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郭德堡變奏曲》BWV988  

J.S.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BWV988

創作動機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的《郭德堡變奏曲》(Goldberg variations BWV988)經常聽見此曲目名稱,實際上它被演奏的機會卻很少,但是讓他最使人討論的話題應該是失眠吧!    

俄國駐德勒斯登的俄羅斯大使凱薩林伯爵 (Count Hermann Carl von Keyserlingk 1696 – 1764),曾在德勒斯登的聖母教堂聽到巴赫的管風琴演奏(1736年),一聽立即成為巴赫哈的崇拜者。期間,他也曾煞費苦心幫助巴赫爭取薩克森公爵的宮廷作曲家。駐在德勒斯登期間,聘請樂師郭德堡(Johann Gottlieb Goldberg 1727 ~ 56)擔任其宮廷樂師,後來,跟隨凱薩林伯爵搬到萊比錫,有過短時間跟巴赫做學習。   

Herman_Karl_von_Keyserling.png   

圖 俄羅斯大使凱薩林伯爵

    此曲的創作緣由是因為凱薩林伯爵的失眠,經常要求郭德堡為他演奏,容易入眠的音樂,但是效果不彰。有一回,他要求巴赫是否能為他寫作一段容易入眠的音樂,讓郭德堡為他彈奏。 因此在此情況下,巴赫創作了此曲。事實上,應該是伯爵在無法入眠的情況下,希望有其他事情陪伴他盡情享受,度過漫漫長夜的想法,整首音樂只有慢板的主題部分會容易入眠外,其他的三十段變奏可說是既豐富又精采,與入眠的說法頗有差距,樂曲的創作年代是1741年。     

johann-gottlieb-goldberg-8b0e37be-78a9-47af-960d-2611b86dcbe-resize-750.png   

圖. 郭德堡(Johann Gottlieb Goldberg)

變奏的價值與影響    

    巴赫於作曲構思上,架構科學化,兼具理性卻不死板,邏輯清晰完整,形式和自由相融合,可說是集前人之大成,讓變奏曲形式有著很好的學習概念,像是性格變奏中著重的特殊曲風,例如舞曲、序曲或更多,另外音型變奏追求的速度、節奏與音符繁複的華麗化,偏向技巧性地展現,真實地為後來作曲家開創好的學習典範,如同演奏家學習音階的基本功,作曲家的變奏學習,不只是寫作變奏曲本身,一般樂曲中的主題變化或發展,都需要變奏的能力,可見此曲於歷史上的價值和影響深遠。   

詮釋上的探討   

    除的作曲方面的關切,彈奏上也是一大課題,樂譜上並沒有寫下很多相關術語,比如大小聲、表情或強弱變化、速度用語,所以于彈奏上顯得非常自由。另外,多聲部彈奏本來就不簡單,每一聲部的清晰處理是基本,風格表達也是重點,基本主題上添加許多音符,且標示許多不同的裝飾音彈奏,譜上音符是有形的,音符背後的無形思考也是重點,變奏間的氣氛連接,大小調的轉換、單層或雙層鍵盤彈奏上的差異性,的確有許多的功課要研究。另外,此曲常聽到的是大鍵琴和鋼琴版本,也有弦樂團以及管風琴的改編版本,在此只提供訊息,不再加以說明,有興趣者可自行搜尋。     

譜片.jpg   

圖. 郭德堡變奏曲樂譜封面   

變奏間的巧妙安排   

    談談《郭德堡變奏曲》於變奏之間的巧妙安排有這些話題,全曲的調性上以G大調為主,其中只有三段出現g小調,即變奏15、21、25。各個變奏安排大多時候是以單排鍵盤為主,也有設計是給雙排鍵盤來彈奏,或是單、雙排皆可的情況,這些都標示在各變奏曲的開頭部分。各段變奏的聲部安排會是以二或三聲部為主,較單純的二聲部有變奏1、7、8、11、14、17、27等等。   

    主題長度是16m(小節)+16m,前後兩大段,前半16小節之後反覆,再進入後半16小節再反覆,大部分變奏都是維持此小節數,其中於卡農變奏中有些是8m+8m的變奏,如變奏3、9、21、30,另外第16變奏是第二部分的開始,特別安排16m+16m+16m的長度,是最不一樣的部分。

   全部變奏中皆沒有標示速度術語,唯有變奏15的 行板Andente ,和變奏25的慢板Adagio。其他方面,也有注意到前一曲的結束音和後一曲的開頭音是一樣的音符,例如變奏2-3、變奏5-6、變奏9-10、變奏14-15、變奏23-24,事實上此曲有趣之處,是它處處充滿神秘的符碼,只要有心挖掘,確實有很多話題可以探討。       

 

以下表格分別列出各變奏樂段的特性:     

111.jpg

PS. 紅色標示是小調  

譜上標示 a 1 ovvero 2 Clav 單一鍵盤-(單)或雙排鍵盤-(雙)       

    3個一組的變奏中,第一組和最後一組因為是樂曲的開頭和結尾關係,於設計上做了一些調整來適應樂曲進行的連結,以綠色做標示。    

 

  

1982年 顧爾德 全曲演奏  

樂曲說明如下:      

主題抒情調   

    分成兩大段,前半( 16m/小節)、後半( 16m/小節),慢板速度且前後段各自反復,做不做反覆取決於演奏者。1957年俄國鋼琴家李希特(Richter 1915-1997)聽完加拿大籍鋼琴家顧爾德(Glenn Gould 1932-1982)彈奏《郭德堡變奏曲》之後,曾表達說要提醒顧爾德:「這首作品太複雜了,如果沒有按照譜上指示作反覆,聽眾是很難理解的。」

    此主題旋律並不容易記得,主要是作曲家在音與音之間加入很多裝飾音的記號,使得聆聽主題時顯的更為華麗,但實際上,主題是每一小節單個音符,下行線條,由左手彈奏的低音,是一種稱為Passacaglia的變奏曲,並利用其和聲構築而成的曲調,所以此基本單音的主題才是真正的核心所在(見下方譜例)。 

低音主題32音.jpg  

譜例  低音主題32音

 

    主題是3拍子慢板,第二拍重拍,莊嚴的西班牙薩拉邦德舞曲(Sarabande),樂曲開頭演奏一次,經過30段的變奏之後,會再重複演奏一次(Aria da Capo e Fine),或許巴赫想藉著最初印象,以及經過長大的過程之後,聽者對主題的想法又是甚麼呢?提出問題供大家思考,這也是個有趣的話題。    

  主題   

變奏1 二聲部曲調,其他的二聲部有變奏7、8、11、14、17、27等等。      

變奏4 如舞曲般性格,主題仍然於低音部出現,高音部留意動機模仿的足跡   

變奏5 左手大跳,類似炫技小品,雙手的聲部有交叉和跳躍的現象        

變奏7 有著詼諧的西西里舞曲風,屬於二聲部的變奏。       

    變奏7    

變奏9 上方兩聲部進行三度卡農,低音主題以自由方式與之對位,宛如一段抒情曲調。  

var9 32j4.jpg 

  變奏9

 

變奏10 四聲部小賦格   主題長度四小節,呈現民歌風 

變奏11  12/16拍,觸技曲風格   

變奏12  4度卡農,主題呈現反向卡農倒影方式對位   

var12 反向.jpg  

  變奏12  

變奏13 整首樂曲中最抒情、帶來特殊的風格,旋律優美舒暢,視之為間奏曲     

  變奏13    

變奏15 小調 指示「行板Andente」,主題是反向卡農倒影方式安排,即是往上與往下的反向進行,前半部是最慢的一段變奏,曲風悲嘆深沉如受難,       

Var15 反向.jpg    

 變奏15     

變奏16 法式序曲/和弦,附點、慢-快兩段  前半/英雄氣勢 後半/小賦格    

  變奏16

變奏17 隨想曲風   

變奏18 六度卡農,低音主題移到高音部  

  變奏18

變奏19  3拍子《巴瑟比舞》的性格變奏

  變奏19  

變奏20 反向聲部進行,一段炫技、斷奏的表現  

變奏21 小調,七度卡農很多升降音,聲響多不諧和音程 

 變奏21   

變奏22  Alla breve= 2/2拍 

變奏23  很多快速音階上上下下,3度音程的彈奏,屬炫技型。

變奏24  八度卡農,旋律分別於八度音程上出現,再加上原來主題(藍色圈),形成三部對位。      

Var24.jpg

  變奏24   

 變奏25 唯一有速度術語Adagio,使用很多半音,小調、屬薩拉邦德舞曲,曲風強烈的哀傷心痛之感,可對照比較變奏15的部分,30段變奏中很重要的一段。     

 變奏25  

變奏26 拍子複雜,18/16和3/4結合,六個16分音符對應一個四分音符,音符明顯增多,更為華麗的裝飾效果,富含節慶歡樂氣氛,每次小調之後的變奏,情緒上都有「悲-喜」的強烈轉換   

Var26.jpg     

  變奏26      

變奏27 九度卡農,唯一的兩聲部變奏26與28較為複雜,中間的變奏27有得以舒緩之功效。     

變奏29 使用很多和弦音為主,雙手交替彈奏。       

變奏30 混合曲Quodlibet,使用德國民謠━《好久不見》,17世紀義大利民間流行━柏加摩舞曲(Bergamasca)的捲心菜,加上原來主題成了三聲部對位,這些樂曲是巴赫家庭聚會時,經常歡唱的曲調,放在樂曲當中有其幽默之意。           

德國民謠━《好久不見》第一句歌詞:”Ich bin so lang nicht bei dir gewest”我好久沒來到這裡了

義大利柏加摩舞曲(Bergamasca):”Kraut und Ruben mich vertrieben”捲心菜和蘿蔔在追趕我 

   變奏30  

 

大鍵琴演奏版本   

顧爾德演奏錄影 1981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72ZcLFDs6M&list=PL96A0B1C04B23E491&index=1    主題+變奏1-變奏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akSI9BQdOg&list=PL96A0B1C04B23E491&index=2    變奏8-變奏1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vOwfVF7SP8&list=PL96A0B1C04B23E491&index=3     變奏15-變奏1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ZVe3K5zpJY&list=PL96A0B1C04B23E491&index=5      變奏 25-變奏2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KGhpfnZ70U&list=PL96A0B1C04B23E491&index=6    變奏 29-最後     

席夫演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bOwhF1hFcg       

 

若需分享請標註出處,感謝您對作者的尊重,謝謝!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la聊音樂    的頭像
    Lola聊音樂

    羅文秀音樂講堂

    Lola聊音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