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曼尼諾夫e小調第二號交響曲 Op.27      

Rachmaninoff Symphony No.2 in E minor op.27      

        第二號交響曲對拉赫曼尼諾夫(Rachmaninoff 1873-1943)的創作生涯上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關鍵年份,回想1897年創作第一號交響曲的前車之鑑(遭惡評傷害),對一路順遂的優等生拉赫曼尼諾夫而言,不酷為是一項重大的打擊,促使作曲家一度失去信心,嚴重到精神衰弱症困擾多時,缺乏自信無法提筆寫作。幸運地,於精神醫師尼可萊・達爾博士(Dr. Nikolai Dahl 1860-1939)細心的照護下,獲得好轉跡象,1901年完成的鋼琴協奏曲,獲得不錯的評價,一方面是感謝達爾醫師的照料、另外也替自己板回一城,排除創作的心理障礙,因此繼續動筆於第二號交響曲。     

1902.jpg   

圖. 1902年結婚,對象是娜塔莉亞·薩蒂娜 (Natalya Satina  1877-1951) 是拉赫曼尼諾夫的表妹   

 

       1902開始進行,中間因生活、工作方面的一些耽擱,一直到1907完成,1908於俄國首演。樂曲架構上講究嚴謹,例如核心動機的運用、樂章間的關聯、管弦配器法的效果,皆是此曲不容忽視的精心創作,全曲四個樂章,展現十足的個人色彩,曲式處理頗具獨創性,每個樂章都很有份量,這是拉氏風格最顯著的交響曲,在他的三首交響曲中最受大眾喜愛和演出最頻繁的曲目。       

tumblr_ppa4t8ciOM1uerw3q_1280.jpg     

圖. 很有文青氣息的拉赫曼尼諾夫        

        談及拉氏的音樂特色,重要旋律清晰可見,偏好多次重複,擅長運用樂器來表現,增添豐富的管弦色彩,段落很明確,愛好用樂器的獨奏來做段落的聯結。進一步觀察的話,樂句的音程不大,綿延加長延伸造成躊躇不前的困惑,或是解不開的愁緒,雖不至於打結,卻努力找尋出路。上行旋律代表著渴望,即使推向高點,也不一定選擇轟轟烈烈的結尾,可能以緩緩的下降,默默地收起開放的心扉波瀾,隱入自己的保護傘之下。相對的,善用八度大跳來勾起心中波瀾的變化,激動卻不激烈,溫溫儒雅地膨脹且燃燒著內心,充滿撩人心扉但一點也不挑逗,留下久久無法散去的迷情。     

 

樂器編制:短笛、長笛3、雙簧管3、英國管、單簧管2、低音單簧、低音管2、法國號4、小號3、長號3、低音號、定音鼓、弦樂群。

 

樂曲說明     

第一樂章  緩板Largo -中庸快板Allegro moderato  e小調 奏鳴曲式   

序奏是全曲核心,兩個明顯的樂句(音檔I-1、2),蘊含著動機元素,詳見下方譜例說明,英國管充當銜接要角,進入呈示部的第一主題   

拉二I-序奏1 框.jpg    序奏出現的動機1   

    

音檔I-1. 序奏出現的動機1       

拉二I-序奏2.jpg   序奏出現的動機2  

音檔I-2. 序奏出現的動機2     

 

呈示部  

第一主題切分音的抒情旋律(音檔I-3),後半採三連音方式(音檔I-4),然後將音樂推向熱鬧的氣氛。重點是作曲家會將每個主題突顯化,容易清晰留下印象,樂曲的擴充與延伸部分,多數在這些元素底下發展,意即使用主旋律的素材,少有衝突或驚喜的樂句,因此主題的形象就顯得特別重要,好好留意主題旋律就能輕易抓住關鍵要素。   

單簧管的銜接句,如同序奏的英國管進入第一主題。

R2-I主一.jpg   主題一前半

   

音檔I-3. 主題一前半 切分音的抒情旋律     

   

音檔I-4. 主題一後半 三連音旋律   

 

第二主題,木管的和聲式長短音連接弦樂的三連音音型(音檔I-5),木管弦樂成呼應模式,和聲的穩重對應三連音的柔媚,塑造第二主題的風格,主旋律重複時會有些變化,但是仍尊重主旋律的權威地位不越矩,結束句以大提琴三連音領頭的下行句出現,一種收束一種默默下行,直到小提琴的樂句出現,這已是發展部了      

    

音檔I-5. 單簧管的銜接句,主題二(0:03)木管與弦樂三連音音型   

 

發展部約五分鐘長度,內容上以循規蹈矩的模式進行,每一段落各有不同特性,結合起來更能發揮起承轉合的功效,大約分成七段:  

發展一來自導奏最初的部分,拍子做了增值,音型穿梭於各個聲部。

發展二(音檔I-6)是長短音的附點上行音階,無限延伸無止境,由單簧管弦樂先後演奏。     

接著是附點,兩小節一句一直重複,單純無變化,給人躊躇不前的感覺。    

後來,和弦加定音鼓(音檔I-7),弦樂會回應,類似主題二的樂句,但是展現出完全不一樣的氣韻,神秘詭異氣氛。

發展五(音檔I-8)  大跳會是心情起伏較為激動,大跳加切分音,激動之餘還有些焦躁不安,持續重複帶些搖擺的感覺,彷彿一直被燜在死胡同的窘境,急欲尋找出口,隨著變化、漸強,終於在銅管的信號式合奏當中(發展六),旋律清晰如破繭而出,各個樂器爭相露臉(發展七),熱烈高點維持一段時間,達到熱鬧高潮,漸漸緩和下來,準備進入再現部。     

              

音檔I-6. 發展二 附點上行音階     

音檔I-7. 發展四 神秘詭異氣氛    

音檔I-8.  發展五 大跳加切分音        

 

再現部的出現是省略第一主題,直接以第二主題登場,呼應式,和聲與柔媚的三連音以及渴望的上行,無止境的渴求,屬於典型拉赫曼尼諾夫式的浪漫風格,不僅是美還有一種撩起心扉的搔癢,只有他寫出來的如此自然還能這般迷人。最後是一段轉快的尾奏,節奏、合奏的特色,不再出現吸引人的旋律,在積極強烈的律動下畫下句點。    

第一樂章 影片時間  

序奏    呈示部 主題一前半/5:00 後半/6:10     主題二/6:40  結束句/7:59  

發展部  發展一/8:58 /9:45 /10:06 /10:36 /11:04 /12:11 /12:32  

再現部  主題二14:46   尾奏17:23      

 

第二樂章 影片時間  A/18:58    B/20:14  A/21:33  C/22:21  A/24:43  B/25:56   A/27:17 

 

 

第二樂章  詼諧曲   極快快板Allegro molto  A小調  2/2    

    以ABACABA的形式來說, A是生動節奏下的樂團有力表現(音檔II-1),旋律借用葛麗果聖歌「末日經」 (Dies irae) 中的曲調音符清晰旋律在法國號、小提琴和木管,你來我往的協力演出中,奠下主角的地位。 要進入B段前(音檔II-2),選擇單簧管做銜接的角色,緩緩引出小提琴如歌似的撩人曲調,接著又響起A詼諧曲的生動節奏。不久一段新的、紛亂的急促賦格—中間C段(音檔II-3),其扮演此樂章的發展樂段,自由地進行,從多聲部的複音聲部到收束單音,再發展一段由銅管主導的擴張,最終還是回到令人印象深刻的A段,經過B段,到結尾部份,仍以A為主要元素,特別的是結束之前,穿插銅管樂器的東正教聖歌風格的曲調(音檔II-4),終止前聽到獨奏的定音鼓、低音管和低音單簧管,請別遺漏了這些刻意安排的聲音。 

R2-II 詼諧A.jpg   A生動有力的樂團,第二音起的七個音來自「末日經」

    

音檔II-1. A生動有力的樂團表現     

   

音檔II-2. 單簧管銜接,引出B小提琴曲調(0:07)       

     

音檔II-3. 急促賦格,一段銅管主導樂段(1:04)     

R2-II 東正教910.jpg   東正教聖歌風 

     

音檔II-4. 東正教聖歌風    

 

 

第三樂章    慢板Adagio  A大調  4/4       

    本曲最受歡迎的樂章,戲劇、電影配樂中經常可聽見,開頭四小節的琶音上行音型,充滿渴望的波瀾,是本樂章的核心主題。一開始小提琴(音檔III-1)即帶著期盼的柔美(上行音符),多次上行樂句的重複,如氣體般地滲入心靈,滿足的融合,接著單簧管的獨奏是悠揚與迴盪,上下距離不大,音符有種衝不破的受困無奈。其它聲部偶而也加入上行音型(渴望),使孤獨之中保持著暖心的支持,一點也不想讓這種感覺冷淡下來,最後再聽到靈魂核心再起,飽滿的小提琴琴聲喚起心靈的微小細胞。以上是第一段,總共分三段,第二段是呼應式(音檔III-2),先是木管的短句再接弦樂的樂句,弦樂樂句雖是上行,但整體音域不大,音符間很多覆頌,似乎想找尋出口,卻遍尋不著,漸強的進行中,瞬間出現核心動機,短暫卻有了希望,不久就進入第三段。   

 

R2-III 主A.jpg   

小提琴上行音符   

  音檔III-1.

  音檔III-2.    

 

    第三段核心主題不再隱身其後,到處瀰漫其動機,法國號領軍(音檔III-3),其他樂器此起彼落,幾次之後,加入小提琴如歌似的獨奏,保持在三度、五度的音程裡,管樂器仍努力的加入核心動機。漸漸地小提琴的旋律音域逐漸擴展(音檔III-4),也隱含動機,樂團的聲部趨向豐富飽滿,一波一波地,終於將核心主題推向高點,樂團也發揮聲響效應 ,豐富飽滿的柔美優雅,予人充滿感激的微笑,彷彿置身浪漫電影裡的場景,禁不住融入劇中主角的多愁善感,這應該是拉赫曼尼諾夫的魅力所在,建議此樂章多聽幾次,會有不錯的收穫。            

  音檔III-3.       

  音檔III-4.      

第三樂章  影片時間    第一段/29:22    第二段/33:40   第三段/36:49  

第四樂章  影片時間   

主題一/43:29   主題二/46:25  發展部/50:19   再現部主題一/52:17  主題二/55:45   

 

 

第四樂章   活潑的快板Allegro vivace  E大調 2/2      

     前面的多愁善感、深邃沈郁讓心情久久無法散去,拉氏濃濃的惆悵感是其獨特氣質,不免俗地,終樂章仍依循慣例走向熱情愉悅的結尾。奏鳴曲式的樂章,第一主題分aba,a是以三連音為主(音檔IV-1),b採用和聲式的節奏(音檔IV-2),如狂歡的節慶風。 第二主題性格上又回到擅長的抒情調性(音檔IV-3),但不再愁緒 ,除主旋律之外,還出現前面樂章的素材,例如第三樂章迷人的核心動機(音檔IV-4,5)、第一樂章發展部素材,不斷地搬上檯面。發展部當然以主題一為重點,另外加上第一樂章的下行音階,在此出現上行、下行,幾乎躍昇主角地位,此樂章多方融合前三樂章的素材,旋律也緊緊跟隨第一樂章的核心動機來進行,非常謹慎地處理作曲上的諸多細節,最後結束前,東正教聖歌旋律於小號吹奏聲中獻聲(音檔IV-6),正符合當時俄國作曲家的習慣(出現前面樂章素材)。       

  音檔IV-1.  

  音檔IV-2.     

  音檔IV-3.      

  音檔IV-4. 出現在第二主題中

  音檔IV-5 進入發展部之前,重現第三樂章A

  音檔IV-6.     

若需分享請標註出處,感謝您對作者的尊重,謝謝!    

 

 

推薦文章   

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a小調Op.43  

https://reurl.cc/8Wbx2b          

拉赫曼尼諾夫 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c小調、作品18    

https://reurl.cc/OpRK43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la聊音樂    的頭像
    Lola聊音樂

    羅文秀音樂講堂

    Lola聊音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