畔響起」,是一首令人難忘的詠嘆調,還有愛的二重唱與爭執二重唱各自展現情感的細膩和戲劇的張力處理,合唱則扮演旁白及說書人的角色,適時地為場景、氛圍以及帶動劇情的高潮都有不錯的功用。「在聖殿深處」中出現一段萊伊菈的旋律,之後這段旋律就成了萊伊菈的代表,只要提及萊伊菈之時,它就會現身,而且是以原形旋律的方式出現,非常容易辨認。
1916年於美國大都會上演
劇中關鍵情節
劇情安排,以兩位好友的重逢開始,劇中沒說的是兩位好友因為同時愛上如女神般的美女萊伊菈,竟演變成情敵的尷尬關係,納迪爾選擇遠離家鄉去流浪,祖爾加留在漁村繼續生活,一段時日之後成為村民愛戴的族長。某日,納迪爾倦鳥歸巢,兩位好友重拾往日情懷,唱出「在聖殿深處」,歌詞中把這段關係片段地說明清楚,也於歌聲中堅守彼此的友誼。
還有項鍊的故事,它是劇情的關鍵事物,那是發生在萊伊菈小時候的一段經歷,她勇敢地幫助一位陌生的逃難者,幫他隱藏躲避不被追殺者發現,事後為了感謝萊伊菈救命之恩,致贈一條項鍊作為感謝,萊伊菈一直將它佩戴于身上,這一段故事的敘述是在第二幕剛開始,大祭司努拉巴德將留下萊伊菈於黑暗的神廟中,告知她要堅守誓言不必害怕,萊伊菈憶起自己曾經面對死亡的勇敢行為,直到第三幕要赴往死刑之前,取下身上的項鍊,才被祖爾加看見,原來他就是當年被解救的逃難者,這條項鍊因此成了劇情反轉的最強環節。
主要人物說明:
祖爾加Zurga(部族長)--------------男中音
萊伊菈Leida(婆羅門教貞女)---------女高音
納迪爾Nadir(漁夫)----------------男高音
努拉巴德Nourabad(婆羅門教大祭司)---男低音
劇中幾首著名詠嘆調如下:
《在聖殿深處》(Au fond du temple saint)–祖爾加與納迪爾的二重唱(第一幕)
《歌聲於耳畔響起》(Je crois entendre encore)–納迪爾的抒情詠嘆調,表達對萊伊菈的愛(第一幕)
《如往日般的黑夜裡》(Comme autreois dans la nuit sombre)- 萊伊菈抒情曲(第二幕)
《你從沒理解我的心》(Ton cceur n’a pas compris le mien) 萊伊菈與納迪爾愛情二重唱(第二幕)
《啊!我年輕時的好友》(O Nadir, tendre ami)–祖爾加在最後一幕的悲劇獨白 第三幕)
《啊!憐憫吧!祖爾加》(Ah!pitte,Zurga) -萊伊菈與祖爾加的爭執二重唱 (第三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uKN0cmpLCk 大都會完整版
於字幕設定中找出中文翻譯,其中大致意思都表明,但是某些細部用詞仍有一些問題。
劇中不斷出現的萊伊菈旋律,不時原型地出現多次。 (譜例取自「世界名歌劇」)
【第一幕】
塞隆島海濱,漁夫們唱《在燃燒的海邊》,女人們邊歌邊舞,表示要趕走惡魔。祖爾加宣佈選舉族長的時刻已到,漁人們齊聲推舉祖爾加。這時納迪爾回到闊別的家鄉,大家歡迎他,給予合唱舞曲。
兩位好朋友久別重逢,唱出最出名的男生二重唱. 14:55-25:40. 19:10萊伊菈旋律
漁夫們離去,只剩兩個老朋友時,祖爾加問納迪爾,兩人分別很久了,這次是當作朋友回來,還是當作浪自回頭。納迪爾說,我已經忘卻了過去戀愛的煩惱,而祖爾加希望兩人都忘掉過去,彼此再成為終生好友。可實際上納迪爾還是無法忘掉情人。兩人回憶起最後航海的遭遇,唱出二重唱《在聖殿深處》。
《在聖殿深處》歌詞重點如:
納迪爾
在聖殿的深處:
由鮮花和黃金裝飾著,
-個女人出現了⋯
我沈默地望著她。
……..
重唱
是的,這是她,她就是女神,更爲嬌媚又更加美麗;
是的,這是她,她就是女神,她降臨到我們中間。
她的面紗正在撩起而百姓正跪拜在地。
…….
重唱
哦,是的!我們發誓永遠是朋友!
是的,是她,是女神在這天把我們聯合在一起我將忠於我的諾言,
我對你的愛永遠如同對兄弟一般!
是她,是這位女神
在這一天把我們聯合在一起!
是的,我們分享同樣的命運,讓我們親密團結直至死亡!
三問三答確認萊伊菈的決心 29:40
二重唱過後,一年一度載著神聖婆羅貞女的小船靠岸,祖爾加說,每年都會從遙遠的地方,由高僧帶來婆羅貞女,為漁夫祈求安全。由於臉上蒙著面紗,誰也不知道她的容貌。祖爾加要婆羅貞女立誓不能讓人看到她的臉,一生都保持處女之身,不得跟男人結合,而且不分晝夜為採珍珠漁夫的安全祈禱。他說,婆羅貞女如果破壞誓約,就會給處死,如果終身遵守誓言,人們就把最美的珍珠獻給她。
而納迪爾從婆羅貞女說話的聲音,認出這位貞女就是他所愛的萊伊菈。當祖爾加拉著婆羅貞女的手要引導到寺院時,發現她的手在發抖,於是告訴她,你如果覺得無法遵守誓言,現在取消還不嫌遲,只要離開這海邊。可是萊伊菈表示,即使是死亡的命運,我也要履行誓言,於是人們就高聲唱出《布拉瑪!布拉瑪!》以莊嚴的合唱歌頌他們的神。
納迪爾似乎認出曾經喜愛的女子萊伊菈,以隔空方式,想念身處黑暗的萊伊菈,用歌聲傳達內心的思念與暗中保護她,是著名的男高音曲目,大提琴的浪潮聲伴隨著輕柔遙遠的歌聲,濃濃的情思飄蕩於海邊的夜空。 37:11.
在合唱聲中,萊伊菈被努拉巴德等婆羅門教僧侶們帶著,走上懸崖上的寺院。夕陽西下時、村民們離開這個海邊。而納迪爾在黑暗中獨自回到原地,聽到婆羅貞女的祈禱聲後,明白自己仍然愛著萊伊菈,決定把這一切告訴給祖爾加,於是唱出著名的浪謾曲《你的歌聲仍在耳畔回蕩》(Je crois entendre encore)。回想他難忘的愛情,然後睡著了。
I【終場】 44:00
努拉巴德將萊伊菈帶上懸崖聖殿,之後獨自留下萊伊菈待在寺廟裡做祈禱準備,自我吟唱,先是隔空,納迪爾再慢慢地爬上聖殿,終於看到解下面紗的萊伊菈,兩人礙於禁忌,只能以歌傳情,唱著同一曲調《什麼都不用擔心!》47:23,萊伊菈並以花腔做裝飾,結束豐富優美旋律的第一幕。
《什麼都不用擔心!》(Ne redoute plus rien!) -二重唱
只列出歌詞中的重點部分。
【第二幕】 荒涼的高台神廟 50:54 納迪爾和萊伊菈的對手戲
一開始由合唱團表達夜幕降臨的海邊寺院,僧人努拉巴德表示採珍珠的船都已經登岸,祈禱的歌聲可以暫時停止,接下來必須單獨留下萊伊菈在海邊寺院,萊伊菈祈求婆羅門神保佑,也憶起兒時的一段深刻記憶,述說她年幼時(54:34),曾從追蹤者手中保護和隱藏過逃亡者的生命,壞人雖然用匕首脅迫她說出逃亡者的躲藏處,因她的勇敢解救了這個人的生命,後來轉贈一條項鍊作為感恩謝禮,這將會是第三幕中,故事的重要轉折關鍵。
被獨自留下的萊伊菈,感到害怕恐懼,想起躲在暗處的納迪爾保護著她,唱出著名的(58:10)抒情曲《如往日般的黑夜裡》(Comme autreois dans la nuit sombre),慢慢地睡去。
最重要的一幕,納迪爾爬上懸崖神廟,偷偷見到萊伊菈,這是兩人面對面的情感二重唱1:05:29
遠處傳來豎琴的和弦聲,納迪爾唱著《我的愛人,如入睡之花》(De mon amie, fleur endormi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39zP_igYxA
兩人藉由同一旋律的歌聲表達自己的心意,深埋內心的情感宣洩而出,互訴衷情,最甜蜜的愛的二重唱,相對於最美的一刻,往往就是翻轉的關鍵點,樂團也隱喻地傳來暴風雨聲。
II【終場】
被發現並逮捕後1:15:20,激動的重唱與合唱是劇中的最高潮。
萊伊菈清醒後,約好明晚再會,納迪爾就逃走了。努拉巴德和眾人追捕納迪爾,突然暴風雨襲來,留下的人因不祥前兆而唱《恐怖之夜》。努拉巴德把納迪爾捕獲後,宣告他是破壞神聖誓言的罪人,激動的人群高喊著把兩人處死。
兩人雖被逮補,受到威脅,仍表現視死如歸,情願去死也要堅守愛情。
祖爾加的心情變化是重點,原先想原諒朋友,讓他離去,沒想到看清掀開面紗的萊伊菈,竟是他和摯友同時喜歡的女子,覺得被背叛,心中燃起妒火,從寬恕轉為憤怒,宣判兩人死刑。
萊伊菈因宿命而發抖,祈求婆羅門神布拉瑪的保佑。這時祖爾加出現,設法抑制憤怒的眾人,以首領的地位要求他們服從,他命令兩人退去。而努拉巴德突然把尼姑的面紗拉下,祖爾加意外地發現她居然就是萊伊菈,由於憤怒友情之誓遭到破壞,妒火中燒,當眾宣佈兩人的死刑。
【第三幕】 第一場 祖爾加的獨角戲,內心掙扎與愛情的糾結 先獨唱-二重唱 嫉妒到最高點
印度式帳幕中。祖爾加後悔因一時憤怒把納迪爾判死刑,唱詠嘆調《暴風雨已平靜》(L'orage Sest calme) 1:25:53,為自己的作為感到羞愧。
詠嘆調《暴風雨已平靜》歌詞
哦納迪爾,我青年時代的好朋友,
哦納迪爾,當我將把死亡送到你面前,
哦納迪爾,啊,是何等盲目的狂怒,是何等盲目和瘋狂的怒火
把我的心撕得粉碎?
(他站起來,絕望地)
不,不,這不可能!
我做了一個可怕的噩夢!
不,你不會背叛你的信念!
而有罪的人,啊,那是我!
哦懊悔,哦惋惜!
啊!我做了什麼!
哦納迪爾,我青年時代的好朋友!
哦萊伊菈,光彩照耀的美人!
哦納迪爾,哦萊伊拉,原諒我盲目的狂怒,
我懇求你們原諒我這顆因狂怒而激動的心!
納迪爾!萊伊菈!啊!
我爲我的兇殘而感到羞愧!
啊!原諒我這顆因狂怒而激動的心!
啊!原諒我!
爭執二重唱
此時萊伊菈被漁夫帶來1:31:49,萊伊菈在祖爾加目光中顫抖,祖爾加面對著昔日情人,自己也激動不已,兩人見面時,各自內心都帶著畏懼,卻要武裝外表,來掩飾自己的弱點 祖爾加聽到萊伊菈為好友納迪爾求情,還願意捨棄自己的生命去救助所愛的人,祖爾加情不自禁也表白自己對她的愛,以及對納迪爾的嫉妒,心中的仇恨與憤怒越發強烈。萊伊菈就詛咒祖爾加的冷酷,高喊著我水遠只愛納迪爾!這段二重唱戲劇張力層層被撥開來,第一次加強是祖爾加承認自己也愛萊伊菈,但妒火高漲,要讓萊伊菈永遠失去所愛,情緒甚為激動堅決。再來的爆炸的情緒,則是不再軟弱的萊伊菈,全然死命的豁出,高喊:「那好,行,報仇吧,狠心的人」,簡直就是點燃爆炸引線,全力展開,大都會版本又將此二重唱推升至極至高點,看了真過癮。
最後的戲劇高潮唱著如下文:
萊伊菈
那好,行,報仇吧,狠心的人!
行啊,狠心人,行啊,行啊,把我的生命也拿去
儘管你的憤怒得到了滿足,悔恨、恥辱將會纏繞著你的一生!
讓你的逮捕令實現吧,讓同樣的折磨能使我們在天國
讓溫柔愛情獲得永生!
來吧,拿走我的生命,我藐視你!
是的,臭名將追隨你,等等
祖爾加
哦惱怒!哦憤恨!哦殘酷的折磨!
哦妒忌!恐懼!啊!害怕我的憤怒!
害怕我的報復吧!哦憤怒啊!
哦妒忌!立即執行逮捕令!
沒有寬恕,沒有憐憫,你將和他一起喪命!
對你們兩人,是的,是死刑!
絕不寬恕!
最後兩人在激動高潮之處,情緒升到最緊繃的狀態,不斷口出惡言相向
萊伊菈 啊!狠心的人!祖爾加,我詛咒你,
我恨你而我愛他直至永遠!
祖爾加 哦狂怒!哦狂怒!
這時努拉巴德前來報告說,火刑的準備已經就緒。萊伊菈把從前逃亡者送她的首飾取下,請求漁夫將它交給母親做紀念。因看見項鍊,祖爾加驚訝地發現她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於是決心幫助這對情侶逃生。
III【第二場】1:45:07.
準備好火刑台的荒涼地。聚集而來的人們,興奮地跳原始的舞蹈,唱《早霞滿天》的合唱,等待著火刑開始。
萊伊菈和納迪爾被努拉巴德帶來,努拉巴德在即將處刑的兩人之前,兩人沈重地唱《神聖的亮光》。(高興兩人可以一同死去)
III【終場】
不久,祖爾加出現告訴大家村莊起火了,眾人趕忙跑去救火。祖爾加告訴萊伊菈和納迪爾,為了救你們我故意放火,拿出首飾說,這是為了報答萊伊菈從前的救命之恩。
他解開兩人身上的繩子,3人唱《不必再害怕》的三重唱。祖爾加催促兩人趕忙逃亡,最終就剩下命運未卜的祖爾加在舞台上,音樂也在此時就終結了。事實上,比才的簽名原稿首演後就丟失,1886年之後的是修訂版,與原版有所出入,故事的結尾是祖爾加受到處罰而犧牲了,但現在劇場的結局,於三重唱之後就結束全劇。
歌詞部分皆採自世界文物出版的歌劇經典7.比才:採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