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遼士幻想交響曲    

Berlioz Symphonie fantastique, Op.14    

    幻想交響曲是作曲家白遼士(Hector Berlioz, 1803 --1869)於親身經歷追求心中偶像的過程裡,使他有感而發寫下的創作作品,是個人的想像刺激創作靈感,他曾說:

  「我的生活是一部讓我很感興趣的小說。」--白遼士   

意指他1829-30年間的經歷情節,「小說」內容則呈現在《幻想交響曲》裡,真實和虛幻之間,讓《幻想交響曲》成為浪漫時期的佳作,追求聲響色彩的風格也為管弦樂法開啟新頁。     

Berlioz 01[1].png  

圖. 白遼士 1832年  (取自網路)    

愛人哈麗艾特·史密森  

    固定樂想(Idee Fixe)是一種動機的概念,簡短的旋律代表著某一特定事物或人物,通常貫穿全曲。白遼士在此以固定樂想代表心中想像的愛人哈麗艾特·史密森(Harriet Smithson,1800-1854),她1818年於倫敦亮相,1827年在巴黎獲得成功,同時也是白遼士單戀的萌芽,開始魂不守舍的日子。            

    話說這場戀情是從莎士比亞的戲劇開始,來自英國的莎士比亞劇團於巴黎奧德翁劇院(Odéon)公開演出莎劇,受到當時的文學作家的大力推薦,如維克多雨果、亞歷山大杜馬(大仲馬)等等,比起死沉沉的紙本彆腳翻譯,于活生生的戲劇演出裡,引起激動的迴響,獲得大眾的喜愛。特別是飾演《哈姆雷特》、《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女演員大受矚目,優雅的舉手投足及甜美的聲腔都增添迷人的舞台效應,堪稱當時難得一見的戲劇演員,如此地受到群眾的感動和追捧。當時的《倫敦新聞畫報》上曾刊登一位英國評論家查爾斯.古奈森(Charles Gruneisen,1806-1979)的一段話:「看過史密森小姐所飾演的茱麗葉之後,驚呼這位女子,我要娶她為妻且要為她的戲譜寫出偉大的交響曲。」此話並非出於白遼士之口(記載於其《回憶錄》),因為令人震撼的史密森小姐,是他睡夢中都不敢奢望的對象,不料,日後白遼士卻是成就此想法的執行者。

 

 

Harriet Smithson, by George Clint.jpgHarriet_Smithson_BERLIOZ.jpg

 圖. 愛人哈麗艾特·史密森    (取自網路)  

 

1827-1832年的際遇       

    白遼士於1826年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就讀,18279月驚見使全巴黎瘋狂的完美奧菲莉婭茱麗葉的演員史密森小姐,那時他還是一位前途未卜的年輕人,內心激起一個瘋狂想法,讓自己出名,來引起對方的注意―18285/26決定為愛人開一場音樂會(自己的首場管弦樂音樂會),引起對方注意。事實上,在音樂院舉辦的音樂會,過程雖不順利,但是得到一些讚揚的報導,可惜沉浸於成功光環的史密森小姐,怎麼會留意到他是誰?更何況是音樂會呢? 

    1827年之後,白遼士多次參與「羅馬大獎」的甄選,18308/21五度參與終獲首獎,是年的12/5《幻想交響曲》首演,李斯特也親臨現場聆聽。

    其中,於1830年遇見卡蜜兒摩克(Camille Moke, 1811-1875)(),曾燃起白遼士的熱情之火,卡蜜兒摩克後來成為著名的鋼琴家,183012月兩人已論及婚嫁,不幸地,最後於18314月遭卡蜜兒摩克單方面退婚,遠在羅馬的白遼士,差點返回巴黎演變成瘋狂殺人事件(幸好路途遙遠,澆熄心中怒火),後者嫁給鋼琴製造商卡密爾.普萊埃爾(Camille Pleyel,1788-1855)   

Marie Moke.jpg      index.jpg

圖.卡蜜兒摩克Camille Moke, 演出海報(右)  (取自網路)  

    獲羅馬大獎後,1831年年初前往羅馬,183211月返回巴黎,12/9邀請史密森小姐來他的音樂會。此時白遼士的音樂地位扶搖直上仍貧窮,相反地,史密森小姐遇到事業低潮,演出不順利,負債累累,繁華落盡。18333/1年史密森腳受傷,舞台魅力不再,幾個月後,1833/10/3與白遼士結婚,1833年與白遼士在巴黎英國大使館的小教堂結婚,居住在新聖馬可路1 號,1836年完全退出舞台。

   

. 較常見的名字 Camille Moke (1811-1875),也有用瑪莉摩克Marie-Félicité-Denise Moke, 結婚後是Marie Pleyel .                   

https://www.lemoinebouchard.com/galerie/fontallard--la-fiancee-de-berlioz-p103.html     

命運交織     

    儘管對史密森毫無認識,白遼士仍寫情書給她,從未收到隻字片語的回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搬到黎士留街96號,正好是史密森居處的對面。劇團離開巴黎之後,繼續在歐洲各地巡迴演出,直到1832年史密森再度回到巴黎。不久,白遼士從羅馬返回巴黎,找到舊居所附近的房子―新聖馬可路1 (1832117),聽房東的述說,史密森昨天才剛從這房間搬出,冥冥之中的巧合,使白遼士又燃起希望的火苗。

    想想當年,他們同時出現在劇院演出的節目裡,但因史密森在後台上妝忙於準備,自己的節目結束後,提早離開劇場,並未留意到其他的節目演出,又是一次錯身而過。白遼士自從迷戀上史密森小姐之後,心意一直很專一,雖然寄出的情書杳無音訊,但其堅強的信念不曾使其放棄,終將這份情感轉化成創作的動力,成就自己藝術上的價值。         

Berlioz-Hector-Karrikatur-Etienne-Carjat-1863-c-gemeinfrei-620x899.jpg

(取自網路)    

愛和怨―《幻想交響曲》        

  工作和對藝術的熱愛是治癒一切心靈痛苦的良藥。         

    德國詩人海因利希.海涅(Heinrich Heine,1797-1856)曾描述當時音樂會(1832)演出情景;白遼士擔任樂團的定音鼓手,不時盯著坐在包廂裡的史密森,當兩人目光接觸時,他就會像瘋子般擊著鼓;還有,感謝白遼士有這苦戀3年的癡情,大家才有機會聽到如此狂放的交響曲….

白遼士對女人的心態,是非理性的崇敬態度,寧可保留所有美好的想法,屏除會被破壞的言論,為何會將自己心儀的對象,於樂曲中安排淪為女巫的下場呢?        

    自從迷戀上史密森小姐之後,一直寄出情書卻杳無音訊,劇團開始到處巡演,很長時間沒消息,忍受孤獨和思念,追求被拒絕,使他激烈的熱情參雜憎恨之意,所以「妖魔晚宴之夢」的醜化能讓他內心得到些許的平衡。

 

    1829年構想要在她的面前演出作品,希望引來史密森的注意,18301-4月動筆寫作創作《幻想交響曲》,原計畫5月初演,因七月革命而延至183012/5演出,前一天與李斯特初次見面並聆聽演出。首演當中「舞會」、「走向斷頭台」、「妖魔晚宴之夢」 最受歡迎,「田園風光」覺得不甚滿意有重新修改過。1831年動筆寫《萊利奧回生記》(Lélio)的獨白,這是白遼士遭到悔婚後起草的,《萊利奧回生記》是加上音樂的抒情獨白劇,形式獨特,被視為《幻想交響曲》的續集。  

    1832年從羅馬返回的白遼士決定重新上演《幻想交響曲》,這次真正邀請到樂曲中的悲劇女主角親臨現場,大廳觀眾投以奇異的眼光,私下的交頭接耳,讓史密森小姐感到不自在,接著在節目單上看到她心中認知的可憐年輕人的名字―白遼士。音樂中的魔幻效應、愛的呼喚旋律、激動澎湃地引起觀眾的瘋狂,史密森懷疑道:「不可能吧!難道他還愛著我?」(見附註1)

    下半場加上續集《萊利奧回生記》獨白劇一起演出,萊利奧就是作曲家本人,獨白劇開始就唸起一段台詞:「喔!茱麗葉,我心渴望的奧菲莉婭,要是我能找到她就好了!若是能深啜一口悲喜參半的愛情,在秋日暮色中,北風烈烈吹襲,在她懷裡沉沉而感傷地睡去!   

    聽到這段台詞的史密森更感驚訝道:「我不是在作夢吧!難道,他說的就是我….」,音樂會之後,兩人開始正式交往。

 

附註1:音樂會之前史密森小姐對白遼士一無所知,對於他的追求,認為是眾多粉絲中的一員,不曾留下印象,針對自己是音樂會的女主人翁一事,毫不知悉,直到看見節目單的內容與台詞朗誦,才明白有這樣的痴心男,

 

ed1b5303be74a5f57534eb543ce7e669.jpg  (取自網路)    

 “作曲對白遼士來說是一種天性和本能,適足以發揮其潛能,充滿幸福快樂的感覺  

關於幻想交響曲        

    幻想交響曲全曲共有五個樂章,在此之前已有貝多芬的第六號交響曲,兩者相同的是:有五個樂章,且各樂章帶有自我標題,不同的是兩者的內涵與聲響結構上有很大的差異性。幻想交響曲唯有第一樂章是採奏鳴曲式,第二樂章首次將華爾滋舞曲導入交響曲樂章裡,其他樂章皆採兩、三個主題交替進行的三段體或是迴旋曲的架構進行。全部五個樂章的開頭都安排了一段導奏,每個樂章前面,作曲家都寫下一段文字表達自己的想法,想法和音樂的進行不見得要對號入座的依循想像,假如從音樂的進行來理解整體的來龍去脈,想像力更自由且不受限。白遼士的音樂語言要素有固定樂想(Idee Fixe)、聲響效果、情境設計以及精采的配器等等,藉此概念來解讀其作品,就能輕易地掌握樂曲的精髓與想念。 

    固定樂想(Idee Fixe)(譜例1+音檔1-3),此旋律取自1828年的清唱劇《艾爾密尼Herminie》的主題之一。第一樂章和終樂章的Idee Fixe是重點,其他的三個樂章則以點綴或短暫出現為主。 

 

   《幻想交響曲》於183012月於巴黎音樂院首演,譜上有作曲家的詳細註解,內容如下:

    一位多愁善感且富想像力的年輕音樂家,因為追求沒有希望的愛情而失意,喝下鴉片尋求自殺,無奈劑量不足,呈現昏睡,產生詭譎奇幻的夢境。他的思緒、情感和記憶,在高燒的腦海裡出現音樂意象和意念,他的愛人變成一段固定樂想,在心裡縈繞徘迴。  (見附註2)  

123.jpg  (取自網路)  

附註2 托馬斯·彭森·德·昆西(Thomas Penson De Quincey 1785-1859)將他為了緩解病痛,長期服用鴉片,最後重度成癮的經歷寫成《一位英國鴉片吸食者的告白》(Confessions of an English Opium-Eater),於18219月刊載於《倫敦雜誌》,掀起毒品文學的浪潮,在文藝圈中造成轟動。當時白遼士因閱讀此書受其影響,確立《幻想交響曲》的樂思構想。     

 「倘若服用鴉片是一種官能上的快感與享受,我也曾經沈溺其中……

  這是有罪的嗎?即便有罪,我的告白也許能為鴉片吸食者帶來一些助益。」     

  ──德昆西    

 

五個樂章  

I. Rêveries – Passions. Largo – Allegro agitato e appassionato assai – Religiosamente

II. Un bal. Valse. Allegro non troppo

III. Scène aux champs. Adagio

IV. Marche au supplice. Allegretto non troppo

V. Songe d’une nuit de sabbat. Larghetto – Allegr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JI7g_zy7JY      

Symphonie fantastique, Op. 14, H 48: I. Rêveries – Passions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 Sir Colin Davis         

I mvt  夢與熱情 Reveries – Passions       

他先想起心靈的疲憊,無可名狀的渴望,鬱鬱的愁思,以及在見到心上人之前莫名的喜悅。然後,那猛烈的愛驚醒他,椎心刺骨的苦楚,他內心的平復和對宗教的慰藉。    

 

    第一樂章的導奏最長,約五分鐘左右,先是弦樂的弱音旋律(音檔1-1),有嘆息、大跳、撥奏,令人印象不深刻的旋律,彷彿是種孤獨、空虛的倦態,苦悶如何掙脫這份迷茫,盼啊盼,終於有了出口―三音上揚(音檔1-2),不斷地唱著,加上低音長音的支撐,一股力量正醞釀中,準備進入呈示部。

 音檔1-1 導奏開始  

 音檔1-2 三音上揚    

    本樂章採用傳統的奏鳴曲式,包括呈示部、發展部與再現部+尾奏,呈示部依然佈局了兩個主題,第一主題就是此首樂曲的重要旋律―固定樂想(Idee Fixe),主角Idee Fixe第一次登場(譜例1+音檔1-3),以最完整的旋律面貌亮相,它將扮演主人翁的心上人角色,想著、愛著或見著了都會出現Idee Fixe,不斷變形不停轉換,宛若頻頻換裝打扮成不同造型的女人(容貌依舊),第一樂章就足足出現五次之多。  

幻I-固定樂想.jpg

 譜例1+音檔1-3 完整的固定樂想(Idee Fixe) 

 

    五次的Idee Fixe,有呈示部的主題一、發展部出現變形的Idee Fixe,以低音弦樂奏出短樂句(譜例2+音檔1-4),再現部的主題一(Idee Fixe) (譜例3+音檔1-5),木管吹奏旋律,搭配弦樂群的短音符,充滿歡欣鼓舞的氣氛。尾奏也不短,約四分鐘長度,Idee Fixe仍以不同面貌出現,先是在快速進行中,突然慢下來讓音符浮上檯面(音檔1-6),最後結束前,以慢速度的Idee Fixe與結語的終止式融合為一(音檔1-7),回看作曲家的註解「他內心的平復和對宗教的慰藉」,最後結語就是教會終止(I-IV-I),正暗喻著他心中慰藉之意。

發展 第二次低音 色.jpg

  譜例2+音檔1-4  發展部變形的Idee Fixe   

再現一 色.jpg

   譜例3+音檔1-5  再現部的Idee Fixe ,紅框是旋律,藍框是聲效音群   

  音檔1-6   

  音檔1-7 Idee Fixe與終止式融合    

 

 

Dancing-at-Almacks.jpg (取自網路)  

II mvt 「舞會」 A Ball Un bal    

   在熱鬧喧囂的舞會裡,他發現他的情人。

   此樂章是首例採用華爾滋舞曲(Waltz)當作樂章內容:導奏-- ABA–尾奏,從不太明確的導奏(弦樂顫音+豎琴)到舞曲節奏出現,彷彿舞台的帷幕掀起,舞者躍上舞台舞動著,A是明確的華爾滋節奏(譜例4+音檔2-1),熱鬧的舞池聚集了快樂的人群,主題BIdee Fixe出現(音檔2-2),偶遇在場的愛人,如同鏡頭定焦在前景愛人的身上,背後的人群一片模糊,不久華爾滋節奏又起,猶如被拉回的鏡頭―舞池裡的歡愉場景,結束前,單簧管再度吹起Idee Fixe(音檔2-3),就像臨走前的回眸一盼,慢慢地消失在遠處。     

II .jpg

 譜例4+音檔2-1 主題A華爾滋舞曲  

 音檔2-2    

 音檔2-3 臨走前的回眸一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Fhgyqu0504  

Symphonie fantastique, Op. 14, H. 48: II. Un bal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 Sir Colin Davi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qVojmQB_4s      III. Scene aux champs. Adagio. 00:20:33  (第三樂章)

Berlioz: Symphonie fantastique | Esa-Pekka Salonen | NDR Elbphilharmonie Orchester   指揮沙隆年     

I mvt     -II mvt 14:10     -III mvt 20:33      -IV mvt 38:11    -V mvt 43:00   

III mvt.jpg  (取自網路)  

III mvt  田園風光  In the CountryScène aux champs

   在鄉間的下日傍晚,他聽到兩位牧羊人借歌聲互喚,在這種氛圍中的田園二重唱,樹梢在風中沙沙做響,他才剛燃起希望 這些都結合在一起,讓他的心充滿寧靜,讓他的旂思染上明亮色彩。但是他的心上人又出現,他的心再度墜落深淵,被黑暗的惡兆所籠罩。萬一她對我不忠呢 ? 只有一個牧羊人響起牧歌,夕陽隱沒,遠處有雷聲低鳴 孤獨 沉寂。  

 

    整首樂曲中最長的一個樂章,前後皆安排呼與喚的關係,也暗喻前後間的呼應關係,中間C段也加入導奏中的詭異聲效,是一段有著豐富內容的慢板。

    導奏部分  英國管和雙簧管隔空彼此呼喚著(音檔3-1),孤獨寧靜卻不孤單,宛如兩位牧童的笛聲於荒野中召喚慰藉,交替循環多次。其中穿插弦樂的神秘詭異聲響(音檔3-2),似乎暗示著悲劇前兆,導奏就在木管與聲效這兩者之間佈下線索,展開田園風的第三樂章。    

 音檔3-1   

 音檔3-2    

 

 

    導奏之後是ABA'CA"-尾奏-導奏,主題A出現三次,三次A的變化是本樂章的重點,第一次是小提琴拉旋律偶而加上撥奏(音檔3-3),第二次A由大提琴充當旋律主角(音檔3-4),搭配弦樂的跳躍撥奏和木管的裝飾。第三次A出現之前是C段音樂的進行,通常在樂曲中間的段落,都是一段特別的設計,或是有別於前後的音樂風格,它是唯一、發展作用、也可能是焦點,因此作曲家都會絞盡腦汁做出別出心裁的設計,C段音樂在此也不例外,弦樂的震音宛如塗上陰暗底色的畫布(音檔3-5),大提琴用自由的宣敘調語氣奏出,陰暗氛圍加上低音旋律製造出詭譎氣氛,木管吹奏Idee Fixe穿插,彼此交替進行,大提琴樂句一次次地被Idee Fixe切斷,逐漸縮短並增加戲劇張力。    

 音檔3-3 第一次A小提琴拉旋律    

 音檔3-4 第二次A大提琴    

 音檔3-5 C段 弦樂的震音   

 

 

    進入第三次A之前,以撥奏掃去先前的陰霾(短暫) ,單簧管、長笛、大提琴交替著。第三次A的登場,換上一種新鮮感,小提琴於弦樂群的伴奏下歌唱(譜例5+音檔3-6),不留白的背景聲響效果,是白遼士的音樂特色之一,這種追求聲效的管弦樂配器觀念也為新德意志樂派開啟新頁。樂章最後英國管再度呼喚(音檔3-7),已讀不回空無一點訊息,接手的是轟隆隆的雷聲,無言的雷聲或許預測著即將發生的慘劇,準備進入第四樂章的「步向斷頭台」。  

幻III-配器.jpg

 譜例5+音檔3-6  第三次A 主旋律在第二小提琴+弦樂群的伴奏     

 音檔3-7 英國管最後呼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98i8b3HGrw  

Berlioz Symphonie fantastique (4 March to the Scaffold) // LSO & Sir Simon Rattle     

scaffold-1362049200-view-0.jpg  (取自網路)   

IV mvt  步向斷頭台  March to the Scaffold   La marche au supplice  

    他夢見自己殺死心上人被判死刑正要赴刑場一段陰沉猙獰時而肅穆又光輝的進行曲伴隨著行列前進嘈雜聲夾雜著沉重的腳步聲。最後,彷彿最後一瞥所愛固定樂思再現,然後被落下的斧頭所切斷。   

 

    第三樂章的雷聲轉換成為第四樂章的鼓聲,帶出進行曲(ABAB+尾奏),殺死愛人正被押解至刑場的途中,下行的進行曲旋律A(音檔4-1)不斷地被演奏,利用不同的樂器覆誦,如大提琴、低音管、小提琴、撥奏….等等,多個聲部以及樂器色彩交織著,使得沉重的進行曲節奏化身為豐富層次的色調,展現多元的樣貌。主題B利用銅管製造特殊的音效(音檔4-2),聲音不再只是旋律的歌唱,單純的聲響效果也能為樂曲添加許多效益。Idee Fixe依然不能缺席,這回由雙簧管Oboe吹出來(音檔4-3),像似鍘刀落下前,愛人身影的閃光一瞥,可惜只唱一半,就被鼓聲給打斷,人頭就直接滾下斷頭台,很生動的描述。          

 音檔4-1 A下行進行曲旋律

 音檔4-2 主題B銅管音效    

 音檔4-3 Idee Fixe   

 

 

 

5 berlioz_wide-ffa.jpg  (取自網路)     

第五樂章 「妖魔晚宴之夢」Songe dune nuit de Sabbat

    他看到自己出現在女巫的子夜集會,側身一群可怕的鬼魅、巫師和怪物之間,為了參加他的葬禮而齊聚一堂,遠處的呻吟與尖聲怪笑,似乎不屬於這世界的聲響。他聽到心上人的旋律響起,但已經失去其高貴與矜持的特質,成了鄙俗古怪的舞曲旋律,正是她來參加安息日的儀式 ! 一陣歡呼迎接她的來臨,之後也加入妖魔的縱歌狂舞,鐘聲響起,模仿《末日經》Dies Irae女巫之舞與《末日經》結合在一起。

   

    導奏先營造一股詭異氣氛,長笛和法國號模仿雞鳴聲(音檔5-1)主角被砍頭之後,他的鬼魂看見要來收拾屍體的女巫,帶頭的女巫竟然是愛人Idee Fixe,此時的Idee Fixe不像先前( I mvt )的美好,變成披頭散髮面部猙獰的主題A( Idee Fixe)(譜例6+音檔5-2),單簧管聲響誇張的表達醜化原來的淑女形象,它是變形Idee Fixe。低音弦樂出現進入深夜並響起鐘聲(音檔5-3),鐘聲引出宗教元素―末日經(Dies Irae)

 音檔5-1 模仿雞鳴聲   

FV-1 固想C大調.jpg

 譜例6+音檔5-2 猙獰主題A( Idee Fixe)     

 音檔5-3 低音弦樂+鐘聲  

 

 

    主題B是《末日經》(Dies Irae )的旋律(譜例7+音檔5-4),《末日經》也稱《震怒之日》,經常用於天主教的安魂曲中,源自於葛麗果聖歌曲調,加上中世紀的拉丁經文,原意是人死後面對的大審判,驚天轟雷令人戰慄,代表死亡、惡魔或是地獄。白遼士將此宗教元素(Dies Irae )運用來對抗妖魔鬼怪的勢力,低音號和低音管的深沉音色頗有震攝的意味,強有力的樂段,深刻地印證腦海裡。

FV-2 末日.jpg

  譜例7+音檔5-4 主題B《末日經》(Dies Irae )的旋律  

          妖魔之舞是主題C(譜例8+音檔5-5),利用賦格的複音手法,製造聲部間的追逐、混亂之感,宛如一場狂歡夜的群魔亂舞,慌亂又帶點神經質。

FV-3 舞蹈Fuga 色.jpg

 

 譜例8+音檔5-5 主題C妖魔之舞   

    既然兩大勢力(惡魔與宗教)的對決(音檔5-6),兩個旋律同時存在,唯有聲音可以同時並列,利用強弱音量來決定你死我活,或是完整、零散的旋律對比來定勝負,樂曲的最後的結局是《末日經》佔上風,作曲家在此製造一段音效,來自於弓背木頭敲著絃(術語Col legno),發出少見的聲響,白遼士採用《末日經》的作法,影響浪漫派之後的音樂家,如李斯特、布拉姆斯、聖桑、馬勒,拉赫曼尼諾夫…(請參閱聖桑斯骷髏之舞一文)

 音檔5-6 惡魔與宗教對決         

 

螢幕擷取畫面 2022-05-06 140336.jpg

       生於法國的白遼士,於學習階段受貝多芬影響不小,但是1830年完成的《幻想交響曲》有些新想法,例如為每個樂章寫下文字的「標題」,設定固定樂想的代表某事、物的概念,影響後來華格納的主導動機、法國的循環曲式,另外,樂曲的聲響追求強過形式的組織發展,利用音色和巧妙的配器,帶出刺激、華麗的誇張聲響效果,引領音樂家走向新途徑―新德意志樂派,如李斯特、華格納等人,為浪漫時期開啟不同美學觀點的追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CfEahj-fZ4 

Berlioz Symphonie Fantastique   Mariss Jansons   楊頌斯+柏林愛樂BP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zYHX9DLXeA  Blomstedt Gewandhaus Leipzig Symphonie fantastiqu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2_eTAW3e6k   

BERLIOZ | GARDINER · SYMPHONIE FANTASTIQUE V  古樂版,留意樂團的木管、銅管樂器    

 

 

末日經解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C%87%E6%80%92%E4%B9%8B%E6%97%A5  

聖桑斯骷髏之舞 https://reurl.cc/Wr1jKk     

文章內容參考、摘錄自白遼士回憶錄》、白遼士》傳記(作曲家群像)        

 

推薦文章      

白遼士 聲樂曲集《夏夜》  https://reurl.cc/OAvqKD          

 

 

 

arrow
arrow

    Lola聊音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