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 降E大調第二號鋼琴三重奏 Op.100, D.929 2019-1219
Schubert Piano Trio No.2 Op.100 D.929
當舒伯特(Schubert 1797-1828)的名字被提起時,直接聯想到的是他的藝術歌曲,最佳代表是18歲完成的歌德詩作「魔王」,一人分飾四個角色,每位人物有其情緒、音色與旋律,搭配鋼琴的場景襯托,讓詩作活靈活現地成為真實的音畫。很可惜的是如此戲劇張力十足的作品,原詩作作者歌德並不懂得欣賞,無法感受樂曲的魅力,最後讓舒伯特抱憾終身。在其一生當中共有600多首的歌曲產生,只因內向的舒伯特並非是位大力推薦自己的人,以至於被當代的群眾所忽略。舒伯特的成長年代,已經有位受人景仰的偉大作曲家貝多芬,擁有豐富的作品、多形式的藝術體裁,在這位巨人的陰影底下,舒伯特找到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結合詩作的藝術歌曲。它有著抒情優美的旋律,搭配活潑生動的鋼琴伴奏,有如民謠般的親民,也可以如敘事地說著精采故事的發生,結合詩作、音樂與戲劇的方向,開啟19世紀浪漫藝術上的新頁。
舒伯特是位隨手就能捻來一段優美旋律的作曲家,這是他的優點也是強項,除了藝術歌曲之外,也經常善用歌曲旋律再創作,如歌曲「鱒魚」運用在鋼琴五重奏,當作變奏曲樂章的主題,歌曲「死與少女」與弦樂四重奏No.14等等。雖不利用歌曲,仍然可使器樂唱出令人魂牽夢迴的觸動,于去世前一年,創作兩首鋼琴三重奏,分別是編號99. D898降 B大調與編號100. D929降E大調,此兩首樂曲更將其旋律適得其所的展現其與眾不同的絕美品味。
此首降E大調鋼琴三重奏曲,作品100,於1827年11月動筆譜寫,大約於聖誕節左右首演,擔任小提琴演出者是史帕契爾(Schuppanzigh),觀眾對此三重奏反映不錯,所以隔年1828的三月又再度演出,這場一音樂會是舒伯特有生以來第一場的作品發表,重要曲目就是這首第二號三重奏。如今看來,這首樂曲具有相當的獨特性與創新的觀點,也為鋼琴三重奏的組合留下經典之作 。
影片之外的推薦版本
BORODIN TRI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nxzl51dqAI
Trio Wander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2xYLvy1ZeU
第一樂章 快板(Allegro) 降E-大調 3/4拍 奏鳴曲式
開頭三樣樂器的合奏方式以及自由奔放的主題處理,容易讓人聯想到貝多芬的「大公」三重奏―此曲開創出鋼琴三重奏的三樣樂器,處於平等且旗鼓相當的局面,第一主題的明朗旋律和斷音的運用(1:04/1:56),明顯地受到貝多芬的影響不淺,此斷音的手法於三、四樂章仍可見到相似的手法。主題二是個往上走的樂句(3:15),長度很短,第三主題就取而代之(3:42),小提琴先鋼琴後,然後以明確的左手低音和大提琴來強調,前半段呈示部就在此告一段落。
發展部發展的素材來自於主題三的部分,分成三段做發展,先是弦樂的吟唱(4:45),鋼琴以花式音符在旁裝飾,第二段交由鋼琴短暫主奏(5:42),再轉至弦樂仍以花式裝飾,第三段仍以弦樂吟唱(6:41),鋼琴花式伴奏,每一段落間存在調性的變化,使聽者會有走入迷宮的感覺,似曾相似又有些許差異,這也是舒伯特音樂中獨特的奧妙之一,旋律不斷地於調性之間穿梭著,經過發展的耳鳴目眩之後,再度聽見熟悉的主題一(8:15),安全地回到熟悉的起點。
圖. 德國浪漫主義畫家弗烈德利赫(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流浪者.1808年,(取自網路)
流浪者三重奏 演奏第二樂章
第二樂章 流暢的行板 (Andente Con Moto) c小調、2/4拍
如敘事曲(Ballade)般的慢板樂章,三個主題前後兩次變化,開頭鋼琴簡單的前奏引出大提琴(13:05),這是取材自瑞典民謠「瞧,太陽正要西沉」,帶著憂鬱氣氛的旋律,大提琴先唱,三個長句+兩短句+一長句的旋律,鋼琴隨即再唱一次,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歌謠。主題一分別由大提琴與鋼琴奏出,第二主題自然落到小提琴身上(15:05),大跳下來延伸的樂句,小提琴主唱大提琴適時的輔助到最後的合奏,鋼琴在側輕輕的伴奏著。第三個主題大提琴小提琴以前後關係(卡農)唱著兩音大跳(15:46),之後轉換到鋼琴左手(低音)與小提琴的大跳,大提琴則於句末來段強烈的上行音階做串場,三個主題,看到三個樂器搭配出不同的組合,三者皆處於平分秋色的地位,無任誰輕誰重的偏倚狀態,發揮很棒的室內樂精神。
三個主題群,沒有結束句,亦無發展部。開頭的簡單前奏在弦樂的拉奏下,改以鋼琴主唱絃樂相輔(16:52),這與前面的大提琴低吟歌唱有所變化。一次主題之後,鋼琴以震音方式掀起一段樂曲的高潮(17:48)。第二主題大提琴當主角,小提琴用撥奏方式伴奏,彷彿夜曲一般,又是另一風情。最後結尾以第一主題元素來完結(21:34),也可觀察三樣樂器的合作搭配。
圖. 奧克伍德修道院,畫於1808-1810間,斷垣殘壁的牆面,旁邊的墳塚遍佈,枯藤老樹屹立於昏黃的光線底下,充滿時光流逝的遺跡。(取自網路)
第三樂章 詼諧曲(Scherzo) 中庸的快板 (Allegro moderato) 降E-大調 3/4拍
一開始的鋼琴與弦樂(大、小提琴) 以一前一後的關係進行著(22:49),意即一般所說的卡農(Canon)手法,偶而穿插大提琴的旋律,一種愉悅又帶著歡唱的心情。中段Trio充分展現出另一風情,先是節奏為重點(25:38),唱著加重音的不流暢音符,接著出現同音斷音(26:16),於最簡單的伴奏當中,大提琴穿插一段歌謠曲調,有著令人意外的欣喜,仔細一聽,原來它是來自加重音的不流暢音符的變奏,這種除了優美旋律之外,又充滿著費盡心思的變化,也是舒伯特的特色之一。
第四樂章 中庸的快板 (Allegro moderato) 降E-大調 6/8拍
輪旋奏鳴曲式(Rondo Sonata Form)大致上以ABCB’A’的模式進行著,主題A是6/8拍弱起的旋律(29:30),主題B是模仿著匈牙利民族樂器欽巴隆(Cymbalom類似中亞的揚琴)聲響的2/2拍快速旋律(30:49),在此樂章中有很突出的效果,絕對是個亮點。主題C則是以炫技為主(31:36),第一次的ABCB’A’之後迎來第二樂章令人魂牽夢迴的第一主題,巧妙的銜接再度現身(34:18),聯結B’C’的變化推上樂曲的高潮,接下去再一次的ABCB’A’(37:09)和第二樂章主題,第二號三重奏就在夢迴的旋律下收場。 (撰文 羅文秀)
推薦影片 Trio Wander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2xYLvy1ZeU II mvt 12:20,III mvt 22:08,IV mvt 28:56
推薦文章
孟德爾頌d小調第一號鋼琴三重奏,作品49
貝多芬鋼琴三重奏 Op.97 大公
布拉姆斯 B大調第一號鋼琴三重奏 Op.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