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格小提琴協奏曲《紀念一位天使》

Alban Berg Violin Concerto  "To the Memory of an Angel"

人稱二十世紀的「維也納三傑」指的是勛伯格(Arnold Schönberg,1874-1951)、魏本(Anton Webern ,1883-1945)、阿班·貝爾格(Alban Berg,1885-1935)。貝爾格生於維也納,他的音樂之路是在家人的鼓勵下開啟,並未進入正式學院學習,1904年遇見勛伯格發生影響其一生的重大轉機,勛伯格賞識貝爾格的天賦,主動免費教他作曲約6年光景,其中如無調性12音列的觀念給予極大的幫助,1925年的歌劇《伍采克》是其重要代表作品。去世之後,被大眾認為是一位打破傳統、擁有激進技巧、融合新舊元素的作曲家,與勛伯格和魏本一起創造了“20世紀”的重要作曲家。

貝爾格小提琴協奏曲《紀念一位天使》

 

標題《紀念一位天使》

小提琴協奏曲是貝爾格最後的作品,《紀念一位天使》是樂曲的附加獻詞,它不僅成為曼儂·葛羅佩斯的安魂曲,也成為貝爾格自己的安魂曲。樂曲使用 12 音列和其他象徵性素材,曲調充满感情,容易讓聽眾接受,它算是 20 世紀重要的小提琴協奏曲之一。       

原來於1935年時,美國小提琴家路易斯·克拉斯納 Louis Krasner,1903-1995 委託伯格為他創作小提琴協奏曲,貝爾格一再拖延。後來因為很受他寵爱的小女孩曼儂·葛羅佩斯(Manon Gropius,1916-1935)—獻詞中的天使,她是馬勒遺孀愛爾瑪(Alma Mahler-Werfel, 1879-1964)與第二任丈夫華特·葛羅佩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所生的女兒,18歲時因患小兒麻痺症而去世。貝爾格為了懷念女孩,加快創作的速度,把正在創作的歌劇《露露》暫停,全心投入《小提琴協奏曲》的寫作,一向作曲速度緩慢的貝爾格,竟只花費6星期就完成此作品,因此,去世前並未完成歌劇《露露》。1936年4月,原先委託創作的小提琴家克拉斯納,最終於巴塞隆納演出該作品。

 

補充:華特·葛羅配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是德國建築師,也是包浩斯學校的創辦人。

貝爾格小提琴協奏曲《紀念一位天使》

曼儂、葛羅佩斯、愛爾瑪

 

採用曲調    

J.S.巴赫採用前輩作曲家魯道夫·阿勒1662年作品(路德教讚美詩)的曲調,運用於1723年創作的清唱劇BWV60的終樂章(第五樂章),終樂章是一段聖詠我心足矣Es ist genung

1.O Ewigkeit, du Donnerwort (Arie)    

2.O schwerer Gang (Rezitativ)    

3.Mein letztes Lager (Arie)   

4.Der Tod bleibt doch (Rezitativ)   

5.Es ist genung (Choral)             

 

 歌詞內容如下:  

「我心足矣。主啊,如果祢願意,我的耶穌就來吧!世界,晚安。 我懷著喜悅的心情來到天上。 把我的悲傷留在塵世。」      

    貝爾格的小提琴協奏曲於第二樂章的後半部,寫入我心足矣Es ist genung的旋律,在他的創作之下,展現一種虔誠和緬懷的心情。

 

 

補充:曲調原作者約翰·魯道夫·阿勒(Johann Rudolfph Ahle 1625-1673)從1654年開始擔任管風琴師,直到1673年7月9日去世,他是德國中部一位多產的流行聖樂作曲家(特別是歌曲),寫作大量的聖歌,曲風大眾化。比J.S.巴赫早一代,阿勒他兒子和J.S.巴赫年齡相仿,是他們的長輩。

 

 

1936年德國指揮家奧托·克倫佩勒(Otto Nossan Klemperer,1885-1973)曾說:

「此協奏曲從小提琴的發聲開始,為樂器帶來全新的世界,結束時,音樂已經跨越宇宙,從深沉低音到超凡的高音。」

 

 

 

編制:主奏小提琴、短笛、2支長笛、2支雙簧管/英國管、中音薩克管、2支單簧管(降B調、A調)、低音豎笛、2支低音管、倍低音管、4支法國號、 2支小號、2支長號、低音號、豎琴、定音鼓4和弦樂五部。打擊樂器有大鼓、鐃鈸、小鼓、大鑼、小鑼、三角鐵。

 

樂器編制上較複雜,加入許多打擊樂器,較特別的是出現中音薩克管。

 

Alban Berg - Violinkonzert | Frank-Peter Zimmermann | Marek Janowsk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QN1RcZuW0A    

 

樂曲構想

第一樂章  樂曲仍以12音列為主   宛如少女青春洋溢的日子      

Andante (Prelude) 前奏曲                 

Allegretto (Scherzo). 詼諧風格 明顯的節奏旋律性             

 

第二樂章  忍受病魔的折難,後半充滿真誠祈禱和尋求慰藉            

Allegro (Cadenza).  裝飾奏                  

Adagio (Chorale Variations).  加入巴赫清唱劇聖詠曲調與變奏   

 

 

樂曲解析:     

第一樂章   少女青春生活   

分成兩部分,一是前奏曲,後半是詼諧曲。前面行板的前奏曲,以五度音型為主(譜例+音檔),演奏樂器以豎琴和主奏小提琴,另外加上單簧管(豎笛)和低音豎笛三個聲部構成,上下來回的五度音型給人空靈飄忽的神秘感。接著轉為2/4拍,低音弦樂以緩慢音型支撐,主奏小提琴演奏12音列旋律,先上行再下行,其他管樂則零星地裝飾,這是前奏曲的前半部。稍微優雅的中段,12音列旋律較為活潑跳躍,且做些變化,如倒影般的安排,小提琴主奏旋律,也會轉移至法國號、小號長號吹奏,後續就直接進入活潑的稍快板詼諧曲。

I-1五度琶音

 

 

後半詼諧曲多了明顯節奏性的旋律(譜例+音檔),它是此樂段重要元素,中段Trio有兩段,Trio I是以強弱明顯落差的音樂為特色(譜例+音檔),Trio II轉為meno mosso較不生動的抒情風,適巧將Trio I、II作為對比。最後又回到詼諧曲部分,最大辨識度就是明顯節奏性的旋律,主奏小提琴還有很多泛音的樂段,不覺中進入尾奏,結束第一樂章富含青春氣息的音樂。

1-2a詼諧 色

  詼諧曲

I-Trio I強弱

 

第二樂章  前半是忍受病魔的折難,後半充滿真誠祈禱和尋求慰藉

樂曲的前半部分是快板的裝飾奏,以一特定節奏音型為主,劃分為快-慢-快三部分,開始的快板,主奏以彈性速度自由展開,樂團和主奏小提琴將逐漸地明顯化一特有節奏音型(譜例),不久,轉入緩板,先是小提琴、長笛和雙簧管的三聲部,漸漸成為小提琴獨奏和低音弦的裝飾。再度回到快板時,豎琴的戲劇性滑音,定音鼓的節奏宣告,樂團就正式進入節奏持續直至前半段結束。此時節奏發出強烈的閃光,獨奏、樂團都在演奏此節奏,樂譜上也標記著高潮(音檔)。假設以此特定節奏喻為病痛,從先前的隱約,逐漸顯明到最終的強烈表現,彷彿與病魔的對抗,最後的高潮終於不抵病魔的催殘而死,高潮之後進入慢板Adagio。 

II-1節奏P61  

節奏音型。

 

苦難的高潮。

 

 

    慢板一開始即是巴赫清唱劇的聖詠曲調(譜例+音檔),由小提琴演奏,曲調只採用原曲調的幾句,並非全部,小提琴主奏過後,出現以豎笛家族吹奏的四部聖詠(音檔),模仿管風琴聲響,經過兩次變奏,再度推向銅管為主的高潮,聲音逐漸緩和下來,樂句開始呈現往上的旋律線,最後九小節,低音提琴會從最低音推著上行,弦樂器逐步接棒上行,直到主奏小提琴往上到最高點並持續著(音檔),直到結束。這一段結尾正是指揮所指的「從深沉低音到超凡的高音」。 

IV聖詠

巴赫清唱劇的聖詠曲調 

 

豎笛家族吹奏的四部聖詠   

 

小提琴往上到最高點    

 

Berg: Violin Concerto "To the Memory of an Angel" • Augustin Hadelich (202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NrvX5uobG0          

 

 

arrow
arrow

    Lola聊音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