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海貝爾D大調卡農Pachelbel Canon in D Major
約翰.帕海貝爾(Johann Pachelbel,1653-1706)是在巴赫、韓德爾(屬巴洛克晚期)皆於1685年出生之前的德國音樂家,從時代來看,屬於巴洛克中期的音樂創作者,管風琴音樂是他的作品代表,記得巴赫曾經跋涉千里去求教於北德的管風琴權威布克斯胡德(Dieterich Buxtehude,1637-1707),南德地區的管風琴大師則推崇帕海貝爾,一生歷任多所教堂或宮廷的風琴師,如埃森納赫(Eisenach)(巴赫的出生地)、艾爾福特(Erfurt),符騰堡(Wurttemberg)都曾是他待過的城市,紐倫堡(Nürnberg)是最後的工作地點也是他的出生地,重要作品有宗教音樂、管風琴曲。
約翰.帕海貝爾
數字低音是巴洛克時代音樂寫作的方式之一,樂曲中的和絃以低音數字來表示,例如本位和絃(Do、Mi、Sol)、轉位和絃(Mi、Sol、Do稱六和絃)或(Sol、Do、Mi稱六四和絃),六、六四的寫法即為被稱作數字的原因,數字低音的即興伴奏是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流行方式。此曲直接以八個音符負責低音部分,從頭到尾持續反覆演奏不停歇,57小節的長度,總共反覆28次,因此低音以同素材的反覆進行,稱為「頑固低音」更為合適。
《D大調卡農與吉格》(Pachelbel:Canon in D Major & Gigue,由卡農和吉格兩段音樂組成,大約完成於1680年,是巴洛克音樂中的佳作之一,三部小提琴的卡農進行,加上八個音組成的頑固低音,是帕海貝爾最為人熟知的曲目。曲名中的「卡農」是一種樂曲形式,吉格(Gigue)是源自英國的三拍子(3/8拍)的快速舞曲,通常出現在巴洛克組曲中的最後樂章。此曲是巴洛克樂曲名單中以慢板風格大受好評,僅止於古典音樂愛好者的範疇,2001年韓劇「我的野蠻女友」上演,劇中安排一段男主角承諾女主角的要求,於大課堂眾目睽睽下送給她一朵玫瑰花,男主角牽牛以外送員身分混入校園,走進教室獻給正在彈奏卡農的女主角,幸福充滿粉紅泡泡的場面,讓卡農一曲走進大眾的生活裡,單純簡單的旋律引起多數人的喜愛或彈奏,多年下來,已是大街小巷耳熟能詳的曲調,各式各樣的樂器編曲,甚至是幸福美滿的象徵,直接晉身婚禮曲目,讓我們來探究一下此曲的真面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UDzE80QSJw 韓劇「我的野蠻女友」經典場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V5_xj_yuhs 酷客樂團的婚禮
何謂卡農呢?同一旋律,在不同的聲部依次出現,彼此保持固定的間距次序進行,綿延不絕的延伸,並產生多層聲部堆疊的複音聲響,這是較簡單的一種複音音樂形式。《D大調卡農》由卡農和低音組合而成,上方是三把小提琴構成,以卡農方式演奏旋律(請看影像解說影片),低音是兩小節組成的八個音符的頑固低音(譜例1+音檔1),低音的穩定平緩,上方是流暢的律動旋律,一動一靜的的平衡穩健,讓音樂於優雅行進中增添華麗的身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HbmS2boS-g 影像解說卡農
譜例1+音檔1 Basso的兩小節八音頑固低音
先從旋律本身談起,每四小節就有一次變化,最初以一拍一音(1=1)出發(譜例2+音檔2),接著一拍兩音(1=2)的組合,往下是四音一拍(1=4)的,接著音符的值拍,讓音符的流動更為華麗和流暢,稍緩一下,以更律動性的增至一拍八個音(1=8) (譜例3+音檔3)是樂曲中的高潮,第一、二聲部稍作簡化,等待第三部分的完成,以上26小節視為第一部分。
譜例2+音檔2
譜例3+音檔3
第二段以重音加強有節奏的感覺(譜例4+音檔4),接著是同音單調如齊奏效果(譜例5+音檔5),再帶出一段舞蹈般的律動旋律,之後馬上轉入附點歌唱曲調(譜例6+音檔6),逐漸地作為結束樂段的準備。在看似平淡旋律的線條裡,利用拍子、重音、節奏變化為樂曲做出多元的風格和趣味,值得慢慢聆聽。
譜例4+音檔4
譜例5+音檔5 單調--律動
譜例6+音檔6 附點歌唱曲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fxrNblTr4o
Ímpetus Madrid Baroque Ensemble Yago Mahugo, Harpsichord / Conductor
第一部分 1:44律動高潮,第二部分 2:24 節奏、2:45同音單調、3:05 舞蹈律動,附點歌調3:2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ppexz-KKig 上野隆史編曲兼指揮 改編的管弦樂版卡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