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 幻想序曲《羅密歐與茱麗葉》

Fantasy overture “Romeo and Juliet”        

        莎士比亞作品《羅密歐與茱麗葉》源自十六世紀的義大利小說,大約發行於1600年前後,400多年來一直是大眾喜愛閱讀的經典作品,也成為藝術創作上的好題材,以此小說寫作的作曲家為數不少,有戲劇配樂、舞劇、管弦樂曲、歌曲獨奏曲或是歌劇、音樂劇,形式非常多元,依目前常見的有法國作曲家古諾(Ground 1818-1893)的歌劇、另一位法國作曲家白遼士(Berlioz 1803-1869)的戲劇交響曲,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的幻想序曲《羅密歐與茱麗葉》( Fantasy overture “Romeo and Juliet”),以及普羅高菲夫(Prokofiev 1891-1953)的芭蕾舞劇。   

Greenblatt-Shakespeare.jpg    

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    

       普羅高菲夫(Prokofiev 1891-1953)於1936年間應芭蕾舞團的委託創作而寫,舞劇Op.64全部共有52曲(三幕九場),實際上演的時間較後,是1940年於蘇聯的列寧格勒首演(1938曾於海外斯洛伐克演出)。最早是1936年於舞劇中挑選七段樂曲為第一號組曲Op.64bis先行發表,隔年1937年,再發表第二號組曲Op.64ter共七首,後來1946年又補了六首的第三號組曲Op.101,音樂會上演奏的就是這些組曲。另外,也自組曲中選出十段給予鋼琴獨奏Op.75,這是較為龐大的創作作品。     

 

    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是家喻戶曉之作,敘述義大利兩大家族凱普雷特(Capulet)與蒙特鳩(Montague)長年不合,因舞會使凱普雷特的女兒茱麗葉(Juliet)與蒙特鳩的兒子羅密歐(Romeo)一見鍾情相戀相愛,但兩家世代為仇而受到阻撓,愛情的偉大力量,促使兩人堅定的信心,加上勞倫斯神父(Friar Laurence)為倆人秘密證婚與費心安排,可惜,最終仍無好結局,悲劇一齣。         

Romeo_and_Juliet_(Act_IV,_scene_V).jpg    

陽台會2.png   

陽台會中的一段對話

 

      1869年,柴可夫斯基以單樂章的交響詩形式來完成此幻想序曲《羅密歐與茱麗葉》( Fantasy overture “Romeo and Juliet”),隔年1870年初演,其結構是一段長長的導奏和奏鳴曲式的形式,其中主題的設定與故事角色有連結,例如勞倫斯神父的旋律設定、兩大家族的仇恨以激動的節奏暗喻火藥味濃厚的氣氛(第一主題)、主要戀人的主題,則以兩人的愛情旋律來歌頌這悲劇的過程(第二主題)。神父旋律從導奏、發展部都是重點,必須加以留意,第一主題的戰鬥節奏經常與神父旋律對立或穿插,愛的主題透過管弦配器呈現聲響的飽和度,全曲將這些主題的變化、衝突,變奏來呈現故事的意象,透過豐富的管弦樂法妝點主題和旋律,展現出自由幻想與戲劇性。

 800px-Act_II_Scene_VI.jpg      

樂器編制:       

長笛2、雙簧管2、豎笛2(A調)、英國管、低音管2、法國號4、小號2、長號2、低音號、定音鼓、鐃鈸、大鼓、豎琴、弦樂五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nKS1QuCUI0     Tchaikovsky: Romeo and Juliet, Abbado, BPO         

導奏      

近似中板的行板(Andante noh tantoquasi moderato),升 f 小調,4/4 拍           

    導奏長約六分鐘,緩和莊嚴的氣氛,主要以三個部分組合而成,重複演奏三次,三次當中加入一些變化。第一部分開頭由一段如教會調式的莊嚴聖詠風格開始(音檔1),單簧管與低音管奏出聖詠旋律,代表故事中的神父勞倫斯修士,這個旋律於發展部會做更多的展開。第二部分先是陰沉的低音然後高音,強烈的高低色彩做對比,再來第三部分安排木管的和聲搭配著弦樂的流動,緊接著推出豎琴一連串的琶音彈奏,豎琴在此樂曲當中頗具份量,以豎琴的柔美潔淨音色象徵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愛情,純潔無瑕的天真情感只有天堂的聲響足以匹配。以上三部分串聯起來,在導奏段落裡,重複三次,第一次是原型,第二次由前面過度的撥奏進入,所以第二次的神父主題,在撥奏聲裡源源流出。第三次出現之前,大提琴演奏一音型,再加上定音鼓的醞釀,帶出氣氛緊張的神父旋律(音檔2),完全不像前的兩次, 第二部分的高低音色彩依然扮演不變的角色存在著,唯獨第三部分的豎琴聲響,在第三次的重覆中缺席了,透過銜接轉換情緒,適度快板的第一主題就要熱鬧登場了。                 

   音檔1. 莊嚴聖詠風格    

  音檔2. 緊張的神父旋律   

 

    經過長長的導奏之後,轉為適度的快板(Allegro giusto) b小調,這是奏鳴曲式的呈示部,第一主題出現情緒激動、蘊藏不安的心理狀態,節奏是最大特徵(音檔3),節奏引導的旋律既強烈又寫實,宛如小說中佈滿火藥味的兩大家族,處處是劍拔孥張的臨界點,先是節奏旋律,再來是木管―大提琴的卡農(音檔4),高低聲部的對立,緊張熱鬧的進行,突轉為弱,沉澱前面的緊繃焦躁,為了迎來後面優雅的主題做準備。第二主題是高雅、纏綿又柔情萬千的旋律,前後出現只稍微做些變化(如圖),前半是中提琴和A調單簧管的旋律(音檔5+圖),加上弱音器的弦樂,黯然的音色,於固定音型間擺盪毫無終止的感覺。藉著前述感覺,撩撥起濃情密意的情素―愛的主題,同一主題不同樣貌的後半段(音檔6+圖),長笛+雙簧的渴望以及大跳,將愛的主題展現浪漫滿懷的柔情,逐次地加深其濃郁,令人情感衝擊的一股力量。兩個主題之後,還有結束句,豎琴兩音來回的擺盪下,弦樂和木管你一句我一句的對起話來,漸漸地安靜下來。      

  音檔3. 節奏    

  音檔4.木管―大提琴的卡農       

愛主題二.jpg   

圖. 主題二愛的旋律(音檔5+6)   

   音檔5.中提琴愛的旋律      

  音檔6. 愛的主題   

 

    發展部通常是藉由主題元素自由地擴展,在此以主題元素的交錯進行,暗喻了兩大家族的衝突與爭鬥,第一主題的戰鬥節奏與序奏中的神父旋律為主,戰鬥節奏的興起,神父主題加上快速音的襯托顯得慌亂,一次又一次的出現,逐次地改變(音檔7),發展部結束前戰鬥節奏和神父合而為一,嘹亮的神父旋律發揮至極限(音檔8)。 

  音檔7. 三次神父      

  音檔8. 嘹亮的神父旋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cvfTJy8MHs  BPO  / Petrenko         

    再現部比呈示部的音樂飽滿且張力十足,特別在第二主題,以愛的旋律為主,飽滿的愛撐強至膨脹鼓起,三次的擴張值得留意。第一次飽滿的情愫,藉著定音鼓來助燃,將它推上滿溢膨脹的愛―加上法國號的八度、大鼓震音的迴盪,聲勢強大又濃烈(音檔9),最後一次愛的主題,唱至一半戰鬥節奏已經穿插進來,此刻再進行一次的發展,仍然是戰鬥節奏與神父的旋律奮戰交織。

  音檔9.

    最後的尾奏溫和的(moderato assai),定音鼓敲著如送葬般的持續鼓聲(音檔10),正為羅密歐與茱麗葉的純潔哀嘆,取自第二主題的愛的元素,以變奏方式出現、神父也以變奏姿態登場,所有一切在木管的朦朧和聲裡,響起豎琴的連環琶音演奏,使哀傷的愛昇華至聖潔的愛,化解所有的恩怨情仇。

    音檔10. 送葬般的持續鼓聲    

若需分享請標註出處,感謝您對作者的尊重,謝謝!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VVJtpHOfd4  Barenboim +CS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x69wuewkJM   Tschaikowsky: Romeo und Julia – Fantasie-Ouvertüre ∙ hr-Sinfonieorchester ∙ Andrés Orozco-Estrad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6qZUCi7ToQ   Tchaikovsky: Fantasy Overture 'Romeo and Juliet' - Radio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推薦文章   

柴可夫斯基 e小調第五號交響曲 op.64  https://reurl.cc/RbOnRD   

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op.35  https://reurl.cc/GbXZgd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la聊音樂    的頭像
    Lola聊音樂

    羅文秀音樂講堂

    Lola聊音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