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C大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OP.15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1 C major OP.15  

       第一號樂譜出版時是以「大協奏曲」之名出版,首演日期不確定,可能是1798年在布拉格的大學禮堂(Konviktsaal)進行首演,題贈對象是奧德斯卡爾基侯爵夫人芭芭拉,她出身匈牙利貴族,1801年與奧德斯卡爾基侯爵,曾跟貝多芬學習過鋼琴(1800前後),鋼琴奏鳴曲Op.7也是―題贈給她的。

       第一號與第二號的先後倒置,應該從第2號鋼琴協奏曲講起,在1793年動筆直到1795年完成,做過初演,期間第一號C大調也已完成,促使貝多芬覺得第二號的不滿意,於是1798年進行修改,1801年還加入獨奏部分,一直延遲交稿,直到12月才出版,第一號C大調三月出版時間早於降B大調,因此第一、二號從此就互換身分了。

 

        第一號題為「大協奏曲」,其編制確實比第二號的規模來的大,原來只有長笛、雙簧管、低音管、法國號和弦樂五部,沒有定音鼓、小號及單簧管的編制―第一號都把它加入樂隊,往後的三、四、五號都一起沿用此編制和鋼琴搭配。

Op.15首頁.jpg  

圖, 第一號「大協奏曲」的封面 (取自網路資料)       

 

        當時對於「鋼琴協奏曲」的概念,一是使演奏家容易出人頭地,二是委託創作提升經濟利益,三是作曲家易於提升社會地位的有份量曲目。此風氣乃以主奏者為主,作曲家兼演奏者,醒目的主角,搭配炫耀的技巧、多大調風格以及華麗的聲響。貝多芬在創作上,不斷嘗試處理樂團和鋼琴之間的競爭與戲劇性,驅使聲響的交響化,獨奏和樂團的調配比例的持續實驗。這對貝多芬而言並不難,前兩首的承先,吸收前人的智慧與經驗,第三首奠定新格局,四、五已經等不及地開啟浪漫的新視野,短短五首,外加小提琴協奏曲、三重協奏曲,已為後人開啟許多經典協奏曲的篇章。     

Beethoven-pianiste.jpg    

圖.剛到維也納時的貝多芬經常以演奏家身分上台表演  (取自網路資料)  

        這是貝多芬的第二首鋼協奏曲,在樂曲方面聽到傳統的形式,如四句的主題旋律,古典時期海頓、莫札特的語法和聲響,例如平衡的樂句、音階的使用,還有很明確的終止式結語,雖然相似,仍展露自我的特色、青出於藍的初生之犢正蓄勢待發。例如慢板樂章的曲調,可比較莫札特第20號到24號,有著莫札特深刻描繪內心的內在層次,但是貝多芬於主題的安排仍充滿自我主見。此非典型成熟的貝多芬樂曲一定要聽,因為我們會跟著貝多芬腳步前進,跟著一起成長,當他一躍而上的同時,正可以深切地體會到,跨出去的那一步有多大距離。鋼琴協奏曲只有五首,一樣讓此樂種發揮至高點,且開創了浪漫新契機,閱讀這五首協奏曲,也帶給聽者從古典風格走入浪漫時期的豐富洗禮。       

        裝飾奏(Cadenza)是協奏曲的重要話題,裝飾奏作用是讓獨奏者充分發揮其即興能力的樂段,也是展現個人魅力的時刻,貝多芬之前,通常都是作曲家本人彈奏,接續在樂團的和絃之後,裝飾奏自由即興發揮,大多是留下空白,作曲家有時候也會譜寫下來。其內容是運用主題動機加入炫麗的技巧,如快速音階、琶音,或是大跳、八度運行及泛音(弦樂器),主題旋律依稀朦朧可聽見。當演奏者非作曲家本人時,這樣的即興功能,易於造成有些演奏者重於個人炫技的表現,導致缺乏和樂曲的聯結性,因此作曲家思考應實際寫於譜上,免得樂曲精髓受到影響,因此貝多芬在他的協奏曲中,都有寫下裝飾奏,有些版本可依演出對象或場合而有所選擇,也有直接記於譜上,如第五號。本曲第一樂章總共留下三種不同的裝飾奏樂段,非直接記於譜上,當時協奏曲都是貝多芬主奏,所以裝飾奏不會有問題,但是第五號協奏曲,貝多芬耳疾嚴重,已經不出席演奏,因此直接寫在譜上,這也是裝飾奏的演進過程。    

 

編制     

長笛2、雙簧管2、單簧管2、低音管2、法國號2、小號2、定音鼓、弦樂五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eRvFNRoTNk  1-I mvt     Maurizio Pollini ·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 Claudio Abbado  1994      

第一樂章  燦爛的快板 (Allegro con brio) C-dur  4/4  奏鳴曲式 

    第一主題以長-長-短短-長的經典形式開始(音檔1),樂團合奏演出,後面加入一段很突出的法國號琶音樂句,令人印象深刻。第二主題(音檔2)採分工方式、旋律化,弦樂先木管隨後,樂句間的調性有變化,大小調產生音色明暗的閃爍,有種不安,質疑的困惑,主題二之後的延伸長度較長,在一段平緩的音符進行裡,如號角般的英雄主題三(音檔3),有著喚醒的作用,三個主題三個性,最後以主題一的動機作為結束句的素材,完成樂團的呈示部。

  音檔1. 第一主題 

  音檔2. 第二主題   

  音檔3. 第三主題     

 

     期待鋼琴獨奏的登場,作曲家並沒有開門見山的直說,先是一段暖身,當作過門(Eingan入口)才進入主題,於莫札特的協奏曲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橋段,讓我們來看看以下的獨奏的呈示部。三個主題都以不同的手法切入,特色是樂團先帶頭鋼琴隨後登場,彷彿先有主持人引薦,主角再現身,這與一般協奏曲呈示部的獨奏部分,多以獨奏為主而有所不同,此做法上頗具創意和新鮮感。第一主題由樂團演奏旋律(音檔4),鋼琴則擔任裝飾的角色,雙方以合作之姿一起進行,但是鋼琴以靈活的角色,扮演忽主忽客的穿梭其間,反而加深樂團與獨奏樂器間的融合性,不分彼此卻共相生存,迸發一種新面貌。主題二(音檔5)是弱起拍樂句,樂團先奏,鋼琴以音階做連結再重述,你一次我一次的概念。主題三(音檔6)大調由雙簧管起頭,鋼琴馬上占據整個版面領導前行,回顧一下三個主題,觀察樂團和獨奏部分的關係變化,三次三種組合。

  音檔4. 獨奏主題一      

  音檔5. 獨奏主題二    

  音檔6. 獨奏主題三    

 

        發展部分主奏鋼琴引出左手六連音符的幻想曲風音型,並予以堂皇燦爛的發展。加上轉入小調(音檔7),雙簧管和低音管的接力,鋼琴在旁裝飾著,鋼琴再次製造夢幻聲響,很獨特的一段。   

  音檔7. 轉入小調       

        三個主題到再現部時,樂團演奏前半部(前兩句),後半樂句獨奏接手繼續唱下去,你一半我一半,合在一起感覺更為親密,甚至轉變成不同的風格,例如第三主題的英雄風格,改變成可愛活潑的感覺。有趣的是相同的主題,於嚴肅的奏鳴曲式下,展現不一樣的風貌,層層疊疊編織著豐富的語言,吸引著你的注目。結束前,給予獨奏樂器演奏一段裝飾奏(Cadenza) (音檔8+譜例1),前面三個主題化身為絢麗的技巧,讓獨奏鋼琴發揮舞台光彩,貝多芬為此裝飾奏寫了三個版本,提供不同的場合與聽眾所需,讓演奏者有不同的選擇。     

裝飾奏1-I.png  

  音檔8+譜例1. 裝飾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ezpSw6s1RY  1-II mvt       

第二樂章  最緩板 (Largo) 降A大調  2/2  ABA三段體   

    主題A第一次登場總是單純些,只有鋼琴獨奏,很容易記得它,A可分成a,b兩小段,第一次的a旋律很清晰(音檔9),第二次的a先是木管吹奏(音檔10),比起開頭的聲音溫潤許多,鋼琴和樂團也多了互動與聯結,接著有段類似莫札特慢板的曲調(音檔10)。

  音檔9.    

 音檔10. 第二次的a,0:22似莫札特慢板曲調    

 

  主題B轉至降E大調,第一段鋼琴(音檔11)如宣敘調語氣,會有聲部與之對應,宛如敞開心胸悠悠暢談。第二次在弦樂群的支撐下,小調的出現帶來一抹陰影,鋼琴依然如宣敘調口吻地訴說,慢慢地迷途於未知之中,或是等待下一盞明燈的指引。  

  音檔11.

  主題A三次a的表現 一次比一次精彩  迷途中找到明燈―主題A,A包含a、b兩部分交替進行,最值得留意的是a出現三次,最先是鋼琴的獨奏(音檔12),寧靜祥和的氣氛,第二次鋼琴(音檔13)本身以多聲部的密度唱出如歌似的旋律,最後的a(音檔14)由木管歌唱鋼琴用顫音來裝飾之,柔美絢麗,一層一層地被掀起的面紗,不知不覺的刺激,反而留下好奇的渴望。Aa的三次之間穿插著b,樂團以模進、沉穩的氣氛來配合,柔和的色彩一點都不搶戲,甚至突顯出主角a的不俗。還有一段很美的段落,單簧管吹著主題A(音檔15),鋼琴以分解和弦伴奏著,再以撥奏為樂章畫下句點,結束前的最後一刻都不容忽視。

  音檔12. 主題Aa第一次    

  音檔13.主題Aa第二次如歌似的   

  音檔14.第三次  

  音檔1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qGYWGL1GCw  1-III mvt        

第三樂章  詼諧的快板 (Allegro scherzando) C大調  2/4拍  迴旋曲(Rondo)  

最後樂章是迴旋曲式ABACAB-裝飾奏-A-裝飾奏  

  主題A(音檔16)特色是斷音跳躍地,活潑開朗前後總共出現四次,開頭A獨奏先唱,樂團再覆誦,隨後一段模仿號角聲,這是主題A的雛型。第二次大略相同,主題歌頌之後就進入C段,C之後的A則是移高八度演奏,最後的主題A由樂團來唱,之後是獨奏的裝飾奏部分,以上是A的四次變化。   

  音檔16. 主題A    

  主題B(音檔17)的重點就是音色變化,先是木管唱,鋼琴再彈奏,接下去是很特別的樂段―鋼琴自彈自唱,先是低音再高音,高音同時增添雙簧管與之搭配,在簡單進行過程中,就響起一段令人豎直耳朵的色彩。主題B再度回到主題A,此過度樂段(音檔18),隱約聽到A的元素,轉圈翻身順理成章地進入主題A 。        

  音檔17. 主題B     

  音檔18.銜接回到A     

 

  主題C加入匈牙利風舞曲(音檔19),本身可以分成兩個元素做交替進行,先是節奏、短句的a,先是弱音再轉強音,後面轉換成圓滑句的b,恰好與a成對比,兩者間的交替是此樂章的中間部分,顯得特別,當C段要回到主題A時(音檔20),再度出現B到A的銜接橋段,強烈的齊奏,引出鋼琴動機的尋尋覓覓,找到原來的出口A,此樂章總共出現兩次B A橋段,兩者仍然有些變化,確實是一段非常迷人的過門。最後,結束前,鋼琴獨自營造一段有趣的尋覓結尾(音檔21),就像慢板第二樂章有著巧思待發現。 

  音檔19. 主題C匈牙利風舞曲  

  音檔20. 主題C銜接主題A       

  音檔21. 結束前   

 

 

若需分享請標註出處,感謝您對作者的尊重,謝謝!    

推薦版本   

Martha Argerich · Philharmonia Orchestra · Giuseppe Sinopol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mR4d8vBNhQ  No. 1 Op. 15 - 1. Allegro con brio (Cadenza by Beethove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k4Y1RVqX2U  No. 1 Op. 15 - 2. Larg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LtkME3iMWg  No. 1 Op. 15 - 3. Rondo (Allegro scherzando)    

  

推薦文章    

貝多芬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Op.21      https://reurl.cc/NZeL49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Op.61  https://reurl.cc/NZeLYp   

貝多芬C大調三重協奏曲 Op.56   https://reurl.cc/EZdLQ1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la聊音樂    的頭像
    Lola聊音樂

    羅文秀音樂講堂

    Lola聊音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